李青
摘 要: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準確理解他人,得體表達自己”,但大部分農村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薄弱,喜歡獨自默默地“看單詞”“看句子”,最終導致獨學無聊而放棄。本研究以農村高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行動研究,進一步探究小組合作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行動研究 小組合作 農村高中 英語教學
一、研究背景
小組合作學習興起于七十年代的美國,主要是出于克服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的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中,強調人際交往促進認知發(fā)展,培養(yǎng)主體意識。
據“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架構圖,合作能力是未來公民的必備素養(yǎng)?!耙驗槭苻r業(yè)文明根深蒂固的影響,國人都崇尚單打獨斗,既缺乏合作的意愿,也不具備合作的能力?!彪S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我們必將遇到僅憑一己之力無法應對的難題,所以,小組合作就是學校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最佳方式。[1]
二、研究的目的和價值
“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幫助學生學人長、補己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將學生的想象力、洞察力與判斷力聚焦在相互學習、彼此欣賞的互動狀態(tài)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幫互助、互學互勉。在四人小組中,每人按順序逐月輪流作小組長,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既能照顧到學生真實存在的個體差異,又實實在在地鍛煉了他們傾聽、辨別、識記、創(chuàng)新和領導力。
三、研究時間
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一學年。
四、研究方案及內容
第一階段:2017年9月—10月 ,合作意識樹立期
經問卷調查得知,學生要么認為不必與他人合作學習,要么不了解“合作學習”是什么,基于這一學情,在新生入學最初的兩個月里,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體驗同學共學的美妙之處。以兩人同桌為單位,進行各種小游戲:迅速復述老師的指令給同桌、給同桌講解詞匯的音節(jié)劃分、互相領讀好詞好句;前后桌之間“紙上英語聊天”;四人交叉進行單詞接龍;班級不同科代表之間互相“挑戰(zhàn)朗讀英語課文”等等,孩子們慢慢感受到自學后共學的樂趣。
第二階段:2017年11月—2018年4月,小組活動開展期
依照班級內自然座位,四人組成一個自然小組,四人小組角色分配含有設計者、小畫家、小作家和中心發(fā)言人。A、B、C、D四個學生按順時針方向輪流擔任為期一個月的小組長,主要負責接受任務、分析任務、設計思路、組織主持活動,并在每次活動結束時,進行總結發(fā)言。每月末即在該組長“卸任”時,上交當月小組活動反思總結,提出建議和對新組長的殷切希望。
當小組合作四人團隊合作較成熟時,就打破自然座位界限,進行班內分組,或自愿組合,或強強聯(lián)手,或師徒結對,階段性PK比拼時,以小組整體及每個人的表現定輸贏。
第三階段:2018年5月-7月,成果展示期。
為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控性,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及社會技能的進步,運用“花式記單詞”竅門展示、單元話題拓展、手抄報展賽、作文寫法探究、誦讀演唱賽、課本劇巡回演、“金手指”英文書法賽等方式,參與大學區(qū)校園藝術節(jié)展示。
五、研究的過程
基于課堂教學、新生入學摸底考成績及問卷調查的數據統(tǒng)計,確立小組合作班級實驗探究,查閱各種資料,初步學習小組合作在農村高中教學中的可行性。
在第一階段的“小組合作意識”樹立期,學生漸漸克服了羞澀和擔心被嘲笑的心理,四人小組迅速融洽,彼此欣賞,所以小組活動期直接提前進行。每次都盡力創(chuàng)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變成了“組內合作”“組際競爭”。[2]
在第二階段后期自由組合時,為把責任與擔當、感恩與行動的種子種在每個孩子的心里,筆者改變之前的分組方式,采用讓全班同學投票選出班級“英語人氣王”九名,再請這九名學生面向全班演講“招兵買馬”,同學們自愿選擇自己心儀的“人氣王”做自己的組長,每個小組就以該組長的名字命名為“XXX戰(zhàn)隊”。在組長的帶動下,進行課內外英語學習,如:經典讀物《書蟲》的閱讀與分享、英語短劇及課本劇巡回演、英語詩文朗誦、英語歌曲大賽等,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在收集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提高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第三階段小組活動成果展示期時,以城關中學大學區(qū)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jié)為契機,學生們的“花式記單詞”竅門展中的schedule(死車又堵了)、ambulance(救護車是不能攔的)、elegant(優(yōu)雅就是一腿螞蟻)等讓人嘆為觀止!英語“金手指書法”為校園增色不少!而英語短劇“灰姑娘”“音樂之聲”驚艷登場讓全校喝彩!
六、研究的成果
經過一學年的嘗試探究,培養(yǎng)了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幸福感”和“歸屬感”,解決了“留守兒童”期因缺失“同種樂趣陪伴”遺留的心理問題,只有“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時,才真正開始自我教育”,孩子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融洽了。從而使優(yōu)生更優(yōu),中間生提優(yōu),學困生奔優(yōu)。
充分激發(fā)了學生“與自我”“與組員小社會”關系的積極發(fā)展。不知不覺中,責任與擔當成為合作中的關鍵點。英語學習不再只是為了考試,而是孩子們?yōu)榱诵〗M的集體榮譽感!同時,關于對比班級,也可看出:雖未刻意進行小組合作教學,但也在實驗班級前來展示“小組合作成果”的影響下,對比班級中在英語愛好者、中間生人數和習得與他人溝通技巧的同學數量上,也出乎意料明顯增多。
結語
學生由原來的不愿與別人合作學習,到現在隨時隨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但不可避免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時間性問題、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問題等,“問題即課題”,我們還會繼續(xù)探究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2-32;117-120.
[2]蘇霍姆林斯基.為什么學生感到越來越難學呢[J]給教師的建議,158-171;206—21228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