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葉
【摘 要】本文通過對“讀寫一體化”在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指出了二者相結(jié)合能在高中語文的日常教學中發(fā)揮出相當大的作用,針對此說明了“讀寫一體化”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應(yīng)用,并舉例說明。
【關(guān)鍵詞】讀寫一體化;作文教學;寫作能力
在傳統(tǒng)觀念及應(yīng)試教育的雙重影響下,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常常未將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白x寫一體化”可以做到閱讀與寫作的相互促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讓學生在掌握“讀”的基礎(chǔ)上促進寫作,在“寫”的基礎(chǔ)上加深閱讀理解,讀寫互促并進。
一、“讀寫一體化”在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即將面臨的高考對學生有非同一般的意義。語文在高考中是一門重要學科,而在語文考試中,分值最大的就是“讀”與“寫”,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yīng)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都放在重要位置。
在一般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并未很好地設(shè)計素材積累教學,使學生對素材只是死記硬背,記憶刻板,積累生硬;很多情況下,學生對文章中的經(jīng)典語句也只是簡單摘抄,不能很好地對其掌握及運用,甚至有些學生在沒有教師監(jiān)督的情況下更加懈怠。所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陷入了“素材”困境,學生寫作沒有素材,語言貧乏,寫出的文章雜亂無章,結(jié)構(gòu)無序,漏洞百出。
“讀寫一體化”教學是指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相融合,“每讀必寫,每寫必讀”?!白x”與“寫”既相互獨立,卻又密切聯(lián)系,二者相輔相成,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讀”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素材、掌握素材,是“寫”的基礎(chǔ),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寫作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皩憽笨梢詸z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水平?!白x”與“寫”互促并進,使學生在讀寫融合的訓練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感悟語文學習的方法。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知識、掌握技巧,用寫作展示能力、抒發(fā)情感,一個優(yōu)秀的、真正做到“讀寫一體化”的學生,能在閱讀中運用寫作的訓練成果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深層次的分析作者想表達的情感;能在寫作中運用閱讀中學習到的技巧及素材,豐富文章內(nèi)容,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讀寫一體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
(一)從閱讀中獲取寫作素材
“積累”在寫作中非常重要,積累來的素材能在寫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素材指的就是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見或感受到的未經(jīng)處理的材料,作文寫作能用到的可以是“語匯庫”“素材庫”,也可以是“思想庫”。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可先引用之前學習過的《愛蓮說》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詩句,激發(fā)學生對“荷塘”的興趣,然后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然后提問:“作者在荷塘中都看到了什么?是怎樣描寫的?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寫?”文章中在描寫荷塘時用了“田田的葉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等,在這些描寫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特殊的字詞,并分析用法。比如:作者用“田田”言荷葉之廣,用“舞女的裙”言荷花之嬌美等,引導學生思考該字的用法及效果。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著重讓同學意識到字詞在文章中的作用,并鼓勵學生在日常寫作中應(yīng)用此類字詞,加強閱讀、積累字詞,建立“語匯庫”。在課前引用詩句,可增加學生對文章素材積累的興趣,使其在自身創(chuàng)作中也能靈活運用詩句等素材。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閱讀名著、文學小說、寫讀后感等方式積累材料,鼓勵學生觀察生活、記錄生活,通過寫日記等方式寫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形成“語感”,加強語言的梳理能力及整合能力,建立“素材庫”。同時,還要建立“思想庫”。即加強學生在思想方面的積累,要求學生在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時,一定要用心品讀,能穿透書本直達作者內(nèi)心,感受作者的真實情感,進行語言的積累與構(gòu)建。
(二)從閱讀中掌握寫作方法
在“讀寫一體化”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掌握寫作方法。例如:在教授魯迅先生《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時,可將重點放在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及特點上,引導學生從人物描寫中掌握寫作方法。在課上對劉和珍的人物描寫手法及形象特點進行講述,針對作者對人物及事件的描寫,分析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狀態(tài),引導學生感受其內(nèi)在個性及個人品質(zhì),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對主人公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進行描寫的。首先,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點。文章主要從三部分描寫了主人公的事跡,第一部分作者通過描寫其在生活條件并不富裕的情況下,預(yù)定了一整年的刊物,既是“勇敢”,也是“堅韌”。第二部分作者通過寫其參加大學潮斗爭,表現(xiàn)出其“勇于抗爭”,并用“微笑”深化了這一性格特點,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先后兩次描寫了主人公的微笑,一次用“她卻常常微笑著”展現(xiàn)出人物的“溫和”,另一次用“也還是始終微笑著”表達主人公的“堅毅”。在講解到這里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語言環(huán)境,對同一人物的表情形態(tài)進行描寫所產(chǎn)生的差異,引導學生將這樣的方式應(yīng)用于自己的寫作,豐富自己筆下人物的性格。第三部分作者描寫了劉和珍在請愿途中遭到殺害,表現(xiàn)其“正義”。在這部分的描寫中,作者通過對情境及人物的描寫,抒發(fā)了自己的“悲傷”與“痛恨”。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仿寫”,寫一篇《特別的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生動形象地描寫人物的性格、行為及言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對人物的描寫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為自己的寫作增添感情色彩。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選題及實際情況,適當給予意見,使學生獲得啟發(fā)。
(三)以寫作帶動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讀寫一體化”的教學中,教師應(yīng)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寫作上,寫作是檢驗和訓練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時,寫作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江南的冬景》前,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我所認識的冬天”,讓學生對冬景之美進行表達與創(chuàng)造,引導其運用教師所教授的寫景技巧進行寫作。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訓練,還能加強學生對景物的描寫技巧與方法的鞏固,能逐漸參透如何在景物描寫中抒發(fā)情感,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就用寫作帶動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首先,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作者在文章中將北國與江南冬景的特點進行了描寫,北國的冬景是“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江南的冬景是“灰云掃盡,落葉滿街”,在學生的作文中也會有類似的描寫,教師可以就同學的作文與課文進行比較教學,將寫作的技巧與方法進行對比。其次,寫景要突出情感??梢哉垖W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分析文章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文章中“這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上湖上散散步罷!”作者用這樣的筆觸表達自己內(nèi)心對江南冬景的贊賞之情及熱愛之情,可以請同學朗讀自己的作文,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比對,加以分析,品味文中句子的“妙處”。最后,寫景的手法及技巧。作者通過將北國與江南的冬景進行對比描寫,突出作者想表達江南冬景的“迷人”,深化文章主題。請學生中有用到對比手法的同學對文章加以分析,分析這種方法的好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創(chuàng)新性的讀寫模式進行教學。例如,在講授《燭之武退秦師》這一課時,在基本疏通文意后,可根據(jù)“燭之武”和“秦伯”的對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文中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及神態(tài),還有當時周圍的環(huán)境,在課后將課文用記敘文的方式進行擴寫,要求對課文進行生動詳細的描寫。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能鍛煉其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還可采取改寫、補寫、續(xù)寫及縮寫等方式,依據(jù)課文的真實意思,引導學生合乎情理地進行想象,不僅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進步,還能幫助其進行寫作練習,使其體會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激發(fā)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結(jié)論
綜上所述,要將“讀寫一體化”在作文教學中充分應(yīng)用,教師應(yīng)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能從閱讀中獲取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方法,在提升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能帶動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芳.高中語文讀寫一體化訓練的連接點選擇[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87
[2]孫立娟.將實用性與創(chuàng)新性融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探索[J].學周刊,2018(34):134-135
[3]高交飛.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