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素蘭
【摘 要】由于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的時間較長,任務較重,直接導致學生遺忘性高,有著掌握知識不牢固的弊端。課堂習作教學甚至出現(xiàn)了形式化、低效率化的情況,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模式較單調。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習作課程(以下簡稱習作課)是學生素質教育和個性教育的整理和歸納。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積累習慣,幫助學生積累詩詞名句和開拓課外教學,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成長,是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課程目標。
【關鍵詞】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模式;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204-01
習作教學課程是整理、掌握、歸納所學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庫存的過程。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語文高年級習作課程有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方向,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閱讀和積累個性,讓其自主探究學習,以閱讀為途徑,幫助學生加深積累課內鑒讀和課外賞讀,從積累中增強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閱讀與積累在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正在朝著素質教育方向發(fā)展,就習作課來講,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自身語言庫存,逐漸加強語言水平自主學習意識,而教師往往在課堂逐漸加深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文化教育,進行深層次的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為了加強學生的語文習作能力,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在課堂外還需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拓展并積累課外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另外要尊重學生性格,調整學生學習方法,是每一個教師都需要重視的。因此,加深學生的閱讀空間,幫助學生積累課外知識,實施有效的語文習作指導,對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語文習作教學中建立閱讀與積累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賞讀習作題意的能力
習作課是學生培養(yǎng)自我賞讀能力的課程,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能增強學生的習作水平。在進行習作課訓練過程中,教師需積極營造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味,在良好的習作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接收知識的效率也會提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yǎng)學生賞讀能力。如教師語文習作課堂上談《父母的愛》這篇習作題目時,老師問全班道:“剛剛在本課文中我們體驗了父母偉大的愛,父母無私的奉獻,那么,我們和父母之間有沒有過誤解呢?有沒有過摩擦呢?我們有什么話需要去自己父母去傾訴呢?下面請各位同學按照要求寫一篇關于《父母的愛》的作文,題目自擬,按照要求寫作”。教師在課堂上引導了學生進入父母之間愛的氛圍,最后一句“我們有什么話需要去自己父母去傾訴呢”?這一句全面調動了學生的心弦,幫助學生解讀習作題意,通過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語文習作
技巧。
(二)培養(yǎng)學生課外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做到將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進行分析、比較,做到以點蓋面,將課堂所學知識融合并串聯(lián)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愛好。如在課堂上利用寓言故事,幫助學生沉浸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之中,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課堂上,老師講到《小馬過河》這一章內容時,請學生概括本文表達的內容是什么?有學生道:“告訴我們要勇敢面對挫折”。教師在課堂上生動形象的講述了這一則寓言故事,先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再聯(lián)想課本的知識,引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三)積累課內外優(yōu)美的語句和段落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提高習作水平的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積累課內外優(yōu)美的語句,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能有效的提高習作水平,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庫存。在課堂內,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每一個章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美語句用紅線在其底部標注,并記錄到摘抄筆記本中,豐富學生的知識庫存?;蚪袑W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進行背誦,完善學生的習作積累。在實際進行習作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些優(yōu)美的語句和段落巧妙的運用到習作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閱讀與積累的過程不僅是對課堂知識的回顧,還是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和融會貫通。因此,教師在進行習作課時,要時刻加強學生的閱讀和積累,落實習作課教學過程的有效性,也是當今教育背景下,提高習作課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育過程當中,教師也要不斷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更深層次的挖掘教材的知識內容,對學生實施有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