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孩子的教育,應以德為先。德是人才的靈魂,是立身之本。德育除了家庭和社會教育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學校教育了。德育滲透歷來是我國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學校中間接道德教育是在學科教學以及學校集體生活的各個層面,而語文課程在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中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和教學目的的要求,更是學生發(fā)展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 ?德育 ?德育滲透 ?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薄墩n程》的這一理念,強調(diào)了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德育教育。而且語文教學與德育工作相結(jié)合的重點應放在課堂教學的改進上,有意識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結(jié)合日常工作經(jīng)驗談談如何更好地將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
一、分析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學工作都是始于對教材的分析理解,語文教材本身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顯而易見的,深度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對有效進行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內(nèi)容,分析德育資源,在向?qū)W生傳授語文的基礎知識同時滲透著德育教育,運用豐富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符合現(xiàn)實的德育教育,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在審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給予樹》這一課,就體現(xiàn)了濃厚的德育教育。課文寫的是在圣誕節(jié)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zhì)。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理解金吉婭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中,他們一家人都將關愛他人,給別人帶來快樂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快樂?,F(xiàn)在的孩子一直在享受著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因而要通過反復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于他們心中的愛,培養(yǎng)他們關愛他人的美德。
二、聯(lián)系學生實際,深化思想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相互啟發(fā),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nèi)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再如,人教版三年級第17課《可貴的沉默》,通過父母給自己過生日體現(xiàn)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而當問及父母的生日時卻極少有學生能夠回答上來。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我所教的班級。因此,為了對孩子進行愛父母的道德教育,我采取了“實踐體驗法”滲透模式,讓學生回家親自為父母過生日或者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自己的體會寫出來。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更可貴的是,有的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就給自己的父母打電話,父母很是感動。還有的學生以另外一種形式體現(xiàn)對長輩的愛,如給爺爺奶奶捶背、洗腳等。學生的實踐活動很成功,效果比課堂上說教要好得多?!皩嵺`體驗法”滲透模式實際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實踐內(nèi)容,因為德育的范疇比較寬泛,學生實踐起來會產(chǎn)生很多種情況。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這樣才能使良好的道德習慣真正化為學生日常的行為準則。
三、情景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情景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是一個不錯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傳授學生語文知識,也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高尚情感。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chuàng)設出具體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學生們在情景中自然地獲得道德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小學課本《桂林山水》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們在多媒體教學工具上,展現(xiàn)出桂林山水美麗的自然風光,同時進行真情實意的講解,使得學生們在欣賞優(yōu)美的風光中更深切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小學生熱愛自然環(huán)境,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高尚價值觀。三年級《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也是如此。
四、朗讀課文,感受德育教育
語文課文中的內(nèi)容有著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中也包括多樣的德育思想。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朗讀課文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們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把自己置身在作者的感情之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例如《白楊》這篇文章通過爸爸和孩子們的對話,表達出對建設者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佩之情。又如《將心比心》這篇文章要讓學生串讀阿姨、母親、作者的話,在反復的誦讀下,理解寬容、關心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在品讀重點句時,安排梯狀上升的引讀語,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在教學中,我要努力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味,從中去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尤其是學習這種感情充沛的課文,那種細細的咀嚼品味式的朗讀,常常能使人有一種心靈一顫,豁然開朗的感覺。從而讓學生受到了人與人要寬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教育。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問題雖比較復雜,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教師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2]高露.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5.
[3]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5):57.
作者簡介
耿娟(1974.10—),女,籍貫:遼寧,大學本科,高級教師,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吳爐鎮(zhèn)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