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效偉
摘 要:伴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縱深推進,倡導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尤其是德育,將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認知和行為意識,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標準,能夠使孩子一生受益。在校園生活中,班主任與小學生接觸最多,承擔著較為重要的德育工作內容。如何多途徑、多角度地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切實提升德育工作效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較為關注的話題。在此,結合實踐,談談幾點建議,以期為推動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有效開展;德育教學
小學生處于認知和身體快速發(fā)展階段,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學階段進行德育的有效教學,不僅是十分必要的,也將對學生的個人習慣、是非觀念起到影響作用[1]。即便在小學教育中有專門開展德育教學的品德與社會學科,但在日常生活中對小學生的德育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將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形成導向作用。
一、我國小學教學中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重視
很多小學班主任,將自己的教務工作重點放在對班級紀律的維持、對授課學科的理論講述中,認為德育教學是品德與社會學科所應該進行的內容,抑或認為應由家長負責。例如:在校園生活中,以成績的高低定位學生,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當學生發(fā)生行為錯誤時,老師會采取“講道理、叫家長”的雙措并舉等。因缺乏有效重視,在班級活動中,也不會進行德育教學滲透,進而導致小學生的德育效果一直并不理想。
2.方式不當
班主任承擔著班級內的主要教務工作,日常與小學生接觸眾多。但在日常教育中,對于德育的開展,要么過于教條化,要么形式不當,難以起到顯著效果。例如:對小學生進行滿堂灌的美德講述,重理論、輕實踐;對于學生的德育實踐,活動僅限于發(fā)動學生為班級擦玻璃、倒垃圾等。這樣的德育教學有失側重,甚至會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反感心理。
二、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建議
1.提高自我要求,發(fā)揮模范作用
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較強的模仿、觀察能力。學生在校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會與班主任產(chǎn)生接觸,老師也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為起到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班主任應發(fā)揮模范作用。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要做到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一方面,使學生愿意和班主任做朋友、能夠將心里的真實想法傾吐出來;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禮貌待人的意識。只有與學生多接觸、勤溝通,才能掌握班級里學生的情況,了解其想法和性格特點。在進行德育中,做到既能捕捉學生的興趣關注點,又具有較強針對性。在行為舉止方面,班主任也要加強自我約束,時刻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只有注重提高自身素養(yǎng),才能為德育教學做好鋪墊。
2.在實踐中展開德育教學
停留在教材中、講述里的德育教學是片面的、單一的。只有將德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在形成學生深刻認知中,發(fā)揮德育教學的應有價值。例如:展開“弘揚雷鋒精神,爭做少年雷鋒”的活動,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號召其每天做一件好事,可以是很小的事,如:給抱小孩的阿姨讓座、過馬路不去搶黃燈、把小區(qū)里的廢棄物放進垃圾桶、借給同桌一塊橡皮等等。在每周的班會中,班主任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大家進行本周“小雷鋒”選舉,對幫助同學、友愛他人的學生給予獎勵。受到大家高度稱贊的學生還可作為下周升旗中的護旗手等,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將德育滲透到細節(jié)中去?!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德育無小事,應鼓勵其從身邊的一點一滴中做起,使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3.以創(chuàng)新管理深化德育效果
隨著多種創(chuàng)新教學應用于現(xiàn)代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學開展也具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例如: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老師可通過播放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的微課件,促進小學生在歷史的認知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播放《那年那兔那些事》《厲害了,我的國》等影片,培養(yǎng)小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可通過開展“折棍子”游戲,使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大,每個人作為集體的一分子,都應貢獻自己的力量;亦可結合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孝親、清明節(jié)為先烈掃墓、植樹節(jié)組織種樹、端午節(jié)進行屈原詩詞朗誦、中秋節(jié)進行慶豐收主題活動、重陽節(jié)敬老等形式,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對小學生進行多樣性德育滲透,使其明白應該回饋父母的愛、尊重老人、感受歷史先驅的大無畏精神……將德育的觸角延伸到校園、家庭生活及社會、歷史等各個角落,使小學生在多樣化活動體驗中積累不同的體驗,進以養(yǎng)成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完善的人格。
綜上所述,新時代對教育和人才提出了新的標準和更高要求。小學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只有樹立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建立其良好的行為準則,才能有助于其身心健康成長,才能為社會建設培養(yǎng)出具有高尚品德的未來人才。因此,小學班主任應從提升自我道德行為規(guī)范做起,為孩子樹立強大的榜樣力量,并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德育理念,以優(yōu)化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小學德育突破教條化教學,讓小學生在多體驗、多實踐中形成道德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使德育在實踐教學中,得以發(fā)揮其最大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崔文文,張慧.小學低年級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J].學周刊,2012(35):96.
[2]陳雷.小學班主任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J].科技資訊,2015(25):248,250.
[3]徐麗.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J].科技資訊,2014(15):17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