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清
【摘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是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英語教師,應對傳統(tǒng)教法加以改革,在教學中重視對跨文化的導入,給學生增強文化敏感性,培養(yǎng)學生通過跨文化進行交際的能力。筆者在本文對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必要性、途徑和原則進行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教育;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意識?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交流、豐富知識,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抱著此目的去進行教學。高中英語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能夠提高獨立思考及判斷的能力,進而能夠形成和他人進行溝通合作的能力,增進對跨文化的理解,促成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正確樹立,社會責任感的增強,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有重大意義。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的意識,使跨文化的培養(yǎng)與語言技能的教學同步進行。
一、文化差異問題
在校園里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雖然英語成績很好,口語也不錯,卻往往講了不得體的英語。譬如,鈴聲響了,老師進到教室,同學們?nèi)w起立說:“Good morning,teacher.”在漢語中可以翻譯為:“老師早上好!”可在此處“老師”是稱呼語,一種尊稱。在英語里“teacher”不能用作稱呼語,也不是一種尊稱,僅僅作為一種職業(yè)而已。在西方國家,同學們稱呼老師一般是在姓的前面加上“Mr.、Mrs.或Miss.”。美國語言學家沃爾夫森說過:“在與外國人接觸中,講本國語的人一般能容忍語音和句法錯誤,相反,對于講話的規(guī)則違反常常被認為是沒有禮貌,因為本族人不大會認識到語言學的相對性。”因此,語言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在民族中深深扎根,并且民族的情感和信仰也會充分體現(xiàn)出來。
二、文化教育的范疇
首先,不可將英語詞匯和中文進行對等,不可以將英語詞匯在文化內(nèi)涵、外延上完全等同于中文。漢英兩種語言由不同的語義結構和詞素組成,表述的概念系統(tǒng)也完全不同。然而,這一點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并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同學們盡管用英語同本國人交流,但編碼和譯碼存在錯位。其次,雖然很多同學已不再用“No. It's really bad.”進行贊揚,但是,同學們經(jīng)常錯誤認為有些字表意義相同的中文,其功能也肯定一定相同,也就更談不上透徹理解言外之意了。最后,必須加強對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教育及培養(yǎng)。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他們的閱讀速度過于緩慢,復述課文或文章時經(jīng)常歪曲原文。
三、具體的文化教育方法
1.開展各種語言文化比較研究,并在英語教學中運用該研究成果。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于語言形式的正確和語言運用是否得當,教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當然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醒學生注意角色的重要性,對語言形式看似正確但不合乎角色或者場合的情況應指出來給學生,使學生學習社會語言學方面的知識。在英語詞法句法教學中學生往往只顧表面形式忽略真實內(nèi)容,機械片面地操練,教師應加以提醒。
2.巧用教具。特別是圖片、卡片、PPT、幻燈片、電視、電影等教具。例如,教師在講授“house”在英美指怎么樣的房子的時,倒不如讓學生直接看一幅圖片。其次,電影是一種了解外面世界的非常有效手段。有的電影是專門記錄社會各方面情況,當然十分有用。好的故事片同樣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為它提供了有用的跨文化知識材料。在美國,很多教師在教學時用不同時期的電影知識材料,從而使學生加深對各個時期的社會習俗的了解。
3.適度選用輔助教材。在英語教學中,多用國外出版的英語教材和自編教材中的“真實材料”。有些英美出版的課本采用了很多文化上存在差異的文章,有的稱為“Culture comments”,有些對話的確是研究跨文化知識的好材料,所謂“真實材料”是指從實際交際中選取的原始材料,并不是編教者自己撰寫的。
4.引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在讀各類文章時細心積累跨文化背景知識、社會習俗等方面的材料。我們的學生能出國留學,在國外生活較長時間的畢竟是少數(shù)。對多數(shù)學生而言,了解某一民族的文化特點、社會習俗、社會關系各方面的最直接、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就是從文學作品和日常新聞報道中來。問題在于如何選擇這些閱讀材料。假如學生讀文章只是為了獲取故事情節(jié),那得到的東西就很少了。教會學生在閱讀文章中,要深刻了解文學作品中內(nèi)涵、各種社會問題、社會各階層關系、各種深層次的人物性格剖析等,進而使學生在自學各類文學作品時能夠養(yǎng)成探究跨文化知識的習慣。
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跨文化交際中,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不愉快結果的例子有很多。這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行為方式受社會文化的制約,人的語言行為的方式也同樣如此。這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一個迫切要求:高中英語教學內(nèi)容是否應包含社會文化教育?答案假如是肯定的,那該怎么樣在跨文化知識教育中提高交際能力?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行嚴格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基礎上,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這在國家教委頒布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到。所以,教師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應關注跨文化背景知識、社會關系、社會習俗等對人們行為的影響,并了解人們在平常和緊急狀況下的各種行為方式,不同的跨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語言習慣及行為方式。譬如,在日常交際中英語國家的人一般在見面時喜歡談論天氣、地理位置等話題,通常把年齡、身高、婚姻狀況、工資多少等作為禁忌的話題。再如,接受禮物的時候,中國人習慣禮貌性地謝辭,也習慣性地認為在客人的面前打開禮物是不禮貌的,而英語國家的人們通常會大方地接受并當場贊美。
總之,目前在英語高中教學中,跨文化教育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仍處在初級階段。雖然我們需要了解歷史、地理、文學、美學等多學科的知識,但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更要重視交際技能的訓練,有計劃、分步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最終達到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目的。高中英語進行跨文化意識教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才能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劉清香.試論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滲透和培養(yǎng)[J],2015(9).
[2]楊小燕.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09,(03).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