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娜
摘要:現代文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它內容廣、花時多、見效慢。筆者根據幾年的教學實踐,從文體、初高中銜接、課內外結合、閱讀心理等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求教于大方之家。
關鍵詞:閱讀;文體;課內外;比較;監(jiān)控
一、把握各類文章的基本閱讀要求
盡管新教材試用以來,語文教學似乎淡化了文體的概念,但是無論現代文閱讀還是作文,高考其實還是要求明確文體的?,F代文閱讀試題之一是科技類說明文;閱讀試題之二或為議論性散文,或為小說、離言等記敘文。話題作文中的“文體自選”,也并不是可以忽視文體,只是允許靈活地選用記敘文或議論文等其他文體。如果長期忽視了文體的概念,到高考復習階段才進行臨時補習,可能難以使學生扎實地掌握這方面的語文基礎知識。這不僅是影響高考成績的問題,也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帶來負面的影響。
所以我們應該結合高考內容,細水長流地對學生進行文體知識的強化練習。依據課前預習或自讀提示、課后思考和練習,從中理出各類文章的基本閱讀要求。如議論文,主要是抓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順著三要素,又可以理出許多分支。如論證又涉及方式、方法、結構、語言等方面的內容。在教《改造我們的學習》時,我提出的閱讀要求是:篩選主要觀點及其論據;篩選關鍵詞語和重要句子;掌握在議論文中對問題進行辨證分析的方法。在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也可以根據議論文的要求設計問題:馬克思的貢獻,集中地體現在哪兩個方面?(中心論點: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有偉大的貢獻。)對于歷史科學,馬克思有什么樣的貢獻?(分論據:馬克思發(fā)現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馬克思還發(fā)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剩余價值規(guī)律。)對于歐美戰(zhàn)斗的無產階級,馬克思又有什么樣的貢獻?(分論據:建立國際工人協會、辦報刊、雜志等。)每部分內容各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在文章分析中大而無當的現象,突出了重點,強化了各類文體的具體閱讀要求,使學生學有所得。好的學生還可以把這種“框架”帶到寫作中去,做到讀和寫相結合。
二、抓好課外閱讀這個“游擊區(qū)”
學生的課外閱讀陣地,你不去占領,淺薄、平庸的“快餐文學”就會乘虛而人,甚至一些惡俗、低劣的垃圾文化也會充斥學生的課外閱讀陣地。要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課外閱讀必須進行指導。我們動員學生幾人合訂《語文報》或《中學生閱讀》等優(yōu)秀刊物;經常上圖書館,閱讀名家名著,并自制《大語文札記》;督促學生模仿高考、會考試題,對課外時文擬寫閱讀訓練題與答案,能擬上
二、三次,成效是顯而易見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學生自由的閱讀往往不善于從宏觀上、整體上去把握,習慣于零敲碎打,所以要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
課外閱讀的方法:①瀏覽;②查考;③細賞;④比較對照;⑤反面教材:知道什么是錯句病句等。除此之外,對一些適于誦讀的詩文則讓學生加強朗讀。
朗讀的好處:①便于記憶;②體會節(jié)奏美;③得到愉悅的感覺;④調節(jié)精神使其不易疲乏厭倦等。宋代朱熹曾經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篇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p>
三、盡力尋找閱讀的比較點
比較方法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手段,歷來被人們廣泛運用。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閱讀質量都已具備進行比較閱讀的條件。教學中可以有初高中課文之比,同一作家作品之比,同文體作品之比;同單元課文之比,課內課外佳文之比,范文與仿作之比,等等。如把《為了忘卻的紀念》與《紀念劉和珍君》作比,分析兩篇文章在主題、取材、寫法上的相同點,語言風格、構思、作者思想認識方面的相異點。上《內蒙訪古》時,拿老舍的《內蒙記游》、碧野的《大山景物記》作比較,突出《內蒙訪古》敘議結合的特點。還可以拿葛朗臺、梁生寶、華老栓三人的惜錢動作,比較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使學生在聯系中區(qū)別,在區(qū)別中加深印象。
比較是思維和理解的基礎。我們的目標是對于選自課外的閱讀材料,學生能自覺地同已經學過的片段作求異思維,從中悟出正確的答案。如高考閱讀試題《歐也妮·葛朗臺》中的幾段文字,要答對此題,關鍵就看考生能否同《守才奴》作比較。
四、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閱讀過程的能力
按照閱讀的目的,可以把它分為消遣性閱讀、獲取信息的閱讀、研究性閱讀;按照閱讀的速度,可以把它分為速讀、一般性閱讀、慢讀;按照閱讀的方法,可以把它分為跳讀、略讀、瀏覽性閱讀、篩選性閱讀等等。由此看來,閱讀過程是可以嚴格遵循大腦“指揮”的,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監(jiān)控。受監(jiān)控的閱讀比盲目的、無監(jiān)控的閱讀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筆者認為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閱讀過程的能力,對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帶著問題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能力。這一點在閱讀的權威著作呂武平的《全腦速讀記憶》中有詳細的論述。本書第九章中說:“為了增進你的閱讀能力,必須學會怎樣才能從你的閱讀中去獲得你所需要的東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必須首先學會帶著問題有選擇地去閱讀。這樣的閱讀方式,就象是為了吃到香蕉而剝去皮那樣,為了得到有用的思想和材料而在閱讀中放過暫時對你沒有用處的內容。”
我在執(zhí)教呂淑湘的《語言的演變》一文時,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①什么是語言的演變或語言的演變指的是什么;②語言的演變有哪幾方面的內容(指語音、詞匯、語法);③語音、詞匯、語法分別是怎樣演變的,作者又是如何說明的;④文章如何安排詳略,為什么這樣安排
理清了這些問題,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思路就掌握了。帶問題閱讀訓練分三個階段:①老師提問,學生在文中找答案;②師生共同設置問題,作為閱讀目的;③學生在真實的閱讀過程中(包括課外閱讀)自覺地帶問題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和效率。只有達到第三個階段,學生才可能進入“不待老師講,自能讀文”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呂武平.全腦速讀記憶[M].中國民航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