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桂清
摘? 要: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方式,同樣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也備受班主任青睞。主要原因是小組合作學習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果班主任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充分利用學習小組,發(fā)揮學習小組的作用,那將使班級管理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中班級管理;應用
隨著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入班級管理工作中來,可以說是教學的一場革命,是對班主任工作的解放,是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解放,讓學生在自主的班級管理中成為班級的主人。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用他人的眼光發(fā)現(xiàn)問題,學會與同伴密切的交往,熱心互助,真誠相待,社會意識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發(fā)展。小組合作的班級管理形式,也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高度尊重與信任學生的思想。本文從班級管理中小組合作制的優(yōu)勢出發(fā),分析其具體的實施方法,提出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為以后高中班級管理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小組合作制的優(yōu)勢
(一)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
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小組合作制要求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根據(jù)團體成績進行評價,每個小組成績都是各個小組組員的努力,這樣就可以使小組成員間更好地交往。在整個管理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小組管理的參與者,小組之間的競爭要求組員之間必須進行合作,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幫助同組同學,小組之間的競爭會促進班級集體的發(fā)展,能夠很好地增強班級凝聚力。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
傳統(tǒng)的以班主任為主導的班級管理模式中,學生都是被管理的對象,沒有主見,積極性不強。相對于這種管理模式,小組合作模式中,管理權在學生自己手中,學生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自我管理,有權利對班級的事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樣就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對班級的建設擔當一定的責任,班級的建設會變得越來越簡單。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
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小組合作制中每個小組之間都是互相競爭的,這就要求每個學生要盡心盡力地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實現(xiàn)小組目標就會積極地去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更好地管理班級。
二、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小組合作制的實施方法
(一)小組的組建
科學分組,合理分工是小組合作順利開展,發(fā)揮小組學習功能的前提。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異質同組,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異質同組就是每個組要有好、中、差各個檔次,組間同質就是組與組之間要實力均衡。
1.精心挑選組長
組長是班主任要通過開學觀察兩個周時間,根據(jù)他們的學習、能力、性格等綜合表現(xiàn),謹慎挑選,剛剛開學時不用給學生選舉投票的權利。學生的投票無非是在班級的那幾個拔尖學生或者和自己關系好的學生中,結果不一定適合班級的管理。大部分挑選出來的組長都能很好的完成任日常任務,但是也有小部分學生比較叛逆,不服從組長的管理,會給小組工作帶來麻煩。所以,在選出組長以后,要重點樹立組長的威信。如果班級中出現(xiàn)不聽從管理的學生,要當全班學生的面進行嚴肅批評,借此給組長樹立威信。組長的威信很重要,身為班主任,一定要從各方面幫助組長樹立威信,例如:每個周的詞語挑寫,組長的挑寫本要直接批閱,組員的挑寫本交給組長批閱,組長批閱完以后我過目即可;課文背誦,組長直接找我背誦,背完簽字,組員找組長檢查背誦,背完組長簽字,等到上課提問時,直接點名組員背誦,已驗證組長工作是否完成;組長下發(fā)工作筆記,一個用來記錄小組內的獎懲情況,一個用來記錄家庭作業(yè)完成情況,并每周末回家寫組長總結,周一組長例會以便交流檢查。
2.分配組員
教師要注意調控,遵循以下原則:男女搭配原則,動靜搭配原則,性格互補原則,強弱互帶原則。每組6人,共六組。從這幾年的小組合作中,我感覺小組人數(shù),最好不超過5人!
3.成立小組
由組長組織全組討論確定本組名稱及本組口號和簡介,對此學生往往興趣盎然,新意疊出。本班的小組名稱有:團結組、突飛組、勇進組等。小組口號諸如“勇進勇進,勇猛前進。”等。
(二)位置的確定
每組6人,3人一排,共兩排,全部面朝講臺。組長的位置要統(tǒng)一,醒目,安排在每組后排正中央位置,便于組長觀察全組的動態(tài)及小組合作討論。組員的位置根據(jù)身高、學習情況等進行搭配。
三、注意事項
首先,在合作小組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將學生的潛力發(fā)揮到最大化,實現(xiàn)加強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標,就要從建立相應的信息反饋與評價機制入手,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進步及小組的合作能力。以某班級為例,教師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實行每日考核的方式,將整個班級的事務進行整合并劃分為一個任務表格中,將考核的結果分為優(yōu)等、良性及差等三種。并在班會中公布統(tǒng)計的結果,并對于獲得優(yōu)等的學生給予獎勵,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文具及書籍發(fā)放給學生。與此同時,要針對各個合作小組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于學生們的優(yōu)點及不足進行評價,并做出及時地調整,并將小組個人與小組的評價結合,選出在班級管理中表現(xiàn)最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獎勵,將該學生的照片貼在宣傳欄上,評為班級之星。利用這種形式激勵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管理的工作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利用小組合作進行班級管理工作,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及道德素養(yǎng),利用對小組工作的評價機制,進一步樹立積極向上的班風,讓學生能夠加強合作意識,真正投入到班級管理中,成為教師的好幫手,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逐漸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進而達到構建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的基礎目標。
總之,班主任要站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高度去看合作學習,要在確定合理出發(fā)點的基礎上,追求既真且好的合作,并注意合作方式的交替使用,這樣合作學習的功效基本上就可以充分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