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要: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人類傳承文明途徑之一,由此可見閱讀對于人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教學里閱讀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閱讀對于初中生來說是十分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必要探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有效性策略,引導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愛上閱讀。
關鍵詞:閱讀;教學;策略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
(一)老師依賴教參,教學呆板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閱讀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一個必備技巧,而在初中教學里閱讀直接影響到考試成績及影響著多科學習難易,故而閱讀在初中教學里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針對于過去閱讀,如今閱讀教學大體趨勢存在于許多教師嚴重依賴教師參考和某些一成不變的教師經(jīng)驗,導致在教學時出現(xiàn)缺乏研究和思考的刻板、呆板形式的閱讀教學。閱讀本身便是一個依賴思考的活動,而教師作為傳授者囿于教師參考資料,成為教師參考資料的奴隸,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出現(xiàn)生搬硬套,課堂表達公式化,只在照本宣科,強調(diào)閱讀答案的“正確性”、“唯一性”,使得本身應“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成為一灘死水,從另一個方面剝奪學生們自主思考的權利,也剝奪學生的想象力,便就造成了我們平??谥兴f的應試教育,缺乏自主思考。應試教育就是老師固定編程,而學生生搬硬套,例如:在《孔乙己》中,有關對于孔乙己描寫提出這個描寫有何作用的問題時,老師就會有意識地搬出一套公式:運用了某種描寫手法,表現(xiàn)出了孔乙己死要面子,深受封建制度的殘害,或者說側面反映了掌柜唯利是圖、冷酷貪婪,同時還揭露這個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等等。
(二)老師課堂設計嚴重不足
在閱讀教學里,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作用是重中之重,而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手段,方案這些則是老師傳授知識的工具,自然是不可忽視的,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狀況下,學生學習壓力巨大,而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導致整堂課出現(xiàn)知識點多、進度快的問題,初中學生處于身心正在成長的階段,容易叛逆,但課堂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或者說閱讀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容易給學生造成負擔,也容易打擊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叛逆的心理,并逐而喪失對自我的信心及課堂的興趣。
(三)學生沒有興趣,厭惡閱讀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笨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眮喞锸慷嗟乱舱f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如此可見興趣對于一個人去認知一件事物,從事某項活動起著巨大的動力,只有對這件事起了濃厚的興趣,才足有可能使你去認知它,傾向于它。所以對于閱讀,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才會使得孩子們覺得閱讀并非一種學習的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自然學生就會主動的去追求知識。
二、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本身就排斥閱讀,那么就如同封口的瓶子,老師再如何的灌水也無濟于事,所以我們要做的不僅是“打開瓶蓋”,還要讓孩子有“口渴”的心態(tài)——“想要喝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老師要做到閱讀教學時做到課堂活動,具有申動力,把閱讀中出現(xiàn)的抽象的、精深的大道理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們能被感染。而想要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也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明白“身教大于言傳”,在平時生活中作為父母的應該給孩子們樹立榜樣,盡可能的陪著孩子們一塊閱讀,交流讀書心得,并且鼓勵孩子們把書中的內(nèi)容復述出來,或者概括出來,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還能增進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父母們平常也可以制定閱讀時間,例如每天睡前的半個小時讀一篇課外文章,這樣定時定量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孩子們有了閱讀習慣,閱讀興趣,自然老師教習閱讀就不成困難了。
(二)運用多媒體情景教學、重視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開始,就是一個教學成功的一般,在閱讀教學里,如果從一開始就死氣沉沉,即是孩子們再有興趣,到了后半段氣氛也會成為一灘死水,所以課堂前段,如何有效的帶動課堂節(jié)奏,將孩子們帶入課堂中是十分重要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便是老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讓孩子對教學對象產(chǎn)生一種好奇心理和向往心理,才可以帶動孩子主動要進入課堂學習新的知識。
老師在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運動多媒體工具播放相關的視頻,音樂,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將他們帶入的教學中來,例如在小說閱讀訓練單元中《變色龍》的時候,可以在備課時收集關于變色龍的相關視頻和圖片,讓孩子們對變色龍有了解,從而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帶入到課堂中來。又比如在《阿里山紀行》里,為了表現(xiàn)文本中的情景,老師可以播放相關的音樂,營造一種課堂氣氛,讓孩子們通過音樂走近神奇的阿里山。創(chuàng)造情景,有些時候也可以不用多媒體,有些時候老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孩子們產(chǎn)生共鳴,進而走入閱讀的世界中去。
而在課堂中的時候,因為孩子們的注意力差,容易分神,不集中,老師在閱讀教習的過程中懂得運用提問等方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也可以用高聲朗讀的方式喚回孩子們的注意力),比如在《孔乙己》里有這么一句話“他的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了。”,老師在講解到這么一段的時候,可以通過提問“孔乙己為什么這么黑?”或者“孔乙己怎么這么瘦?”去啟發(fā)孩子們深入思考,自主探索到“孔乙己的衣服已經(jīng)不見了”,這樣既解決課堂人物,又鍛煉了孩子們自主思考的能力,一舉兩得。
總之,閱讀教學中感知是非常重要的,這里是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孩子們的自主探索,缺一不可,所以閱讀并非老師一人的事,而老師也不能將閱讀認為只是孩子們一人的事。但中學閱讀教學說不應付考試是假的??荚囀菬o法繞開的必經(jīng)之路,我們面前的是殘酷乃至殘忍的應試,所以我們不得不直面正視。
參考文獻:
[1]趙愛平.實施開放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
[2]陳麗莉.閱讀教學:文本與心靈的橋梁[J].閱讀與鑒賞,2017(09)
[3]張子文.新課程標準形勢下,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改變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