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玲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針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六年級學生面臨升學,而且在領悟能力上也比低年級的學生要高,對其展開德育工作直接關系到學生之后的身心發(fā)展。而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起到關鍵作用,班主任和班級學生接觸的機會最多,起到模范作用。因此,本文針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六年級屬于一個特殊時期,六年級學生即將面臨升學,學生在道德品行、行為規(guī)范上還沒有清晰的認識,需要班主任采取合適、科學的教育策略,以身作則,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進行嚴格規(guī)范。在教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認識時及時糾正。德育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在重視課堂上的思想教育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感情世界,結(jié)合自身教學素養(yǎng),不斷加強德育,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分析小學生的德育現(xiàn)狀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正處于起步的階段,在中學前的學習當中,學生和外界的接觸比較少,學生接觸的對象主要是同學、家人、老師等,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時需要充分調(diào)動這些常接觸的人員,才能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良好習慣,同時還要求教師對自身文化教學質(zhì)量加強。目前,我國在小學階段的德育還不夠顯著,分析影響因素,主要為以下幾點:第一,小學階段的教師對文化教育比較重視,反而忽略了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無法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德育學習,再加上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升學壓力,因此自身對文化成績也比較重視而忽略了提高德育成績。第二,小學班主任沒有正確、全面地評估德育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德育教學方案不合理,無法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沒有做好德育教學評估是對學生德育教學質(zhì)量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品德、學習知識等方面沒有足夠的認知,沒有意識到學習以及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重要性,同時缺乏明確、持續(xù)的指導,無法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小學班主任在德育中的重要性
目前教學的核心重點為德育,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其中班主任這個角色十分重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的了解度、認知度直接對小學生之后的發(fā)展情況造成影響,因此班主任的德育也屬于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對德育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造成直接影響。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時還需不斷滲透德育,才能在學生成長的每個過程中貫穿德育工作。同時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還需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的榜樣。六年級學生處于童年比較重要的一個成長時期,對周圍的事物都比較好奇,班主任對該年級學生進行指導十分重要,直接關乎學生升學后的人際溝通能力以及行為規(guī)范。
三、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
第一,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尊重。能真正讓學生從心里樂意接受教導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要信任、尊重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端著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流時以平等的姿態(tài),讓學生能夠主動和班主任交流,在和班主任交流或?qū)W習的過程中都會感受到信任感,存在困擾、疑惑時也能夠主動和班主任傾訴。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十分適用,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內(nèi)心真實情況,通過評估學生的現(xiàn)狀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德育不會流于形式,能夠真正發(fā)揮其實用性。
第二,提高班主任自身德育水平。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人員,應當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以班主任為榜樣學習。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前要遵守相關的行為準則,才能讓學生信服,對自己也需要用規(guī)范制度來約束,最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自我約束。教師的言談舉止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比較大,需要十分重視這一點,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應當扮演好良師、益友的角色,陪伴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多和學生溝通,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了解學生真實想法,有助于順利開展德育工作,從而培養(yǎng)出具備高素質(zhì)、高情操的學生。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教師需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新型的教育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自覺性,讓學生自行投入到學習當中。班主任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發(fā)言,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將教育和實踐相結(jié)合,開展豐富的德育活動。班主任在進行德育理論教學時還需適當結(jié)合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將德育教學課堂豐富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提高。在開展德育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發(fā)現(xiàn)并引導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可科學、靈活地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融入德育活動中,學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一些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以及知識。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教師逐漸深入學生的德育活動實踐,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例如,可開展“愛心活動”,在活動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幫助他人,對事物保持愛心,可帶著學生參與到養(yǎng)老院幫助活動中,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還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學生接觸課堂以外的新鮮活動,其德育的參與積極性也會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教學能力。
第四,班主任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工作。班主任要有效、順利地開展班級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即有效地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雖然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但是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目前社會節(jié)奏逐漸加快,家長所承擔的壓力也很大,很多家長無法在孩子身上花費太多的精力,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學校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及時尋找孩子身上尤其是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班主任可定期私下家訪或約談學生家長,了解學生具體狀況,并告知家長應當有耐心地去引導孩子,小學學生正處于無法正確判斷事物對錯的階段,可能會沉迷于一些不利于學習的事情,家長應當耐心糾正,避免強制性要求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在品德教育上可以身作則,讓孩子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可模仿的榜樣。
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課程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班主任和家長都需要將自身的目光放寬,在德育課程教學上選擇新型的教學方式,同時將其和其他課程聯(lián)系在一起,作為課程學習的助力。同時,更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不僅要求學生具備科學素養(yǎng),還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品德。小學班主任可客觀評估學生的品德和素質(zhì),對其具有直觀、全面的認識,有利于尋找德育工作的良好對策,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許崇學.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9(04):152-153.
[2]陳杰.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探討[J].考試周刊,2018:175.
[3]陳大偉.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