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作芹
【摘要】有效開展小學德育建設工作需要整合德育資源和各方面力量。讓小學生在道德認識和行動方面達成一致。結合學校特色以及文化價值觀等內涵。通過校本道德教育的開展,提升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實力,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在科學健康完善的道德教育體系之下,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質。
【關鍵詞】小學德育 德育建設 校本建設
在小學階段,開展的道德教育工作,包括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中也包括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接納共產(chǎn)主義思想道德內涵以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內涵。在小學道德教育體系的構建中,要綜合道德教育的多渠道,多途徑的特點。道德教育工作是德智體美勞綜合教育目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基礎部分。小學生正處于知識積累和思想成長的階段,現(xiàn)在我們給他們撒下什么樣的種子,將來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成果。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比較單純,極易學習和模仿,在他們的成長階段如果沒有正面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和教育,極容易形成歪曲的人生觀念。面對小學生在道德思想上認識不清以及道德行為嚴重缺乏當種種亂象,筆者認為小學道德體系建設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一、正確處理小學德育校本建設的關鍵內容
讓德育工作成為學校整個德育體系中的重中之重,要把握科學德育的理念,抓住校本德育建設的關鍵內容。在學校生活中學生們能夠接受學校德育工作的熏陶,在家庭以及社會生活中學生也會帶著正確的德育觀念去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德育和智育也要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開放式的道德教育,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人生觀,讓學生能夠分清是非善惡。在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中,都要帶著正確的道德觀念指導自己的學習行為,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習目標,有效的完善德育的基本目標和實施體系。
在小學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生們的道德認知水平也存在差異,因此,在道德教育目標制定和具體的計劃方面也要考慮到這方面的差異。所以,德育工作的開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也要考慮到在各學科滲透過程中,該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則,開拓哪些具體的途徑。道德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學生思想上的認可,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里,取得切實的教育效果。
德育校本課程建設的過程是一個長期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德育校本課程的建設要能夠促進學生們道德素質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并且形成學校的特色,避免只做表面文章,不追求實際效果的功利做法。要通過提前的調查了解以及畢業(yè)之后的訪談跟蹤等方式,從長期的角度進行學校校本德育建設的效果評估。找到影響道德教育效果下降的具體因素,從而不斷的修正道德校本課程建設的目標內容和方式,不斷地提升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小學道德教育建設的重要內容
形成小學道德教育的顯著特色,要從明確德育的重要內容方面做起,筆者認為重要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
1.將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
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德育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促進學生正確的科學的愛國主義認知發(fā)展。在學校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例如,每個星期一早晨升國旗的儀式就是不斷的將愛國主義的里和情感滲透給學生的重要途徑。在這樣的活動形式中,要把握住核心的內容,要讓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不斷得到熏陶,變得更加濃重,有效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行動。
2.加強文明禮貌教育
做一名文明有禮貌的小學生,這也是我們道德教育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文明體現(xiàn)在人們的一言一行之中,講文明懂禮貌是小學生從行動上體現(xiàn)到的素質的基本要求。我們不僅要求小學生要講文明,懂禮貌,而且要從教職員工自身首先做起,給小學生帶個好頭。文明禮貌只是表達我們對周圍的人和世界友善態(tài)度的一種形式,正是因為這種形式的存在才讓人們之間的情感距離越來越近,也讓人們從心理上感到更加的舒適。
3.加強校園道德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
在小學文化環(huán)境的布置方面,要更多地體現(xiàn)出道德教育的特色。要讓小學生們置身于道德氣息濃厚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例如,從規(guī)范小學生的道德行為方面來說,不損害公物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學生們自覺遵守,另一方面也需要從環(huán)境方面給予友好的提示。而且要保持校園環(huán)境的干凈整潔,避免由于環(huán)境的消極給學生的道德行為帶來負面的暗示影響。
4.強調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并且落實在德育建設的體系之中
勞動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小學生主人翁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很多小學生在家庭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好逸惡勞的生活,這不利于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因此,從勞動教育開始,讓學生的責任感獲得有效地提升。
總之,在小學德育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形成學校自身的特色,要從德育效果的長期性方面加強德育工作的落實,從榜樣示范到理論宣講和道德實踐,積極的將道德教育體系建設的更加完善,取得更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慧珠.新中國小學德育課程的演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