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高職生心理韌性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生活事件和情緒智力的關系,引以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文章作者隨機選取672名高職生開展問卷測試,結果顯示大二學生在目標專注和家庭支持因子上呈顯著差異,心理韌性各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都呈顯著負相關,與情緒智力的感知、表達、理解和推理他人情緒的能力呈顯著正相關。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韌性;現(xiàn)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8-2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9-0074-02
生活變化、挫折和逆境貫穿于生命的整個歷程中,生活不斷變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要求韌性不斷提高的過程。心理韌性(Resilience)又稱心理彈性,指個體在面對困難、逆境、創(chuàng)傷、威脅或其他重大生活壓力時的有效應對與良好適應,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高職生抗挫折能力較差,心理韌性顯著低于本科生,因而了解他們的心理韌性水平,結合情緒智力和生活事件展開分析研究,對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試
本研究采取分層整體取樣法,在江蘇省高職院校中隨機抽取750名高職生作為被試者,在672名有效被試中,男生有548人,女生有124人。其中一年級有205人,二年級有427人,三年級有40人。
(二)研究工具
第一,心理韌性量表。該量表由胡月琴、甘怡群等編制,有2個維度、5個因子、27個項目。其中個人力維度包括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三個因子,支持力維度包括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兩個因子。該表采用里克特五點計分,從 “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記1~5分,得分越高,說明在該項目上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45,各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在0.74~0.82。
第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該量表由27項可能給青少年帶來心理反應的負性生活事件構成。該量表的統(tǒng)計指標包括事件發(fā)生的總數(shù)和應激量兩部分,事件未發(fā)生按無影響統(tǒng)計,累積對各事件的影響評分為總應激量,其范圍是0~108。該量表包括6個因子: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親友與財產喪失、健康與適應問題及其他。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8492,分半信度系數(shù)為0.8809,一周后重測相關系數(shù)為0.6861。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是0.903,分半信度為0.847。
第三,情緒智力量表。此量表共33道題,可用于評估人們對自己以及他人情緒的感知、理解、表達、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共四個維度。采用里克特五級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緒智力水平越高。本研究情緒智力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為0.888。
二、研究結果
(一)不同年級高職生心理韌性各因子比較
經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級高職大學生在目標專注因子和家庭支持因子上呈現(xiàn)顯著差異,其得分分別為:18.33±3.69,19.19±3.17,18.7±2.655,F(xiàn)=4.731*(***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下同);22.19±4.06,23.07±3.98,22.00±3.88,F(xiàn)=4.107*。而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和人際協(xié)助因子上雙方因子沒有顯著差異。得分分別為:19.93±4.44,20.46±4.44,20.2±4.586,F(xiàn)=0.984;16.06±2.86,16.52±2.36,16.35±2.14,F(xiàn)=2.275;20.84±5.15,21.75±5.54,21.60±5.16,F(xiàn)=1.980。
經進一步比較年級間差異發(fā)現(xiàn),一年級和二年級在目標專注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在情緒控制因子上,不同年級未達到顯著水平。在積極認知因子上,也顯示出大二學生明顯好于大一和大三,但是未達到顯著水平。在家庭支持因子上,大二學生與大一學生呈顯著差異,與大三學生沒有顯著差異。在人際協(xié)助因子上,大二明顯好于大一,稍微好于大三,但是仍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心理韌性與青少年生活事件的相關研究
通過對心理韌性各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各因子進行相關統(tǒng)日汾析和相關性檢驗,筆者發(fā)現(xiàn)心理韌性各個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幾乎所有因子,存在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即發(fā)生過相關的生活事件,無論是之前還是近期,都會對青年大學生的心理韌性產生消極的負性影響。得分如下。
目標控制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6個因子的得分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150**、-0.105*、一住068、-0.134*氣-0.159**、-0.148**;情緒管理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6個因子的得分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317**、-0.222**、-0.187**、-0.177**、-0.250**、-0.264**;積極認知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6個因子的得分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54、-0.104*、-0.098*、-0.053、-0.089*、-0.125**;家庭支持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6個因子的得分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222**、-0.135*、-0.214**、-0.152**、-0.178**、-0.242**;人際協(xié)助因子與青少年生活事件6個因子的得分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218**、-0.151**、-0.113**、-0.134**、-0.188**、-0.149**。
(三)心理韌性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通過對心理韌性各因子與情緒智力各因子進行相關統(tǒng)計分析和相關性檢驗,筆者發(fā)現(xiàn)情緒智力各因子除了理解和推理自身情緒的能力因子,在情緒管理、家庭支持、人際協(xié)助因子上沒有顯著相關外,兩個量表的其他因子都有顯著的正相關,即情緒智力能力發(fā)展越好,得分越高,則心理韌性的得分就越高。
目標控制因子與情緒智力4個因子的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520**、0.376**、0.134**、0.428**;情緒管理因子與情緒智力4個因子的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354**、0.333**、-0.067、0.250**;積極認知因子與情緒智力4個因子的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417**、0.217**、0.204**、0.339**;家庭支持因子與情緒智力4個因子的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365**、0.272**、0.046、0.271**;人際協(xié)助因子與情緒智力4個因子的相關性檢驗分別為:0.322**、0.290**、0.033、0.245**。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研究表明,高職生心理韌性的整體狀況較為樂觀,除了人際協(xié)助等方面仍存有不足。這一研究結果和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情緒管理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的現(xiàn)狀也是相吻合的。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不僅要強調個體積極認知、態(tài)度的建構,也要切實把握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充分注重個體心理調節(jié)技能與方法的訓練和應用,注重團隊協(xié)作、社會支持等心理彈性資源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高職類大學生心理韌性的發(fā)展有隨年級增長的趨勢。其中大二年級學生心理韌性發(fā)展狀況比大一和大三年級更為突出,除了在情緒控制因子上和大一和大三沒有顯著差異,目標專注、積極認知、家庭支持和人際協(xié)助因子都顯著好于大一和大三。這個測試結果跟預期中不太一樣,大三學生的測試是在實習期間,考證的學生目標明確,努力學習,但也面臨著考證的壓力;而不考證的學生到社會上實習了,社會的現(xiàn)實性和自己的理想存在不小的差距,會產生一種失落感,伴隨著對自己的否定。
高職類大學生心理韌性與生活事件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筆者根據這些年的工作經驗發(fā)現(xiàn),最近一些年招生來的學生,有很多帶著明顯的心理創(chuàng)傷,有的是留守兒童,從小跟父母分離,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有的是離異家庭,除了被卷人父母的爭吵,還可能會被同學嘲笑;還有不少學生,在中學時遭受校園暴力,至今還害怕校園,看到人群緊張。本研究表明,高職類大學生在過去的生活中發(fā)生過負性生活事件,會對他們的心理韌性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這也意味著對于他們來說,發(fā)生過消極生活事件后,不能積極面對該事件,甚至不能接受該事件已經發(fā)生的事實,傾向于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或者自我防御機制來處理。這提醒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在開展學生工作時要對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傷痕保持觀察,同時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幫助學生形成積極認知,走出陰影。
高職類大學生心理韌性與情緒智力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人們對自己以及他人情緒的感知、理解、表達、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越好,心理韌性越強,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類似。當人們能對自己的情緒有所覺察并表達出來的時候,思考問題的理性也就回歸了,應對問題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這種成功的經驗必然會帶來心理韌性的積極發(fā)展。因此,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大力加強情緒智力的教育,使學生學會表達、善于表達、樂于表達,能理解他人的情緒,調控自己的情緒。
參考文獻:
[1]徐學綏.從心理彈性與歸因方式考察高職生心理健康素質[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36(26):56-59.
[2]曹科巖.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彈性的關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3(7):136-138.
[3]潘明軍.情緒智力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預測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31(4):442-444.
[4]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8):902-912.
[5]李巖.一例高職學生人際關系心理壓力的心理輔導案例[J].心理月刊,2019(18):58-59.
[6]房宏馳,趙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161,163.
[7]徐賓.新時代加強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建議[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9):59-61.
[8]汪玉蘭.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7):41-42.
[9]劉仁維,劉玉芳.如何引導高職學生主動自我評價和定位[J].發(fā)展,2019(9):79.
[10]陳妍,吳志亞.關于高職院校建立教師黨員進班級機制的思考[J].才智,2019(26):158-159.
[11]趙堅.論新時代新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對五年制高職學生的重要性[J].才智,2019(26):18.
[12]楊迪禹.新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徑探索[J].才智,2019(26):36.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職生心理彈性的提升策略與實踐研究”(2016SJD710126)。
作者簡介:張文靜(1980-),女,河南周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