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秀彪 胡志東
摘要:在界定STEAM教育與工匠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分析STEAM教育理念對職業(yè)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適用性以及職業(yè)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現狀,進而分析在STEAM教育視角下職業(yè)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困擾,并從目標、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教學、評價五個方面提出培育策略。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STEAM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9)11-0005-05
一、STEAM教育與工匠精神的內涵解讀
(一)STEM教育與STEAM教育
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提出“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旨在提升美國教育質量,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從而推動美國經濟社會向前發(fā)展。隨著被更多的學校、教師運用于實踐,“STEM教育”的內涵不斷延伸拓展,21世紀初美國學者亞克門(Yakman)提出STEAM模式,在STEM教育的基礎上加入藝術(art),形成了涵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文藝術等廣闊領域的STEAM教育。STEAM教育強調人文藝術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強調在運用嚴謹抽象的理性思維創(chuàng)造過程中感性思維的柔化作用。STEAM教育包含以下幾種要素:STEAM教師、STEAM學生、STEAM課程、STEAM教學、STEAM目標、STEAM評價。STEAM教師關注知識技能結構的多樣性、項目設計能力以及課堂操控與導演能力;STEAM學生關注學生的主體角色以及協作者角色;STEAM課程關注基于現實世界的真實問題;STEAM教學關注學科的融合互通以及基于真實情景的項目創(chuàng)設; STEAM目標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與責任(嚴謹認真、實事求是、持之以恒、質疑創(chuàng)新)[1];STEAM評價關注的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及評價主體的多元。
(二)工匠精神
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發(fā)展與變革,工匠精神經歷了孕育、發(fā)展、滑落、復興的演變軌跡。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制造業(yè)不斷轉型升級,以及消費者對產品質量以及個性化需求不斷提升,使以“精益求精、愛崗敬業(yè)、技藝精湛、繼承創(chuàng)新”為內核的工匠精神又重回大眾視野。隨著中國制造2025這一制造強國戰(zhàn)略行動綱領的提出,以及李克強總理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yè)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工匠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將工匠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成為研究者的共識,浙江工業(yè)大學杜學文教授等人提到在新時代背景下要將“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融入到“工匠精神”[2],重新賦予工匠精神以時代要義,成為新時代推動中國經濟社會良性發(fā)展的“新工匠精神”。筆者將在“新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的引領下,探討STEAM教育視閾下的職業(yè)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
二、STEAM教育視閾下職業(yè)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適用性分析
(一)基于培養(yǎng)目標的分析
融入了新發(fā)展理念的新工匠精神體現在行為上則表現為:技藝精湛、團結協作、資源共享、崇尚創(chuàng)新、追求極致的同時,兼顧技術與自然的和諧、具有國際視野以及廣闊的學科視野等。STEAM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包含養(yǎng)成較強的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的團隊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持之以恒能力、較高的審美能力、學科間的觸類旁通能力等。二者在技術層面、人際層面、創(chuàng)新層面、態(tài)度層面、審美層面、視野層面等具有內在的一致性,STEAM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與新工匠精神內涵本質相契合,為通過STEAM教育實現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可能性。
(二)基于培養(yǎng)方式的分析
STEAM教學強調從真實世界提煉出問題,以項目或任務為載體,創(chuàng)設或模擬真實環(huán)境,學生進行小組探索學習,運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多學科的相關知識或技能,做出產品或解決問題。工匠精神是具有豐富內涵的職業(yè)價值觀,課堂的理論說教、簡單的榜樣示范對于培育工匠精神難以發(fā)揮切實效果。只有在真實的職業(yè)環(huán)境中,以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為目標,通過團隊協作,運用多學科知識,持之以恒以各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完成目標,最后加以多元全面的評價,使每個學習個體在體驗中感悟工匠精神,在實踐中培育工匠精神,在反思中升華工匠精神。不難看出,STEAM教育所倡導的教育方式與工匠精神對于培育方式的內在邏輯要求有高度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為通過STEAM教育實現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可操作性。
(三)基于發(fā)生條件的分析
其一,STEAM教育關注基于真實世界的問題,關注真實情景的創(chuàng)設,關注對于學習者的多元評價。從職業(yè)院校辦學發(fā)展歷史來看,職業(yè)院校具備校企合作的天然基因,具備校企合作方面豐富的實踐經驗,具有一定的與企業(yè)合作的基礎。因此,企業(yè)的人力、實訓場所、實訓設備、生產建設項目等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職業(yè)院校所用。這就為STEAM教育在職業(yè)院校推廣應用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其二,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yè)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各職業(yè)院校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符合本校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時代精神的影響下,各職業(yè)院校對一些教育教學理念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勇于嘗試與實踐,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子,成為當前職業(yè)院校的共同特征。因此,職業(yè)院校對于多元化發(fā)展、創(chuàng)新化發(fā)展、內涵式發(fā)展的強烈訴求,為STEAM教育在職業(yè)院校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
其三,職業(yè)院校注重技能培養(yǎng)。多年來,職業(yè)院校一直積極嘗試基于行動導向理論的一體化教學、行動導向六部循環(huán)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模式,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與STEAM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因此,職業(yè)院校在教學模式方面的嘗試與實踐,為STEAM教育在職業(yè)院校的推廣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與理念基礎。
新生入學,根據體驗類項目課程介紹,選擇某門STEAM職業(yè)體驗類項目課程,學生通過完成較小、較容易完成的入門類項目,獲得對該專業(yè)將來從事工作的感性認知,并最終決定是否繼續(xù)學習或更換所學專業(yè)。
學生入學通過體驗確定所學專業(yè)后,進入專業(yè)STEAM主體課程的學習。STEAM項目數量的設置依據專業(yè)對應的崗位特征進行確定。項目內容之間的關系依據工作領域特征,可以是并列式關系、遞進式關系或流程式關系。學生項目的完成需要STEAM基礎課程加以輔助,STEAM基礎課程包含科學類課程、技術類課程、工程類課程、藝術類課程、數學類課程。需要指出的是,這里STEAM基礎課程不是開足開全,而是開設對項目開展有推動作用的相關STEAM基礎課程,內容選取堅持必需、必要、夠用的原則,可以適當擴展,但不宜量大,必要時,STEAM基礎類課程可以相互融合。STEAM項目課程與STEAM基礎課程的開設可以依據教學需要,存在交叉進行、并行推動等多種形態(tài)。這里的STEAM項目課程與STEAM基礎課程二者相互依存、密切聯系,STEAM基礎課程來源于項目課程開展過程中的所需,反過來,STEAM基礎課程又推動STEAM項目課程的開展。(見圖2)
學生在學習STEAM主體課程的同時,進行選修課程及核心素養(yǎng)類課程的學習,如社會、經濟、歷史、人文、生理、體育等相關領域的內容,這些課程的開設意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其他學習興趣的需要。同時,還可以根據專業(yè)的不同特點或學生的需求選擇性開設STEAM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類課程。
4.開展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
教學活動是工匠精神的主要培育途徑,職業(yè)院校STEAM教育中的項目教學承載在工匠精神培育、知識技能傳授的多重任務。教師和學生通過在模擬情境或真實情境中共同面對來自真實世界的項目,師生不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向共同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收獲成就感、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師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繼承創(chuàng)新、團結共享、綠色協調等精神品質。在STEAM教學中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通過自我不斷探索,在實踐中反復領悟,充實情感體驗,才能將行業(yè)崗位所要求的工匠精神內化于心。二是堅持小組分工協助原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明確任務,通過團隊協作共同完成項目。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感受團隊的力量,感受共享、互助的重要性。三是鼓勵學生試錯。教師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試錯,鼓勵學生積極自我反思,促進學生形成精益求精的價值取向。四是堅持節(jié)儉綠色創(chuàng)新的理念。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用最經濟、最有效、最無害的方式創(chuàng)新地解決問題,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繼承創(chuàng)新、綠色協調的品質。
5.開展多元、多樣、全方位的評價
STEAM教育模式下,對工匠精神培育的評價應堅持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關注學生的過程性變化與發(fā)展。在評價內容方面,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與參與項目進行合理制定,總體上應涉及新工匠精神的內涵要求。在評價手段方面,應超越量化評價,以定性評價為主、定量評價為輔,以正向激勵為主、負向激勵為輔,關注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在評價主體方面,應堅持多元評價,以學校教師評價為主、企業(yè)師傅評價為輔。具體參見表1。
評價頻率以項目為參考,學校、企業(yè)在每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從精益求精、繼承創(chuàng)新、愛崗敬業(yè)、團結協作、綠色節(jié)約、尊重共享等方面對學生觀察考核記錄,并在項目結束后進行評價。向上箭頭(↑)表示進步,向下箭頭(↓)表示退步。箭頭數量的多少表示進步或退步程度的大小。最終通過向上向下箭頭的抵消,即可形成學生階段性、單方面的評價結果,也可形成結果性、全方位的評價結果。
參考文獻:
[1]胡衛(wèi)平,首新,陳勇剛.中小學STEAM教育體系的建構與實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4):31-39.
[2]杜學文,齊常輝.關于“工匠精神”內涵的探討[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8(10):5-8.
[3]王悅.STEM教育理念下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構建[D].天津: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2017.
(責任編輯:楊在良)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STEAM education and craftsman spir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of STEAM educa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cultivating craftsmen spir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STEAM education。At la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from five aspects: goal, program of cultivating talents , curriculum,teaching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STEAM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cultiv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