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煥玲
摘? ?要: 本文以一次音樂院校鋼琴大師課口譯為例,對口譯員所擔當?shù)慕巧M行分析。筆者描述口譯任務,分析口譯員在不同情況下承擔的不同角色,以及采取的不同口譯策略?;诖耍贸鲆韵陆Y論:口譯員不但需要強化對兩種語言的掌控能力,而且需要強化跨文化意識和根據(jù)不同情況調(diào)整相應角色的意識。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 ?口譯員? ?多重角色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全國各高校的國際交流不斷加強,音樂院校亦是如此。中外音樂交流日益頻繁,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音樂大師和學子們的跨文化交際。普遍認為,美國文化人類學家Edward T. Hall在1959年出版的《沉默的語言》標志著美國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開始??缥幕浑H是一門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何努力相互溝通的學科(Hofstede, 1991:134)。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交流的情況。它試圖了解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們是如何行動、交流和感知周圍世界的(胡文仲,1999:27)。為了使說不同語言、在不同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兩群人之間的交流過程更加順暢,口譯員無疑是不可或缺的。
陪同口譯屬于“同一人分兩種語言進行的口譯,以同一種口譯體裁的名義進行的口譯”(Gentile et al, 1996:17)。與會議口譯相比,陪同口譯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因為在陪同口譯中,口譯員幾乎不可能預測說話者的下一個話語。此外,他或她還必須處理所涉及的兩種文化的信息,并承擔起克服它們之間的文化差異和跨文化誤解的責任。本文以一次音樂院校鋼琴大師課口譯為例,對陪同口譯員所擔當?shù)慕巧M行分析。
1.口譯任務的描述
為了更好地了解本校音樂專業(yè)跨文化交流的情況,筆者于2019年10月29日進行了一次鋼琴大師課的旁聽觀摩。本次課的主講大師來自美國,授課內(nèi)容為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1685—1750)創(chuàng)作的《帕蒂塔》(Partita)。Partita是意大利語,它本是變奏曲之意,十七世紀才有組曲之意。意大利風格的組曲是對各類舞曲的組合。Partita的鍵盤作品于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間在德國發(fā)展,由巴赫推向高潮。后人因有“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名稱,也稱這部組曲為“德國組曲”。
學員由本校鋼琴系從本系學生中進行挑選。美國主講大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每人30分鐘。陪同口譯員為本校國際交流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觀摩旁聽人員不限人數(shù)。筆者作為旁聽人員進入上課教室,進行了全程觀摩,重點關注陪同口譯員的言行。之后,筆者對這位陪同口譯員進行了訪談,了解了她在接受此項任務后所完成的各項工作,以便對她所承擔的角色進行分析。
通過訪談筆者了解到:為了順利完成這項任務,這位陪同口譯員查閱了一些有關跨文化交際及陪同口譯的書籍和文章。她還嘗試了各種方法搜索并記下了所有能找到的關于巴赫及《帕蒂塔》(Partita)的信息。此外,她還聯(lián)系了一位資深專業(yè)口譯員,就口譯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征求意見。那位資深專業(yè)口譯員提出了以下建議:在陪同口譯過程中,她應扮演多重角色,而不是單純的機械翻譯;應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應提前建立相應的詞匯表等。有理由相信,記住下列詞語會有助于陪同口譯員順利完成任務。
Ferruccio Busoni(費魯喬·布索尼,1866—1924,意大利鋼琴家、作曲家。),score(樂譜),chord(和弦),crescendo(漸強),decrescendo(漸弱),harpsichord(羽管鍵琴/撥弦古鋼琴),allegro(輕快地)等。
2.陪同口譯員所承擔的角色分析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關于譯員角色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雙語者在歷史上的不同語境中所承擔的譯員角色與信息傳遞者、向?qū)А⒄勁姓叩戎薪楣δ苡兄芮械穆?lián)系。二十世紀在口譯職業(yè)化的過程中,口譯員的作用才更具體化,成為職業(yè)道德和實踐準則的組成部分(P?觟chhacker,2009:147)。根據(jù)仲偉合和周靜(2006:42-46)的觀點,譯者或口譯員的主體性是在翻譯或口譯過程中主動充當不同文化和語言之間的橋梁,同時也反映了譯者或口譯員處理不同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
Bradford J. Hall(2002:23)認為,文化身份可以分為三類,即個體身份、關聯(lián)身份和社團身份。作為一名陪同口譯員,其個體身份是固定的,即在交際過程中,陪同口譯員的個體身份是不能改變的。然而,在關聯(lián)身份和社團身份方面,陪同口譯員的角色往往會在不同的情況下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基于交際的情境總是在不斷變化,陪同口譯員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陪同口譯員在跨文化交際中起著多種作用,在交際過程中至關重要。
2.1關聯(lián)身份
關聯(lián)身份是在交際過程中建立某種聯(lián)系關系而產(chǎn)生的身份。在口譯情境中,口譯員需要將一種語言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傳達給對方,從而產(chǎn)生了客戶和服務提供者的關系。
2.1.1口譯員是信息傳遞者
在鋼琴大師課做口譯這項任務中,口譯員承擔著信息傳遞者的角色,這也是譯員的基本角色??谧g員將雙方發(fā)出信息的語言內(nèi)容進行了轉(zhuǎn)換,但是有些語言內(nèi)容需要額外的處理才能讓雙方達成共識。傳統(tǒng)的翻譯策略是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指導翻譯的最實用的理論之一是翻譯目的論(skopostheory)。機械翻譯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受歡迎的,使用適當?shù)牟呗钥梢詭椭g員更好地完成他或她的工作,使交流過程更加順利。根據(jù)目的論的要求,在口譯過程中,針對遇到的困難,他/她可以采取省略、擴大、改寫、解釋等策略。因此,陪同口譯員的語言能力、口譯技能和記憶力對口譯任務的完成至關重要。
例1鋼琴大師:Buch did not give us published form. This is not from Buch. Three hundred years later, we have to make a lot of guesses.
口譯員:巴赫沒有給我們留下這首曲子已出版的樂譜。我們手里的樂譜并不是真正的巴赫作品手稿。在距巴赫創(chuàng)作這首曲子近三百年的今天,我們要真正理解它,要做很多猜想。
例2Also, the instrument is different. Buch played harpsichord while we can choose to play harpsichord or modern piano.
口譯員:而且,我們所使用的樂器也不同:巴赫用古鋼琴彈奏這首曲子,而我們可以選擇用古鋼琴或現(xiàn)代鋼琴彈奏這首曲子。
例3And on piano, you play with a lot of power. Actually the harpsichord doesnt use that kind of dynamic power. So just a littl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On the harpsichordits crescendo; on the piano, if you start loud, then its all the same.
口譯員:還有,用現(xiàn)代鋼琴彈奏時,你可能非常有力、非常有激情。實際上用古鋼琴彈奏,并不用那么大的力量,所以和現(xiàn)代鋼琴是不一樣的。用古鋼琴彈奏時,這些和弦是漸強的變化;而用現(xiàn)代鋼琴彈奏時,如果你開始聲音很大,那么后面就會一直保持。
在以上三個例子當中,口譯員為了進行信息傳遞而進行了語言翻譯。這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口譯員只需要對鋼琴大師所說的話進行翻譯。為了保證信息傳遞更加準確,他/她采取了不同的翻譯策略。
2.1.2口譯員是跨文化交際的中介
從字面上看,跨文化交際是跨文化交際不暢的對立面?!敖浑H不暢”這個詞通常泛指在談話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問題,尤其是指誤解的產(chǎn)生過程(Coupland,Wiemaan and Giles,1991:29)。人們的常識是,不同的文化絕對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樣化和特殊性,當兩群講不同語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長大的人想讓對方理解自己時,某種跨文化交際不暢就會發(fā)生。一個跨文化交際的中介人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清除可能發(fā)生的誤解。
例4鋼琴大師:And now you can enjoy yourself. Sometimes on the piano, you get so intense,we forget it must be enjoyable. Its not so serious. So I am going to say: “relax and play”.
口譯員:在演奏鋼琴的過程中,你容易變得越來越緊張。但這首曲子是讓人很放松的。因此我要說:“放松并進行演奏?!?/p>
學生:我不是彈奏鋼琴曲緊張,而是上鋼琴大師課就會緊張。
口譯員:He thanks you for your instruction. He just has stage fright. He will adjust himself to the class.
例5鋼琴大師:I play with right hand, and you play with left hand. So your left hand could be more interesting. Just as when you play the cello, all bows are different.
口譯員:老師彈右手,你彈左手。你的左手彈得可以更加有趣一些。就像你拉大提琴時,所有的弓都是不一樣的。
學生:我不會拉大提琴,沒學過,對大提琴也不了解。
口譯員:Sorry. He cant play the cello, and he knows little about the cello. He was brought up to learn only the piano. (In China, most people grow up learning only one instrument.)
鋼琴大師:Oh, Im sorry. Sometimes its long; sometimes its short. It makes the music more lively.
口譯員:彈鋼琴也一樣,有時候音長;有時候音短。這樣會使音樂更加活潑。
在西方,某個鋼琴家可能對其他樂器頗了解,甚至對音樂以外的其他領域也會廣泛涉獵。比如巴赫,既是作曲家,也是鍵盤演奏家。在中國情況則有所不同。中國人往往是從小專門學習音樂的某一方面,如:聲樂(民族/美聲)、器樂(某一種樂器)或作曲。由于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了某個特定的領域,就會造成對其他方面了解不多的結果。在例5中,學生不了解大提琴就容易理解了。
在以上例子當中,口譯員充當了跨文化交際中介人的角色。他/她需要進行雙向口譯,以消除“交際不暢”,保證雙方交流的順利進行。在任何情況下,口譯員都沒有條件把雙方所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所以除了自己的記憶力外,他/她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這種現(xiàn)象在陪同口譯中十分常見。正如丹尼爾·吉爾(Daniel Gile,1995:162)在書中提到的那樣:口譯過程有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即理解、產(chǎn)出和記憶。這也適用于陪同口譯實踐。
2.2社團身份
社團身份是與人的職業(yè)、民族、宗教等相關的身份。在陪同口譯過程中,當陪同口譯員屬于一個群體時,如志愿者群體或者活動主辦方,就會產(chǎn)生社團身份。這是因為有時口譯員需要作為工作人員或活動組織者之一,以便更好地促進活動的成功舉行。
前面提到的口譯員角色都是與語言相關的。但是當客戶需要陪同口譯員的非語言幫助時,比如幫助客戶查找樂譜資料或引導客戶到所授課的教室,就建立了一種客戶助理關系。
2.2.1口譯員是助理或秘書
口譯員會不時地充當一個可靠的助手。傳統(tǒng)上意義上認為,口譯員雖然參與口譯過程,但其角色與助理不同。然而,在陪同口譯過程中,特別是在一對一的陪同口譯過程中,口譯員往往需要承擔各種責任。有時譯員的角色與助理的角色在某些方面存在重疊。這樣,作為助理的口譯員就意味著需要幫助客戶處理瑣碎的工作和日常事務。
例6鋼琴大師:Is there a classroom with both harpsichord and modern piano? We ne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struments.
陪同口譯員得知美國鋼琴大師的這個要求,立即報告給了校方。然后第一時間把校方的回應反饋給了鋼琴大師。
口譯員:Sorry. We only have classrooms with modern piano.
例7鋼琴大師:Could you provide me with the score of Partita?
口譯員:No problem. But we only have Busonis score. Is that all right?
鋼琴大師:Its OK. Thank you.
在上述情況下,陪同口譯員需要擔任跨文化交際雙方的助理或秘書,為他們提供幫助。這在許多陪同口譯實踐中很常見,特別是一對一的陪同口譯中。作為聯(lián)系國外客戶和國內(nèi)機構的紐帶,陪同口譯員的角色往往兼有秘書或助理,因此認為口譯員只是一個語言傳聲筒的保守觀點已不再適用。因此,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陪同口譯員,還需要有在必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和支持的意識。
2.2.2口譯員是組織協(xié)調(diào)者
在許多情況下,為活動服務的協(xié)辦人通常是陪同口譯員。作為組織者之一,意味著口譯員有責任與其他同事和組織者合作,通過共同努力,確保某一活動的成功。組織者的作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交通安排、日程調(diào)整、宣傳冊分發(fā)等。在這種情況下,陪同口譯員所扮演的角色是由他們所屬的團體確定的。因此,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看,陪同口譯在這里的角色與團體身份有關。
例8在本次鋼琴大師課過程中,陪同口譯員與其他教師合作,負責鋼琴大師的安全與日?;顒印W鳛榕阃藛T,口譯員的工作范圍包括從口譯、翻譯到餐廳預訂、交通安排、教室安排等。在上課現(xiàn)場,由于幾排座椅擺放得離講臺稍遠,旁聽觀摩的學生反映鋼琴大師講課的聲音較低,學生們聽不清楚。于是陪同口譯員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將座椅前移,以滿足旁聽觀摩學生的需求。
在以上事例中,陪同口譯員的角色是作為組織者或工作人員,在客戶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的??谧g員需要與其他同事合作,確保一切順利進行。作為口譯員,這種責任似乎與口譯工作無關;但作為組織者,這種瑣碎的輔助工作對于完成任務是必不可少的,是陪同口譯員職責的一部分。作為整個活動的一分子,陪同口譯員并不是單獨行動的,其面貌往往代表著全體工作人員的可靠性。作為一名工作人員,這種支持對于雙方建立信任是必不可少的。
3.結語
陪同口譯是一種以交際為基礎的跨文化活動,針對這一領域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試圖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研究陪同口譯員的多重角色,得出以下結論:
在陪同口譯過程中,口譯員常見的角色有:信息傳遞者、跨文化交際的中介、助理或秘書、組織協(xié)調(diào)者。事實上,這些角色往往是相互重疊,而不是截然分開的。一個口譯員可以同時扮演多個角色。陪同口譯員在處理語言問題時起著傳遞信息的作用;必要時,陪同口譯員將扮演跨文化交際中介人的角色,消除不同文化之間的誤解,向雙方介紹一定的文化知識;陪同口譯員還要做跨文化交際雙方的助理或秘書;由于其是為活動主辦方工作,陪同口譯員還是組織協(xié)調(diào)者。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看,陪同口譯所扮演的所有角色都對不同文化之間的成功交流做出了貢獻。當口譯員很好地完成工作時,就會消除雙方因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尷尬、誤解和沖突。
參考文獻:
[1]Coupland, N, Giles, H & Wiemann, J M. Mis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atic Talk [M]. Belmont Calif Wa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2]Geert Hofstede.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M].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1991.
[3]Gentile, Adolfo, et al. Liaison Interpreting: A Handbook [M]. Victoria: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96.
[4]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5]Hall, B J. Among Cultures: The Challenges of Communication[M]. New York: Thomson Wadsworth Publishing, 2002.
[6]P?觟chhacker, F.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9.
[7]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8]仲偉合,周靜.譯者的極限與底線——試論譯者主體性與譯者的天職[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