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軍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發(fā)展的基石,其中小學德育就是夯實基石的重要因素。關注小學德育,提升學生個人水平,提高國家人口素質至關重要,這對于社會的長遠發(fā)展有特殊的意義,也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必須要堅守與重視的。
關鍵詞:農村;小學;德育;現狀;對策
隨著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學校德育工作的導向作用越來越明顯,學生的德育問題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問題。農村學校如何針對當前小學生存在的道德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成了農村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向。
一、現狀分析
(一)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不良表現
1.生活衛(wèi)生習慣。不懂得勤儉節(jié)約,不愛護學校和公共場所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個人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2.文明習慣。集體主義觀念不強,對同學不能謙虛禮讓和文明交往,語言不文明、不懂得待人接物。
3.紀律習慣。不能自覺遵守校紀校規(guī),社會公德意識差,對好人好事嘲笑,對違紀行為默認乃至贊同等。
4.學習習慣。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主動性和吃苦精神,有的還不能按時、獨立、認真地完成作業(yè),甚至厭學、逃學曠課等。
(二)當前小學生不良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當。有的家長行為粗魯,常講臟話;有的家長作風不正,存在酗酒、賭博等,為孩子提供了壞榜樣;有的家庭父母關系長期不和,婚姻破裂,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關懷和教育,失去家庭的溫暖;還有的家長只養(yǎng)不教或重養(yǎng)輕教,甚至溺愛嬌慣,放任自流;有的家長錯把粗暴當嚴格,信奉“棍棒之下出好人”,動輒訓斥、打罵,造成子女逆反。
2.社會環(huán)境影響。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主流當然該肯定,但不良的社會風氣等都對學生產生著不良影響。
3.學校教育失誤。一些學校重智輕德,忽視了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行為的嚴格訓練。
二、對策研究
(一)確立培養(yǎng)目標,構建管理體系
1.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注重儀表、嚴于律己、熱愛集體、文明禮貌、遵規(guī)守紀、勤奮學習、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2.中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社會性很強的系統(tǒng)工程,為了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建立了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管理體系,使三者互相聯系,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學校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擔著認識上的意識引導,又肩負著行為上的規(guī)范訓練,同時接納對學生的行為評價。
(二)教師以身作則,學生自主管理
1.“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是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前提保障。教師良好的道德風范將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號召力和鞭策力,起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近年來,學校在狠抓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加強了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建設,并做到了“三個”堅持。
(1)堅持政治學習制度。確保教師政治學習時間和內容的落實,除了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件、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教育理論外,還組織教師學習、討論、對照檢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師行為十不準》等有關師德修養(yǎng)學習的執(zhí)行情況。
(2)堅持校務公開制度。學校向社會公開教師應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接受家長、學生、社會的共同監(jiān)督,并以標語、宣傳單的形式公開師德師風舉報電話,設立意見箱,落實家長接待日。
2.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單靠教師的教導是不夠的,更要靠自我約束,自主管理。少先隊組織在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中具有獨立性、自主性,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管理,幫助他們從“他律”走向“自律”。近年來,學校以少先隊干部為骨干建立了“兩崗一哨”,效果很好?!皟蓫徱簧凇奔础皟x表監(jiān)督崗、紀律監(jiān)督崗、清潔衛(wèi)生流動巡查哨”,負責學校公共衛(wèi)生、學生衛(wèi)生習慣、著裝儀表、課外紀律、集會紀律的監(jiān)督檢查。每天早上,學校門口總有兩名佩帶禮儀綬帶的同學不斷提示:“同學,你衣冠不整!”“同學,請拉好衣服上的拉鏈!”校門口總有幾名佩有禮儀標志的同學向老師問候:“老師好,老師早!”課間活動時,操場上、教室門前隨時可以看到佩有“清潔衛(wèi)生流動巡查哨”標志的同學,負責檢查學校的環(huán)境衛(wèi)生。
3.榜樣激勵。
(1)發(fā)揮少先隊、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學校要求學生干部在行為規(guī)范上做好表率,要求同學們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同學們很自然地向他們學習。
(2)學校每期表彰一批“好學生”“文明學生”“進步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樹立一批“特長學生”“文明標兵”“學習標兵”,將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照片通過展板展出,讓學生向身邊同學學習,并有奮斗的目標,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氣。
4.因地制宜,開展靈活多樣的德育活動。
(1)組織學生觀看軍隊生活影片,讓學生學習軍人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雷厲風行的作風。
(2)組織學生打掃公共場所衛(wèi)生、到敬老院獻愛心、下村幫助農民收割莊稼等,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愛惜糧食、助人為樂的好作風。
(3)學校少先隊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安排,讓學生在活動中動真情,逐步實現道德行為習慣由“他律”到“自律”的轉化。
關注小學德育,不僅僅是學校的工作,更是我們每個社會成員應盡的義務,當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努力不斷加強,未來這項工作必將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