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期背景下,基于“微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這對提高思政課堂教學質量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加強對“微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政治課堂改革至關重要,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決當前教學現(xiàn)狀,讓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更好的順應時代潮流,促進其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微時代”? 高校? 思想政治課堂?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G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79-01
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符合時代的發(fā)展需求,當前思想政治課堂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這些滯后的現(xiàn)象與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和影響著思政教育工作質量的提高。
一、“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第一,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正確的信息時代教學觀念,未有效意識到“微媒體”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及作用,缺乏對“微時代”思政教學的正確認識,缺少將思政課堂教學與“微媒體”功能相結合,進而導致思政課堂教學效率不理想。第二,很多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在“微時代”背景下依然采用思政課堂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未與學生共同建立“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網(wǎng)絡平臺,以及通過相應媒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學,從而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未有效將“微時代”及時性、交互性以及開放性的特征發(fā)揮出來,造成學生很難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導致教學效率的降低。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存在教育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的問題,沒有通過“微時代”背景下網(wǎng)絡教學平臺來為學生搜集更多的思政教育內容,導致思政課教學內容過于固定和單一,難以更好的將新媒體時代的思政教學功能發(fā)揮出來,最終使學生選擇通過網(wǎng)絡去收獲更多思政教育內容,不僅不利于提升思政理論課程在“微時代”的權威性,也不利于促進思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信息時代教學觀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對“微時代”教學理念進行學習,還要對相應的信息和網(wǎng)絡知識進行學習,全面促進自身網(wǎng)絡信息素養(yǎng)的持續(xù)提高,明確“微時代”背景下,教學觀念,改革的重要性,有效嘗試運用各種新媒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fā)揮出網(wǎng)絡時代新媒介的育人功能。在樹立正確信息時代教學觀念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搭建起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新渠道,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從而更好地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并對教育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全面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提升,讓思政課程教學更加具有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
(二)積極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
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需要對當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加強對創(chuàng)新型的思政課教學方式進行應用與學習。其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采用與各種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或微博公眾號等,及時將最新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分享到教學平臺中,并通過公眾號展示學生課堂作業(yè)成果,也可以通過公眾號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其二,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可以采用微時代背景下的微課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移動教學、在線教學以及混合教學,全面提高思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有效拓展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
為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時代”背景下,有效拓展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積極將新媒體平臺當中學生所關注的政治和熱點問題,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熱點和政治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對其觀點進行自由表達,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滿足新媒體時代的學生學習需求。除此之外,思政課堂也可以將網(wǎng)絡輿情、信息焦慮等時代話題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話題討論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三、結語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需要有效堅持“微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原則,樹立正確的信息時代教學觀念,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媒介為學生拓展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楊憲敏,張麗平,趙鑫,王濤清.“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8(02):50-52+56.
[2]冷冰冰.“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載體模式構建[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3):65-68.
作者簡介:
朱晶(1990-),女,漢族,遼寧盤錦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哲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