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元紅
【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詩歌鑒賞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與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因此,從詩歌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興趣,從而提高古典詩歌鑒賞教學的效率。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古典詩歌鑒賞 ?教學效率 ?提高途徑
古典詩歌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寶藏。古典詩歌在語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在高中古典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教師加以重視。那么,如何提高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討。
一、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
在古典詩歌鑒賞教學中,有些教師通常采用口述講授,對于教材不加任何的處理,完全按照已有的教案進行講解,缺少教學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無論出現(xiàn)什么樣的詩歌都會將它當作相似的文章進行分析,其教學過程如同工業(yè)流水線一樣,受到思維定式的控制。而學生也僅僅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進行讀寫和背誦。這樣一來,原本精彩的古典詩歌被程序化了,這就會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
古典詩歌的教學應該是非常靈活的,無論在教學方式、教學工具和教材選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選擇自由。然而,目前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僅僅講授課本知識,不分析閱讀課本以外的相關(guān)知識內(nèi)容,對于必要的知識缺少一定的拓展和延伸,教師只是在講課本,而不會用課本。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文本,不能過分拘泥于課本中的內(nèi)容,我們還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材之外,我們應增大學生的閱讀量,使他們在積累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豐富認知,提高自身感悟能力,從而更深度地挖掘古詩歌的多重涵義。
二、全面科學地解讀古典詩歌文本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古詩詞理解不正確或不全面的行為,不能正確或者全面解讀古典詩歌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中時有發(fā)生,一些中國教師對他們所教授的古典詩歌作品理解不足,經(jīng)常采用主觀臆造,使其有意義,脫離上下文。因此,在詩歌教學活動中,教師還需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技能,成為學者型教師,發(fā)揮工匠精神。當然,除了上述主要問題外,還有許多其他不足之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回避,只能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繼續(xù)加強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業(yè)務能力,改進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進步。
三、采取多樣教學方式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與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密切相關(guān)。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堂為主線”的思想。教室借助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運用文字形象電影、音樂等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古典詩詞形象有了更生動的印象。通過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提高學生對古典詩歌文學、理論、藝術(shù)、情感等方面的掌握。
四、拓展古典詩歌的材料和內(nèi)涵
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文本,而且要注重教材內(nèi)容,更要注重調(diào)動讀者的積極性、主動性、主動性。除了課本,我們應該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他們更豐富。在積累的過程中,提高認知和感知的能力,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探索文本本身的多重內(nèi)涵和超越。要欣賞古詩詞,就必須通過對詩詞的準確理解來理解作品的意義和作者的情感。要準確地解釋整首詩,我們必須仔細研究詩中的意象。所謂意象,是指詩歌作品中作者主觀情感的意象。這個藝術(shù)形象是詩人所寫的“景”,是詩人所詠的“物”。它無非是這些類別:人物形象(包括英雄、親人、朋友等)、自然形象(包括植物、動物、地域風俗等)、音樂曲調(diào)形象等。因此,讀過這首詩之后,我們必須看到詩中形成了什么樣的形象,把握住了形象,基本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在古典詩歌的研究和欣賞中,我們必須學會把握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一般來說,如不如歸去代表失意,悲傷等;孔雀代表愛情、美麗、幸福、快樂;鴻雁傳書代表思念的情懷;楊花、柳絮和浮萍代表漂泊、悲傷、離別……
五、要捕捉古典詩歌的相關(guān)信息
要理解整首詩,我們必須依靠詩中所包含的信息。因此,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必須有靈敏的嗅覺來捕捉信息。下面,我將重點介紹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三種信息。
(1)古詩的題名往往是整首詩的眼睛,它對理解整首詩具有指導作用,可以作為解讀詩歌的切入點。如標題所示,可以揭示季節(jié)或與詩歌有關(guān)的季節(jié),如秋夜在遼寧卷王偉的《秋夜獨坐》中;它可以直接點出詩歌的情感,如《鷓鴣天·送人》等。(2)對作者的健康狀況(包括他的職業(yè)、家庭背景等)、他的思想、他的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他的作品內(nèi)容。如陶淵明的天真爛漫,杜甫沉郁的失意,李白的雄渾婉約,李清照的纏綿壯志,陸游的悲壯愛國……(3)注釋在古典詩歌的解釋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有時解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并暗示了這首詩的內(nèi)容;有時他解釋詩人的相關(guān)情況,暗示詩歌的寫作風格,或詩人的思想感情。
當然,教師應該學會向同行和專家學習,能夠“學有所問”,多角度、多層次地把握古典詩歌豐富的內(nèi)涵。中國古典詩歌是人類歷史上的瑰寶,我們必須學習它的精髓。在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中,既要挖掘古詩詞的文學藝術(shù)價值,又要看到中國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反思和總結(jié),提高學生對中國古詩詞的興趣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高楠.如何提高詩歌鑒賞教學的效率[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18(06).
[2] 朱曉燕.探索提高詩歌鑒賞教學效率的途徑[J].語文天地,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