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利
【摘 要】 對于小學生來說習作是他們的必修課,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從學生的習作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學生對習作望而生畏,缺乏興趣;習作只求形式,不求真實,缺少新意;有無米下鍋之困,感覺無從下手,胡編亂造,虛情假意,語言干巴巴,情思不見影。如何寫好文章,把握全局,有一些難度。如果在學生的習作階段,給學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那么既會降低習作難度,又能教給學生一些習作的方法。而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小學寫作? 素材? 結構
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它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能夠用文字將你的習作想法“畫出來”。通過對作文思維過程的精細剖析與層層展示,幫助學生掌握作文方法,提供思維訓練,優(yōu)化教學策略,在寫作時發(fā)散思維、理清思路、有條有理,達到授人以漁,同時增強習作的興趣和信心,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教學中,特別是小學習作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主題。因為思維導圖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圖文并用,采用從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的結構方式,將整個課程進行層級化的分類,再通過不同的圖形、顏色、詞匯、線條、符號加以區(qū)別,將文字信息通過直觀的圖形表達出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并且可以積極發(fā)揮大腦機能。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之間的關系,明白重難點,從而實現(xiàn)對文章的總體把握。
一、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選擇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作的最大難點在于不知道要寫什么,對于教師提出的作文命題,往往腦袋空空,沒有內容和素材可寫,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選擇寫作素材,幫助學生想明白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切入,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調動自己腦海中的素材進行升華和包裝。比如,在“暑假里的一件事”的作文命題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一下自己在哪里過的暑假,去哪里玩了,在玩的過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這些事情為什么有趣,先讓學生將自己暑假里經(jīng)歷的一件事情進行口頭描述,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調動已有的寫作素材,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講述的內容進行寫作,從而打開寫作的思路。
二、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安排文章結構
小學生習作以記敘文為主,在敘述方式上有按時間順序和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還有順敘和倒敘兩種敘述方式,所以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分別為學生講述每種敘述結構。比如,倒敘可以先敘述事件的結果,先表達自己從這件事中所受到的啟發(fā),然后再描述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最后進行總結,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主題。
三、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文章表達
小學生之所以對寫作教學不太感興趣甚至是產生畏懼的心理,主要是學生覺得寫作沒什么話可說,要是能夠打開思路,寫作也不是那么困難的事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困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梢赃\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學生寫作思路的優(yōu)化,讓學生能夠有思路進行寫作,消除學生無從下筆的問題,解決“開頭難”的問題。
比如:小學四年級作文中要求“寫生活萬花筒”,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開拓學生的思路,比如可以寫下“生活”這個字眼,根據(jù)這個中心詞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想象,通過生活這個詞,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相關的詞語,想象一下生活中都有哪些趣事,依次列舉出來,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的眼前產生畫面感,對于寫作的內容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有了具體的寫作思路,再加上自身對于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學生會產生很多想法和體會,解決了學生寫作思路匱乏的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文章寫作的關鍵步驟就是寫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雖然有東西可寫,但還是不知道怎么寫,所以教師就需要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白自己所要描述的事情。比如,“推薦一個好地方”的寫作中,教師可以通過時間、地點、人物關系等關鍵詞,讓學生進行思維的擴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聯(lián)想,從而產生寫作靈感,激活寫作欲望,形成具有學生個性特色的作文。
新課標中指出“盡量減少表達形式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東西可寫。但是在習作的同時,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學生的習作不夠具體,語句不夠生動。這時學生可以繼續(xù)豐富和完善思維導圖,在確定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基礎上努力斟酌遣詞造句。
如在學生習作時,運用思維導圖,寫下可能用到得一些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夸張、想象等等,補充在原有的導圖上,并作合理調配,文章顯得更為生動。還可把想到的可能用到的好詞好句記錄在旁隨時選用。名人名言,古詩佳句,學生平時都有所積累。如寫作時有了這些資料的引入,可以突出主題,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甚至可以說是點睛之筆。思維導圖能將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在寫作前有全盤考慮,在什么地方用上引用什么資料,讓文章熠熠生輝。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讓學生在習作前,對全文有了一張“全景圖”。這張“全景圖”幫助學生明確了“寫什么”、“怎么寫”、 “用上哪些詞句使文章生動” 等等,這樣一來,學生思路清晰、詳略得當。思維是作文過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維這一條主軸,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廣度。用思維導圖指導作文教學,讓學生畫思維導圖不斷進行發(fā)散性思維,通過聯(lián)想,由一事物作為觸發(fā)點,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從而寫出更豐富、更有深度的文章。
結語: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語文中高段習作課程,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思維,改善學生的表達,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想寫、敢寫、會寫,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家梅. 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新課程(小學),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