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興文
摘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需要從全員抓起,而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要從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抓起,只有從源頭開始重視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整個社會才能形成法治社會的良性循環(huán)。作為教育工作者,加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小學教育階段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是需要通過生活與社會實踐來進行內(nèi)化的,一味地口頭講解,不僅知識內(nèi)容空洞乏味,在學生遇到實際情況時,還會變得手足無措。本文是筆者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于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的一些探究。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創(chuàng)設
前言: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是根據(jù)一定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生產(chǎn)、文化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狀況確定的。小學教育階段,基礎的文化知識只能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并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只有加強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讓學生成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認為只有文化課才是最重要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只是所有課程當中無足輕重的一門課程。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律事件的層出不窮,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也逐漸被大家所重視。由于課程理論知識較多,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教學內(nèi)容優(yōu)化,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的守護者)中,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提問:誰是你的守護者?誰是你父母的守護者?誰又是整個社會中每位公民的守護者?以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聽教師的講解。接著可以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沒有通過法律維護合法權利的經(jīng)歷或是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將課堂知識巧妙地與他們的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直,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勾起他們好奇心。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學習法律知識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學習樂趣
小學階段,普遍存在著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的現(xiàn)象。由于學生之間的生活環(huán)境與成長狀況不同,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智力水平也存在不同的差異,再加上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生很將教師所教授的內(nèi)容全面掌握。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在課堂導入前,教師先對學生進行提問,讓他們帶著問題來進行視頻的觀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觀看一段法制類的新聞報道或是一個法治類的情境劇,然后讓他們在觀看結(jié)束后,進行小組討論,共同研究教師提出的問題,并逐一進行回答。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地課堂氛圍,讓他們擁有良好的課堂體驗。
例如,在學習《道德與法治》(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時,可以先為學生進行故事的導入,為學生講述一段《秦朝戰(zhàn)役》中陳勝和吳廣的故事,讓他們理解古代的勞動人民因為沒有人權,所以常常受到剝削和壓迫,經(jīng)過多少的歷史更迭,才讓我們所擁有了公民、權利和義務,然后導入所學的教學課程,讓他們明白平等、民主對每個人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將“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成為他們的習慣,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學習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而增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
三、與實際生活有效融合
如何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效融合?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最為關心和頭疼的問題,想要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經(jīng)常帶領學生進行社會觀察和社會實踐。小學階段,學生受家長監(jiān)護,他們的生活圈子相對較小,生活方式簡單,面對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學生很少有機會去獨立參加社會活動,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他們?nèi)フn外進行社會觀察和做一些簡單的社會實踐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最近熱議的新聞熱點事件,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集體討論,詢問學生對該事件的觀點,問題可以是:如果換作是你,你應該如何解決和面對?會像事件中的主人公一樣嗎?以這樣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共鳴,讓他們明白,學習好法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法律意識的淡薄會引發(fā)很多社會事件??梢宰屗麄冊诖罅堪咐?,學習和總結(jié)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尋找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引起他們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視。
總結(jié):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活向初中生活過渡并逐步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生活態(tài)度、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zhì)的核心。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讓學生學好法律知識的同時得到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唐永利.探究情境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20,(15):76.
[2] 杜秋雯.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2020,(1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