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妮
摘要:隨著中日國際貿易、交流合作的不斷加深,多數(shù)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選擇日語作為第二外語。然而,當前在二外日語教學及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上的效果并不理想,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在闡述跨文化交際內涵的基礎上,論述了二外日語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總結分析了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提高二外日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跨文化交際;二外日語;能力培養(yǎng)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運而生,在這個地球村人類之間貿易往來、合作交流日益頻繁,對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僅僅掌握一種外語還不夠,只有學會兩種甚至更多種外語才會變得搶手。當前,我國與日本之間的合作交流較為緊密,加之漢語與日語具有相通之處,因而二外日語成為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首選。然而,從其二外日語學習與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較多問題,如對二外日語學習不夠重視、缺乏實戰(zhàn)應用能力等,這對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不能起到舉一反三、促進英語和日語學習的效果,因而著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二外日語的實戰(zhàn)水平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二外日語課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一、二外日語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化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日益頻繁、緊密,跨文化交際已經(jīng)變得再尋常不過,這也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跨文化交際指的是在語言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異的人們間的交往。如果交際雙方對對方的語言和文化背景都非常了解,則會是一次很愉快的交際過程;如果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對對方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在不經(jīng)意間就會產(chǎn)生誤解,甚至是矛盾分歧。[1]因此,重視并加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對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同樣如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跨文化交際問題,因而需要對英語及其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有所掌握。在二外日語的學習過程中也不例外,如果要真正掌握好二外日語,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中日文化差異的必然要求。從地理位置上看,盡管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借鑒吸收了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但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日本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體系,如日本文字等。此外,中日兩國人民在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上也存在顯著差異,如在我國初次見面有相互握手的禮儀,而日本則是行鞠躬禮,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文化上的差異,要求必須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二,是掌握好二外日語的現(xiàn)實需要。在學習二外日語過程中,僅僅掌握日本語言文字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其文化背后更深層次的含義,避免交際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同時,學習二外日語的目的是期待能夠學以致用,進行跨文化交際,如果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差,表明二外日語的掌握程度還不夠熟練。
二、二外日語課程教學現(xiàn)狀
從當前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課程教學現(xiàn)狀來看,還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思考解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對二外日語重視不夠。對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學校更傾向于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主修英語專業(yè)課上,只有將主修課程學好了,學生競爭力才會強,才能在畢業(yè)時找到好工作,有助于提升學校知名度。同時,在部分二外日語教學老師看來,二外日語畢竟不是英語專業(yè)的主修課程,今后會不會用到是不確定的,能夠掌握些基本的日語知識即可,這些都對二外日語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第二,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從課程體系結構來看,二外日語課程開設時間較晚,主要集中于第三個學年,而這時學生只能將更多精力用于英語主修課程的學習中,同時學習二外日語也是一個長期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學時結構來看,用于二外日語的學時總量較少,很難在給定學時內完成日語學習的聽、說、讀、寫和翻譯等內容,由此可想而知二外日語的學習水平普遍不高。
第三,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首先,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深知學校和老師對二外日語的重視程度不高,部分原因是由于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有明確要求,必須學習一門二外并取得學分,因而在選擇時具有隨意,缺乏充足的學習動力;其次,在課程教材方面,因我國學習日語人數(shù)大量存在,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教育體系和培訓教材,因此課程教材較少有改動,對初學者缺乏吸引力,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第四,教學方式方法單一。正如中學階段英語教學一般,高校對二外日語的教學大部分也是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課堂教學,過于注重詞匯、語法等的學習,缺乏對聽、說、讀的練習,出現(xiàn)會寫不會說的窘境,難以在運用于交際中;同時,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二外日語教學對新興教學媒體的使用、深入了解日本文化的方式方法也缺乏創(chuàng)新。[2]
三、提高二外日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對策
為進一步提高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二外日語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水平,確保二外日語對學生學有所用,能夠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受益,本文從三個方面提出培養(yǎng)對策:
第一,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yǎng)模式。首先學校和老師要重視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的二外日語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和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扎實學好主修專業(yè)的同時,多練就一項技能本領,拓展視野;其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要優(yōu)化課程安排,讓學生能夠在入學初期按照學習興趣等因素選擇主修的二外,并開設相應的日語入門課程,進一步了解日語,培養(yǎng)學習興趣,同時要合理調整二外日語課時比例,語言的習得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短期快速的灌輸教學效果并不好,而是要將課時科學分配到各個學期;接著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充分利用好課外時間,打造第二課堂,讓學生能夠深入接觸并了解日本文化;最后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扎實掌握二外日語,同時進一步豐富二外日語的教學方式方法,借助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互動交流,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3]
第二,重視語言文化背景導入的必要性。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因而學好二外日語首先要學習并了解日本文化,借助書籍、網(wǎng)絡等資源或者去日本旅游等方式,掌握日語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文化;其次要增加體驗日本文化的機會,通過觀看日本影視劇、參與日本畫展和美食節(jié)等途徑,進一步學習日本歷史、風土人情以及行為習慣;最后,要學會比較中日文化的不同,從文化差異中吸取日本優(yōu)秀文化,在不斷總結思考中進一步提升二外日語的學習能力。
第三,強調實踐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語言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練習才能得到鞏固與提高,因此在二外日語學習過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外教資源,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或者請日語外教做研討交流等,同時加強與日語專業(yè)學生間的溝通聯(lián)系,積極創(chuàng)造日語學習環(huán)境;其次,要多聽日語網(wǎng)課、多參加日本專家講座交流,積極用日語參與互動,不僅要耐心學,還要大膽說;最后,國內高??梢耘c日本高校建立合作交流項目,定期互派學生進行交流學習,同時也可與地方日資企業(yè)間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進校企聯(lián)合培養(yǎng),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日語的機會,通過崗位實習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金永娟,桂亞萍,金艷.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2):7.
[2]王文莉,鞠娟.提升二外日語教學質量的對策探討[J].新西部,2018(33):142+148.
[3]麥明雪.大學日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分析[J].國際公關,2020(03):110.
課題項目:
湖南城市學院教改課題《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二外日語課程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研究》(課題編號:湘城院發(fā)〔2018〕43號6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