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琴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教學要求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一個教學重點,而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良好途徑。審美教育指的是對學生進行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素質和情感進行教育提高。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的教學中,注重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首先分析了審美教育的含義,接著分析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意義和問題,最后提出推動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閱讀教學中發(fā)展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教育;文學名著;教學方法
一、審美教育的含義
審美教育也可以稱為美育,審美教育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給學生進行教學,從而達到美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目的。審美教育當前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一種體現(xiàn)。
二、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
一個人的思想道德觀是影響其行為的重要因素,在高中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高中的語文名著閱讀篇章里,有許多傳遞正能量思想的文章,例如:《傅雷家書》中傅雷父子的書信往來,體現(xiàn)了偉大的父愛,在這樣的文學作品熏陶下學生可以感受親情的溫暖,同時也可以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因此,教師在對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接受這些人物帶來的正能量,通過正能量的不斷熏陶,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教師在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引導學生一起閱讀文章,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讓學生拓寬知識面,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從而可以推動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推動高中語文學習的發(fā)展。
(三)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目標
在高中語文閱讀名著中,許多文章人物都有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并為之不懈努力不斷奮斗。教師開展審美教育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在這些名著中學生可以看到許多人物為理想拼搏的狀態(tài),以及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精神。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審美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切實的體會到名著中的文字美、情境美、形式美等,漸漸的提高了學生對美的要求,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文字審美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發(fā)展。
三、當前審美教育的現(xiàn)狀
雖然當前審美教育在教學中得到不斷的推廣和應用,但是它的發(fā)展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教師在名著教學中不注重審美教育
許多高中語文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高考成績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在進行高中文學名著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讓學生閱讀文章,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思想情感,從而為考試奠定基礎。而忽略了對學生開展美學審美教育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真正把握文章的內涵。
(二)審美教育方式單一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名著閱讀的審美教育過程中依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教學方式過于單一的,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開展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高中文學名著的審美學習興趣。
四、推動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閱讀教學中發(fā)展的對策
在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那么教師該如何推動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閱讀教學中的發(fā)展呢?以下是幾點對策:
(一)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方式,教師在開展審美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雷雨》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將:“響在天邊那沉悶的雷聲,淋濕宛往事凄清的驟雨,穿過六十年的蒼茫,化成一場久遠的哭泣”作為教學導語,開展審美教學。這樣的導語教學方式可以奠定整個課堂教學的氛圍,以及作品的情感基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跟隨老師一起投入教學課堂,為教師之后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又如,教師在開展《再別康橋》的審美教學課堂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致地瀏覽一下文章,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詩人是輕輕的悄悄地告別云彩呢?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一起跟隨教師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同時,提高學生在詩歌閱讀學習中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熏陶。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推動審美教育的深入開展
隨著我國科技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也應用的越來越廣泛,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借助信息設備開展課堂。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名著閱讀審美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讓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同時也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學《紅樓夢》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紅樓夢的相關影視資料,讓學生觀看紅樓夢的片段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紅樓夢中的人物性格特點,讓學生更加切實的體會到文學作品中特有的魅力,從而不斷提高名著學習的效果。
(三)教師改善教學觀念 提高審美教學能力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因此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審美能力,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容積極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這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要具備系統(tǒng)的美學理論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多了解一些國內外的美學理論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情趣,也可以游覽山水、歷史古跡等欣賞大自然的美,還可以多看一些文學類的書籍、電影戲劇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為學生帶來更高質量的審美教學課堂。其次,教師的審美教學課堂要緊緊圍繞著教材。課本教材中的名著是教育部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審美資源,此外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教材適當?shù)耐卣拐n外名著閱讀教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再者,教師也應該豐富審美教學課堂的形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四)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主體的作用
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教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名著閱讀審美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要積極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主體的作用。只有發(fā)揮學生審美學習主體的作用,才能夠實現(xiàn)文學名著教學中的審美目標。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課堂教學內容因材施教,進行有規(guī)律的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審美教育是近年來教學中的一大熱點,它對學生的學習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夠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審美教學的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審美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為語文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祁國隆.試析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審美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73.
[2]萬吉存.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教育觀察,2019,8(25):80+83.
[3]管兵.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分析[J].學周刊,2018(15):132-133.
[4]陳全才.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品位經(jīng)典,2018(01):101-103.
[5]曹沖.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53-54.
[6]吳巖.審美教育視角下的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J].教書育人,2016(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