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秋
摘要:合唱是啟迪學生心靈的藝術,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度和審美素養(yǎng)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小學音樂學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合唱中,能使學生感受多聲部、多旋律的不同,展現音樂的魅力,鍛煉學生的音樂控制力和表現力,同時,合唱教學的開展需要學生間互相配合,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合唱教學
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領悟力相對不足,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花很多時間對學生的發(fā)音和氣息等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打好合唱的基礎,同時要把理論講解和合唱實踐活動的開展結合起來,為學生打造高效且有趣的教學課堂,從而有效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新課改下,人本理念是基本原則。新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學要始終秉承和貫徹人本教育思想,把學生視為課堂的中心,這樣才能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激情。合唱教學是一種較為歡樂的音樂表現形式,更需要教師以一種平等的態(tài)度去關照學生,不強制、不訓誡,而是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潛能,這樣合唱教學的成果才能最終落實到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之上。
(二)理論結合實踐原則
小學合唱教學要區(qū)別于中學合唱教學,要以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主要形式,降低合唱知識的灌輸頻次。合唱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音樂藝術,教師在教學中務必多給學生一些實踐機會,盡量減少單純樂理知識的講解,以免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小學生好動活潑,只有把課堂和課外統(tǒng)籌起來,給學生一些嘗試和表演的空間,學生才能感受到合唱的魅力。
(三)差異化原則
不同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學生領悟快,有的學生領悟慢,有的學生嗓音高,有的學生嗓音低,有的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喜歡做紅花,有的學生喜歡循規(guī)蹈矩,喜歡做綠葉,教師不能一味責備,而是要善于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和基礎進行差異化的引導,體現出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來,提升合唱隊伍的凝聚力。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
興趣是學生一切行動的前提因素,只有學生先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當然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也不例外,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唱活動,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很重要。音樂學科本身具有生動、活潑的特點,但由于受到應試教學的影響,使學生在合唱教學中通常以教師口頭講述的方式吸取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下的音樂課堂缺少活力和靈動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新環(huán)境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合唱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構建高質量的音樂課堂。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組織開展合唱活動,當學生對合唱產生興趣后,學生會主動參與,從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內容,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歌曲開展合唱教學,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更高。
(二)應用微課將抽象的音樂直觀化
要想用微課助力于小學音樂教學,關鍵還在于發(fā)揮微課直觀化、生動化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應用微課將抽象、枯燥的樂理知識變得直觀、生動,這樣就能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為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強化對微課的有效應用,借由微課將樂理知識變得直觀、形象,抑或者是將音樂表達的抽象情感用微課演示,這樣就能讓學生對音樂教學內容形成良好的感知,從而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歌曲演唱形式的時候,若是完全依賴語言文字講解,學生不僅無法理解,還會覺得音樂課枯燥,從而不利于學生學習。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應用微課展示不同演唱形式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在聆聽與觀賞視頻中了解演唱形式及其特點,之后再基于此指導學生辨別演唱形式,這樣就能起到品味人聲的效果。
(三)依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和特長進行差異化合唱教學
要求每一位學生在合唱中達到同一個標準是不現實的,這是由于學生在音樂天賦、作品感悟、參與積極性等方面存在差異。為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進行綜合分析,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優(yōu)勢互補,使合唱成為一種合作的藝術。比如,從生理情況上看,大多數女生的發(fā)聲比較高亢,而大多數男生的發(fā)聲比較低沉。因此,在合唱隊伍的安排上,教師就要讓女生組負責高聲部的演唱,讓男生組負責低聲部的演唱。除了發(fā)聲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比如有的學生怯場,有的學生卻膽子大,心理素養(yǎng)好,對于后者,教師就可根據合唱隊伍的需求,讓學生負擔一部分任務,可以是獨唱,可以是主持,也可以是舞蹈和表演等,這樣一方面能讓合唱變得更加豐富和完整,一方面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發(fā)展自我的機會。對于怯場的學生,教師也要注意引導,讓他們在合唱中勇敢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通過鼓勵促進學生成長。
(四)結合學生特點,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特點,不能長期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豐富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式,為學生呈現多樣化的合唱活動,對待每一名學生要公平公正,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優(yōu)勢,促進學生在合唱教學中得到有效鍛煉。
(五)創(chuàng)新合唱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合唱教學應該與時俱進。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拓展合唱教學的空間,以更加新穎別致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合唱激情,如組織各個合唱聲部進行短視頻的制作,各聲部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用攝像機或者手機拍攝合唱練習場景,教師把學生拍攝的短視頻呈現在音樂課堂上,對各個短視頻中的合唱問題進行講解和引導。一方面,要在合唱內容上進行視野的提升,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合唱曲目的練習。
總結: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合唱基礎不足,開展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和啟迪,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汪勝盛.淺談小學音樂有效合唱教學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下旬),2021(12):74-75.
[2]呂川.如何用微課助力小學音樂教學[J].新課程,2021(46):147.
[3]許萌.基于合唱的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下旬),2021(11):99.
[4]葛霜單.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新課程,2021(4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