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燦
【摘要】低年級兒童處在閱讀的起始時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能夠使之受益終身。授之以漁,整合單元語文要素,在教讀中滲透閱讀方法和策略是學生實踐有效課外閱讀的必要條件;擇優(yōu)擇適,選擇優(yōu)質(zhì)且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是實踐有效課外閱讀的前提條件;從扶到放,有針對性地在課外閱讀材料中運用閱讀方法和策略是實踐有效課外閱讀的途徑;由零變整,讀整本書,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 課外閱讀? 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2-0141-02
眾所周知,一個人良好閱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長期持續(xù)的海量閱讀,以及高品質(zhì)有深度的閱讀體驗。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其很難將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遷移到課外?!?+X”,“1”是指單元中的一篇課文,“X”是指課外補充同類型同主題的若干篇文本。“1+X”就是指學生通過在若干篇與課文類似的文本中進行閱讀實踐,來鞏固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運用,最終指向整本書的閱讀。筆者以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進行“1+X”的課外閱讀實踐的嘗試。
一、授之以漁:單元整合,教讀中滲透語文要素
(一)單元整合重點一: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自主識字、自主閱讀。在之前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借助圖畫、字形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jīng)驗等方法猜字閱讀。本單元安排了《紙船和風箏》《風娃娃》兩篇全文不注音的課文,旨在引導學生把之前學過的識字方法和本學期學習的部首查字法等識字方法綜合運用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在教學《紙船和風箏》一文時可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
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教給方法,提醒學生利用課后生字表和查字典等方法來學習生字,讀準字音,在文中給生字注音。
教學時,交流識字方法——利用課文插圖猜讀詞語:折紙船、扎風箏、漂流、飄蕩;利用字形猜詞語:松鼠、哭、取下;利用形聲字猜詞語:幸福、但愿。學生還可以當小老師,通過給生字擴詞的方法,從字義理解上學習生字。
教學結(jié)束后,引導學生自編兒歌,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鞏固生字詞。如:松鼠折紙船,紙船漂哇漂,祝你快樂里面藏;小熊扎風箏,風箏飄哇飄,愿你幸福里面藏。
在此基礎上,學習《風娃娃》一課時可以更加放手,讓學生真正發(fā)揮小老師的作用,自主識字,而教師則需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檢查學生對生字的預習狀況,重點指導難讀難寫字的識記,矯正讀音、教授方法。
(二)單元整合重點二:字詞句的理解、積累和綜合運用。促進字詞句理解的方法有很多——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圖片、表演、聯(lián)系生活實際等。在《狐假虎威》一文教學時,理解“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大搖大擺”幾個詞語,可以安排以下學習活動:
讀課文,明確“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大搖大擺”是描寫狐貍的詞語,“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是描寫老虎的詞語。→觀察圖片,模仿狐貍和老虎分別進行表演,體會這幾個詞語的意思?!x課文相關語段,進一步體會狐貍和老虎不同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選用其中一個詞語說說句子,或在新語境中選填合適的詞語。
可以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理解《狐貍分奶酪》一文中的“拌起嘴來”,理解《風娃娃》課后習題中的“寒風、涼風、暖風、狂風、臺風、暴風”等不同風的類型。
在句子理解上,《狐貍分奶酪》一文的課后習題提供了一種比較閱讀的策略。
(三)單元整合重點三:借助提示,復述課文。四篇課文指向借助四種不同的方法講故事——《風娃娃》根據(jù)提示講故事,《狐假虎威》是先給詞語分類,再借助詞語講故事,《狐貍分奶酪》借助課文插圖講故事,《紙船和風箏》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故事。對于單元整體來說,復述故事的能力訓練要有方法指導,更要有從易到難的梯度體現(xiàn)。
(四)單元整合重點四:同樣是“相處”主題,指導方向不同。從感受人文主題來看,幾篇文章都圍繞“相處”話題,但各有側(cè)重。《狐假虎威》的主題是與敵人相處。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跑其他動物,使自己擺脫危險?!逗偡帜汤摇返闹黝}是與同伴相處。如果同伴之間斤斤計較,就會讓別有用心之人有機可乘?!讹L娃娃》的主題則是與陌生人相處。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還不行,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
二、擇優(yōu)擇適:興趣為要,選擇課外閱讀材料
曹寶龍在《學習與遷移》一書中表示,學習遷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因素。要使學習的正遷移達到好的效果,使學生將課內(nèi)所學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進一步鞏固、落實,就要首先提供若干篇同類或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這是為學生實現(xiàn)閱讀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的前提條件。如何挑選優(yōu)質(zhì)且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要把握三個原則:
(一)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下稱《標準》)的要求相一致?!稑藴省芳軜?gòu)了一套完整的、呈螺旋上升的知識體系,是語文教學和指導不同年段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的依據(jù)。《標準》對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指向“激發(fā)閱讀興趣”“掌握讀書方法”“學習基本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從閱讀中獲得情感體驗并樂于表達”等。從文學體裁上看,《標準》建議第一學段“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
(二)與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體系和指導思想相統(tǒng)一。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材料,是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能力最直接的素材。自2017年起投入使用的統(tǒng)編教材構(gòu)建了“精讀—略讀—課外閱讀”的閱讀學習體系,以“人文精神”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相結(jié)合的方法編排,增加了“快樂讀書吧”等多個版塊。語文要素更是包含在課后練習當中,與教學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都相互關聯(lián)。
(三)與學生的閱讀興趣相契合。統(tǒng)編教材的主編溫儒敏先生說:“語文需要渲染、積累、習得。如果說語文教學有規(guī)律,那就是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和習慣?!睂W生是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對象,是閱讀實踐的主體,無論多么經(jīng)典和優(yōu)秀的作品,都應該給合適的學生去讀,否則只會消磨學生的閱讀興趣,更不可能指向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三、從扶到放:實踐習得,進行課外閱讀導讀
(一)課外閱讀實踐一:字詞句的理解和運用。在課外閱讀材料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生詞,要引導小朋友將在課內(nèi)閱讀中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理解中去。
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字詞是最常用有效的方法,在《媽媽的戒指》一文中,“照例、緣故、頂用”這幾個詞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就可以在這幾處以泡泡的方式做出提示——如,“讀了第8、9自然段,我知道‘緣故’的意思就是_______?!庇孟嗤姆椒ǎ€可以理解《好鄰居》中的“稀罕事”“一溜煙”,《樹葉小船》中的“依偎”等詞語。
(二)課外閱讀實踐二:運用多種方法復述故事。通過在第八單元借助詞語、插圖、理清故事結(jié)構(gòu)等方法,練習了從片段到整個故事的復述,學生已經(jīng)有初步的復述故事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材料中實踐不同的方法復述故事:
(1)閱讀材料《樹葉小船》一文,故事發(fā)展過程中有明顯的地點變化,抓住關于地點的關鍵詞就能復述故事。可以作為《狐假虎威》的補充。(2)閱讀資料《媽媽的戒指》一文,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展開故事的,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斯圖爾特下排水管找戒指的片段,該片段以對話的方式展開,就可以作為課文《狐貍分奶酪》的補充,抓住對話來復述故事。(3)閱讀材料《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一本繪本,情節(jié)簡單,甘伯伯根據(jù)不同乘船人的特點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只要借助插圖,學生可以比較容易地把故事復述出來。(4)閱讀材料《好鄰居》一文,有相同的故事結(jié)構(gòu)——“(誰)收到了西紅柿,說:‘冬天吃西紅柿還是頭一回呢,還是送一半給隔壁(誰)吧?!?/p>
以相同的敘述方式推進故事,這和課文《風娃娃》是相同的,只要引導學生抓住不同的人物就可以復述故事。
四、由零變整:讀整本書,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
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了相應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在課外閱讀材料中進行了閱讀實踐,單篇閱讀更像是小試牛刀,從中學習閱讀方法,落實語文要素。
如在閱讀《了不起的狐貍爸爸》一文,筆者設計了閱讀單。
在設計閱讀單時,筆者以客觀題為主,因為要考慮學生“愛閱讀,不愛考試”的心理,但是在思維訓練上不能放松要求,要有難度,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思考力的閱讀。第1小題是從直接提取文本信息的角度出發(fā)設計的——“狐貍爸爸為了保護家人,想到帶領家人逃跑的方法是(? ? )”。第2小題重在對信息加以簡單分析和判斷——“我會根據(jù)比恩、邦斯、博吉斯的特點選出他們正確的畫像?!钡?小題和第4小題則是讀完整本書后對人物和主旨的簡單判斷——“三個飼養(yǎng)場場主是個(? ?)的人”,“狐貍媽媽在狐貍爸爸完成任務時都會(? ? )”。第5小題則較有思辨力,啟發(fā)學生思考,有助于學生建構(gòu)起自己的思維體系,擁有自己的思維方法——“獾問狐貍爸爸:‘你一點兒都不為此感到擔心嗎?’狐貍爸爸說他這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餓死,你怎么看待這件事?可以和爸爸媽媽交換一下看法哦!”
總之,閱讀對于人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孩童時期若能有強烈的讀書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那一定是對人生大有助益的。但是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和嘗試,大家也知道光靠海量閱讀,而不重視反思和吸收,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用并不是很大。依托統(tǒng)編教材的現(xiàn)有體例和編排思路,教師可以有規(guī)劃地做好與教材同步的閱讀拓展,這樣的閱讀實踐不是通過反復做題來應對考試,而是對課內(nèi)語文要素的延伸落實,通過閱讀、深閱讀、有思考力的閱讀來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曹寶龍.學習與遷移[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3]曹愛衛(wèi).低年級語文這樣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