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龍杰
摘要: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笔状伟褎趧咏逃{入黨的教育方針,強調“五育并舉”。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但當前勞動教育存在諸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問題,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據我們學校調查發(fā)現,我們學校學生的勞動機會很少,勞動意識缺乏,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非常嚴重,我們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已迫在眉睫。
塘溪是個人杰地靈、物產豐富的地方,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名揚遠外,塘溪名人所做過的勞技意義深遠,如廣州烈士沙文求在革命時期做草鞋、草編,昆蟲怪杰周堯的昆蟲飼養(yǎng)與標本制作,克隆之父童第周的生物飼養(yǎng)、研究……弘揚家鄉(xiāng)美食文化,傳承家鄉(xiāng)名人勞技,這是我們學校勞動教育的資源,也是勞動教育的“教材”。
關鍵詞:勞動教育;名人傳承;勞動課程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382
勞動教育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應注重在實踐體驗中,學習勞動技能,鍛煉勞動意志,體悟勞動快樂,培育“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教育更需向內扎根,向外拓深,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建立以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實踐模式。
一、統整碎片化課程設計,制定《“1+2+X”勞動教育》課程標準
(一)從自發(fā)開發(fā)到規(guī)劃設計,滿足多元勞動能力發(fā)展需要
在原來語文課程、科學課程、校本課程、主題活動等基礎上,依據現有勞動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項目、歸并重復內容,挑選代表課程,梳理三大類,精選較為典型的“校內勞動、家務勞動、社會勞動”三大類別,六小冊,進行編著。
1.“校內勞動”創(chuàng)玩一體。精選我愛學習、小小崗位、STEM創(chuàng)客、美化教室、美化校園5類,開發(fā)“1+2+X”校內勞動課程。
2.“家務勞動”學以致用。精選整理系列、美食系列、日常技能、理財系列、工具使用5類,開發(fā)“1+2+X”家務勞動課程。
3.“社會勞動”服務實踐。精選小志愿者、崗位模擬、植物養(yǎng)護、美麗家園4類,開發(fā)“1+2+X”社會勞動課程。
(二)從外架搭構到內置升級,確保課程綱要編寫范式新穎
1.骨架完整,內容科學。16個小類別,門門有課程說明、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課程說明闡述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內容標準涉及內容概要、學習目標、教學建議;實施建議包含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完整的課程綱要骨架體系,科學的課程綱要架構內容,進一步規(guī)范“1+2+X”勞動教育課程。
2.案例融合,范式新穎?!?+2+X”勞動教育課程綱要,在各項目課程綱要基礎上,提供2課時典型教學設計附錄,來源于國內外勞動教育經典案例,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可借鑒性,確保每門課程的教學質量。
(注重分級,螺旋遞升。課程整體編排采用由低到高的分級編排模式,課時設計體系知識結構螺旋遞升。如《植物養(yǎng)護》,初級適用于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共設計10課內容,從“種蔥”“種大蒜”“養(yǎng)護綠蘿”到“學寫觀察日記”“多功能澆灌機”……課程體系鏈接要清晰,內容應系統,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選擇方向。
二、突破單一化課堂中心,創(chuàng)設《“1+2+X”勞動教育》學習環(huán)境
(校內專用學室,形成學習磁場
為開展“1+2+X”勞動教育課程,我們打造多間專用教室和活動場館。它包含“紅色草編室”、“昆蟲標本室”、“生態(tài)植物園”、“鐵皮石斛種植區(qū)”、“科學實驗室”等等,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多種資源為支撐,通過不同區(qū)域的劃分和功能的挖掘,實現教學、對話、觀察、分組、實踐等效果。
(校外實踐基地,延伸體驗陣地
對于一個學生而言,他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三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2+X”勞動教育課程充分利用沙氏故居、童第周故居、周堯故居等10多處社會實踐基地,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勞動過程,經歷多樣化的勞動方式,通過現場考察、設計制作、實驗探究、社會服務等勞動,提升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發(fā)展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打破單一化成果評價,推出《“1+2+X”勞動教育》多維評價
勞動教育目標的多維性,以及勞動教育內容的復雜性,因此,勞動教育的評價需要多元、創(chuàng)新,必須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主旨,評價的對象、方式、過程、手段都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既要關注學生的勞動結果,又要關注他們的技能形成和發(fā)展,更要關注他們對勞動意識與態(tài)度的轉變,以及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
(1)自我反思的內省式評價
評價從自我開始,反思自己勞動意識、態(tài)度與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勞動成果的質量;反思自己的勞動過程中的體認、體驗、體悟,以促進自我成長。學生根據之前自我設定的目標,進行自我剖析、自我評價。(見附一)
(2)多次申請的協商式評價
評價可以實行剛性標準彈性評價,我校鼓勵學生到評價者(同伴、教師、家長和專家)處陳述勞動情況,發(fā)表自己看法,提出自己評價訴求,與評價者溝通協商評價。對評價結果不滿意的,可以不斷完善勞動成果,再次提出申請評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見附二)
(3)呈現成果的展示式評價
學校設立勞動教育成果展專欄,展示學生實物性的成果,如手工制作、昆蟲標本、觀察日記、研究報告等;利用“互聯網+”評價模式,將學生勞動視頻、照片、心得等發(fā)布到學校公眾號,讓更多的同學、老師、家長及時欣賞、點評。(見附三)
參考文獻
[1]環(huán)春琴.德育視角下的學校新勞動教育[J].教育界,2021(27):63-64.
[2]王琰.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初探[J].家長,2021(1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