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英
◆摘? 要:八年級語文閱讀指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視野,從個人閱讀經(jīng)驗出發(fā),結(jié)合教材,推薦相應閱讀書目,制定閱讀計劃,推動學生閱讀活動,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多占活動,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以點帶面,堅守核心,將閱讀教學落實到實處。
◆關(guān)鍵詞:八年級;語文;閱讀;拓展
初中階段是拓展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階段,教師應及時給學生引導方向,從學生的閱讀基礎(chǔ)出發(fā),結(jié)合教師的閱讀經(jīng)驗,推薦師生能產(chǎn)生共鳴的作品。閱讀書目,除了教材內(nèi)建議閱讀的書目外,還應該要有廣泛的涉獵,包括不同題材、不同作家、不同時代、不同國別等,形成“百書爭鳴、百生共讀”的局面。教師在閱讀中,要起到引導作用,給學生以導向,并且在不取代學生閱讀體驗的同時,組織學生以多種方式交流閱讀感受,展示閱讀成果。完整的語文閱讀與拓展設計,主要包括推薦閱讀書目、制定閱讀計劃、形成閱讀反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推薦閱讀書目
筆者推薦的書目主要來源于個人閱讀經(jīng)驗及教材延伸拓展。我根據(jù)個人閱讀經(jīng)驗,推薦適合學生學情的書目,例如《小狼小狼》、《狼圖騰》、《解憂雜貨店》等小說,適合推薦給對閱讀不感興趣的學生,以激發(fā)興趣。《秦崩》之類的歷史文學作品,適合推薦給對歷史較感興趣的男生?!额櫝堑脑姟?、《海子的詩》等適合推薦給文藝氣息明顯的女生?!镀椒驳氖澜纭愤m合推薦給廣大學生,以鼓舞立志?!舵ゆぁ粋€父親的札記》、《追風箏的人》、《偷書賊》、《皮囊》、《紅巖》、《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等適合推薦寒假閱讀?!度祟惾盒情W耀時》、《文化苦旅》、《吶喊》適合在校根據(jù)教師布置進度進行閱讀并撰寫讀后感?!短圃婅b賞辭典》、《宋詩鑒賞辭典》等辭典類書籍,適合推薦給對文學有強烈興趣愛好的學生。
推薦閱讀書目的另外一個途徑來自教材的延伸拓展??梢愿鶕?jù)教材中出現(xiàn)的文章、作者,進行群文推薦。以八年級為例,可以推薦以下閱讀書目:
1.《社戲》魯迅——推薦《吶喊》;
2.《回延安》賀敬之——根據(jù)課后習題第六題推薦莫耶《延安頌》、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尋》、曹靖華《小米的回憶》、吳伯簫《記一輛紡車》;
3.《安塞腰鼓》劉成章——《安塞腰鼓》同名書籍;
4.《燈籠》吳伯簫——《吳伯簫散文選》;
5.《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新疆域》;
6.《大雁歸來》——《沙鄉(xiāng)年鑒》;
7.《時間的腳印》——《時間的腳印》
……
又如根據(jù)課本推薦的必讀和選讀書目推薦給學生名著導讀《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自主閱讀推薦《蘇菲的世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名人傳》。以課本推薦書目為中心,我進一步推薦學生閱讀《鐵骨傅雷》和《傅雷與傅聰》,增進學生對傅雷家庭的了解。
根據(jù)教材推薦閱讀書目,有理有據(jù),既避免盲目推薦,又能統(tǒng)一進行閱讀指導,在班級形成閱讀和交流氛圍,提高課外閱讀的教學管理效率。
二、其次制定閱讀計劃
把日閱讀計劃、周閱讀計劃、月閱讀計劃、學期閱讀計劃結(jié)合起來。例如,八年級上學期將《昆蟲記》列入每天必讀計劃;八年級下學期將《傅雷家書》列入每天必讀計劃。同時貫穿閱讀《人類群星閃耀時》和《文化苦旅》,并要求一周撰寫三次讀書筆記,教師及時批給,給出等級和評語。
再次是形成閱讀反饋。閱讀反饋包括學生的讀后展示活動,以及教師的點評激勵反饋。讀后展示活動是至為關(guān)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起到督促學生閱讀進度、提升班級閱讀氛圍的作用,還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向、閱讀方法。讀后展示活動形式可多樣,包括:1.日常讀后感,包含詞語抄寫、句子積累、五十字感受或者語段賞析。2.整本書閱讀后的讀后感小結(jié),結(jié)合單元寫作中“學寫讀后感”,指導學生寫作讀后感,并鼓勵學生投稿校刊。3.編輯書籍,結(jié)合綜合性學習中“分門別類輯古詩”進行指導編成自己的專題作品集。4.利用課前三五分鐘進行演講形式的讀書分享。5.制作書目推薦小報,或者書籍封面設計等小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
教師在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時,一定要根據(jù)學情,及時推薦合適書目,定期檢查閱讀進度,安排讀書展示活動,把好書目選擇關(guān)、展示內(nèi)容關(guān)。引導學生閱讀時候根據(jù)不同文本及閱讀目標,進行批注。例如《紅星照耀中國》重在圈劃重點任務和事件,而《文化苦旅》重在優(yōu)美詞語的積累、優(yōu)美語句和哲思語句的積累。
三、課外拓展設計
語文范圍極為廣泛,應該讓語文學習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教材走向生活。從語文的學科特色出發(fā),語言現(xiàn)象、文化內(nèi)涵、社會運用等,都是語文環(huán)境。因此,可以在課外設計拓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感受語言的魅力。
根據(jù)教材和校歷,結(jié)合教學進度,開展節(jié)日主題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本學期第一單元教學民俗文化,又恰逢元宵佳節(jié),于是筆者組織了元宵猜燈謎活動,在燈謎設計中,融入了成語元素、漢字構(gòu)字元素、《水滸傳》人名元素等,學生猜謎熱情高漲,不但逐漸了解猜謎技巧,也感受到語言的運用的妙趣。又如,教學《社戲》,筆者在作業(yè)中設計了了解京劇中“生、旦、凈、末、丑”各角色,并讓學生描繪臉譜,并解釋說明所描繪的臉譜顏色、人物、性格特點,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戲劇的文化內(nèi)涵。又如,教學《燈籠》時候,設計制作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燈籠,例如八面分別描繪臉譜的燈籠 ,例如六面分別介紹中國文字演變的燈籠等。靈活的課外拓展活動,學生手工能力、查閱資料能力、調(diào)動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語文的文化滲透如春風化雨般走進了學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