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鋒云
摘?要?材料作文主要是指根據(jù)給出的材料和具體要求寫文章的一種形式,其中材料的中心便是文章中心確立的重要來源,要避免脫離材料中心寫作。對于材料的審讀直接考察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考察學生能否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在具體作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聚焦審題立意,寫好材料作文。
關鍵詞?審題立意;材料作文;寫作教學
材料作文是近年來高考作文的新題型,重點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和語言建構能力進行考察。在材料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提取文本信息、聯(lián)系實際生活、建立材料關聯(lián)和深入解讀材料,幫助學生明晰審題思路,全面分析材料立意,使學生準確確立作文主題,從而保證材料作文質量。
一、提取文本信息,聯(lián)系背景知識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一般都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有著密切關聯(lián),材料的立意均在學生的認知范圍之內。教師在指導學生材料作文時,要讓學生認真審題,提取材料中的要素,將要素與自己的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積累建立起聯(lián)系,構建起認知語境,激發(fā)出學生的探索欲,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審題立意方向,為深化作文寫作打下基礎。
以2016年全國Ⅱ卷材料作文為例,材料中提出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文化以及國民精神的靈魂所在,針對如何提升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給出了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通過在學校高效學習文化知識進行提升;第二種方法是在學校教學時間外閱讀課外材料進行提升;第三種方法是提倡學生在課堂時間外多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提升。最后讓考生對上述三種方法的特點進行比較。學生可以從這一開放性的材料作文中選擇一個方法進行側重寫作,但是大部分學生尚未對“語文素養(yǎng)”進行深入思考,使得作文立意深度不足。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材料作文時要讓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并對關鍵信息進行解讀。本則材料作文的關鍵信息為“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生要結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在真實情境中去分析哪一種途徑有助于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通多對三種途徑進行分析比較,圍繞一種途徑進行說理論證,以保證作文言之有物,既與學生的學情緊密相連,又能夠深化作文的立意。
材料作文中提取關鍵信息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學生只有準確把握住關鍵信息,并對關鍵信息進行深入剖析,再根據(jù)材料作文的要求進行寫作,才能達到審題立意的目的。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提取材料中關鍵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儲備更多的知識和經(jīng)驗,從而確保在材料作文中取得理想分數(shù)。
二、聯(lián)系實際生活,確立正確觀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材料作文寫作練習的素材,讓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理性分析,提出自己對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鼓勵學生多元解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材料作文的寫作思維,為高考材料作文夯實基礎。教師在選擇社會熱點問題材料時,要保證材料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討論欲望。
以一則新材料作文為例,材料為社會新聞報道的一件怪事,一名村民家的小貓被老鼠咬死了。有專家指出,以前貓捉老鼠是因為老鼠體內存在?;撬?,可以提高貓的夜視能力,但是現(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貓是寵物貓,由主人提供食物,不需要捕捉老鼠,使得貓的夜視能力逐步下降,而老鼠一般在夜間活動,貓已經(jīng)沒有能力去捕捉老鼠,所以會出現(xiàn)小貓被老鼠咬死的現(xiàn)象。根據(jù)上述材料和專家觀點,闡述自己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教師要指導學認真閱讀材料,不能停留在新聞事件的表面,而是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并結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養(yǎng)寵物貓經(jīng)驗,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提煉出生活中的哲理。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貓被老鼠吃掉的科學解釋,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夠將這一動物之間的現(xiàn)象放置到人類生活狀態(tài)中進行同理解讀。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繼續(xù)引導,讓學生將小貓看作為青少年,將小貓的主人看作為父母,將老鼠看作為外界環(huán)境因素。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認知到:如果青少年一直接受父母的溺愛和保護,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那么削弱自己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最終被社會所淘汰。所以,青少年必須培養(yǎng)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材料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材料作文中精煉出生活哲理,運用材料中的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中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材料作文練習中,教師要善于收集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現(xiàn)象材料作為習作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和審題立意能力。
三、建立材料關聯(lián),探尋整體涵義
材料作文不僅包括單一材料,而且還包括多則材料,而多則材料又分為內涵相近、內涵相反、內涵互補三種形式,這對學生的審題立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則材料作文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材料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進行分析,學會從材料的整體層面出發(fā)找到材料的共同點,進而引導學生對材料含義進行層層分解剖析,幫助學生審題立意。
以內涵相近的多則材料為例,對尋找共性的寫作指導進行分析。材料一,中國作家豐子愷說,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材料二,英國作家赫胥黎說,為什么人的年齡在延長,而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材料三,英國作家戈爾丁說,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教師要引導學生逐一分析上述材料,再從材料中提取出共同點,進而明確立意的關鍵所在。材料一強調孩子童真,材料二揭示了孩子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步失去童真,材料三提出一個王國如果失去了童真,則會走向沉淪。這三個材料的共同點為“童真”,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深入思考,男孩女孩的心靈為什么會提前硬化?怎樣才能不硬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明確了多個立意,如“保持純真,不忘初心”“誰奪走了我的童真”等,雖然學生的寫作立足點不同,但是卻都圍繞著童真這一寫作主題。
在材料作文中,多材料分析要找到材料之間的共同點或分歧點,確定材料之間的關系,根據(jù)材料共同點或分歧點凝練出自己的觀點,對材料進行深化寫作,明確作文的主旨立意。教師要在多材料分析中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以及聯(lián)想能力,為提高學生作文質量打下基礎。
四、深入解讀材料,順理成章寫作
材料作文除文字類材料之外,還有漫畫類作文,漫畫中包括圖畫信息、文字標題信息以及圖畫內簡要的字詞信息,考察著學生的閱圖理解能力。在漫畫作文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將圖畫轉換為文字,準確把握漫畫中的含義,分析漫畫人物、事件所蘊含的哲理,對漫畫進行解碼推理,進而明晰立意思路。
以漫畫類材料“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為例,漫畫共分為兩幅,一幅是年輕的媽媽給孩子夾魚肉吃,自己碗里卻是魚頭,媽媽和孩子都很開心;另一幅中年的兒子給年老的媽媽夾魚頭吃,自己碗里卻是魚肉,媽媽一臉囧相,中年兒子很開心。在看到這兩幅漫畫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說出漫畫描述的事件,再根據(jù)漫畫所注明的文字信息“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對畫面的畫外之意進行推理分析。學生們認為,兒子一直錯誤以為媽媽最愛吃魚頭,直到媽媽老去,還在堅持這一錯誤的想法。從漫畫中媽媽面露難色可以看出,媽媽不喜歡吃魚頭,只是因為愛孩子,才把最好的部分留給孩子,而孩子明顯缺少對媽媽的關心,沒有留意到媽媽做這件事的初衷。在認真分析漫畫立意的基礎上,便可以順理成章寫出作文。
漫畫材料作文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考察更為深入,要求學生能夠對漫畫中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關系進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關聯(lián)點,設置合情合理的情節(jié)發(fā)展,并針對細節(jié)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漫畫情節(jié)確定自己善于寫作的立意點,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寫作內容。
總而言之,教師要重視材料作文訓練,在寫作教學中引入豐富的材料作文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找到材料立意,并結合自己擅長的寫作方向完成作文寫作,增加作文涵義和深度,避免出現(xiàn)作文“淺假大空”的情況,為學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作文成績打下基礎。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宜興市官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