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進行小學教育的過程當中,素質教育已經逐漸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而課外閱讀的優(yōu)點,也因此變得極其突出?;诖耍疚闹饕懻摿诵抡n程背景下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措施,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課外閱讀;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0-008-03
【本文著錄格式】管素瑩.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措施探討[J].課外語文,2021,20(30):8-10.
引言
小學是語文教育最初的階段,也是啟蒙期,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好這段時間,利用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拓寬眼界,增長見識,并且陶冶性情,使其鑒賞審美能力都獲得提升。小學生通過閱讀可以認識這個世界,并且擴充其知識結構。學校的教材大多選擇的是一些經典文章,但是因為課本的篇幅比較有限,學習的時間也比較有限,因此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之外進行課外閱讀。因為小學生的判斷力相對較弱,價值觀的形成也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課外閱讀并不能盲目地展開,而是要通過教師合理地進行指導,將不良信息屏除在外,傳遞更多的積極正能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獲得一個更加健康的環(huán)境。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比較看重成績,因此,培養(yǎng)過程較為機械化,帶有一些強制性的特征。教師并不了解學生的個人特點以及實際需求,而是將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會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凸顯,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愛好,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小學生的愛好是不一樣的,但是有其共同點,比如都喜歡一些故事性相對較強的文章。教師可以推薦很多童話故事來幫助學生閱讀,這也是學生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的閱讀內容。
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比較著名的童話故事,《格林童話》或者《安徒生童話》等。在小學課本當中也通常會選擇一些相關的章節(jié)幫助學生閱讀。當然和文字比起來,小學生更能夠接受一些漫畫或者插畫的形式。因此,教師在選擇書籍的時候,也可以選擇一些漫畫書讓學生閱讀。另外,探險類的書籍也比較容易受到小朋友的青睞。小學生的求知欲相對較強,比如《海底兩萬里》等探險類書籍或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等也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目前多媒體的發(fā)展讓紙質書籍的市場變得更小,有很多學生更加青睞于玩手機等。教師以及家長需要提升監(jiān)督力度,合理地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進行控制。通過一些有效的措施,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閱讀習慣,教師也可以樹立一些榜樣,比如在班級內樹立閱讀小先鋒,讓學生能夠形成良性競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原著,之后再給學生播放和原著相關的動畫片。在多媒體時代,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養(yǎng)成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挖掘資源,優(yōu)化環(huán)境
小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因此學校以及家庭還有社會都必須要承擔責任,給小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優(yōu)質的環(huán)境。有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都比較忽視,覺得教育孩子應該是學校的義務,這種想法是相對較為片面的。對于學生的教育來說,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需要及時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家庭矛盾,讓學生可以在更加和諧的氛圍當中獲得成長,使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更加優(yōu)秀的性格。不僅如此,在家里也應該常備一些兒童書籍,家長和學生共同閱讀。讓家長和學生可以共同交流,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而在學校當中,創(chuàng)造一個讀書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班級里某些小學教師要求學生每天都需要摘抄一句話或是一句詩詞,這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在摘抄完畢之后可以輪流在班上展示。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上對自己最近所看書籍暢所欲言。然后教師再評選出活動的前五名,頒發(fā)相關的獎品。學生的熱情因此被點燃,主動去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想要在活動當中取勝,不僅如此,班級當中也可以設置一些圖書角,讓學生展示其優(yōu)秀作文,將教師精選的一些文章也可以展示出來。學生可以把自己認為很好的書籍拿到教室當中分享,每推薦一本書都可以獲得積分。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比較豐富的閱讀資源是可以促使學生展開閱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閱讀資源不僅僅包括書籍的數(shù)量,同時也包括書籍的質量。學校和家庭需要相互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拓展其閱讀資源。而一些比較貧困的地區(qū)需要社會發(fā)動相關力量給予幫助。書籍內容需要更加豐富,要盡量涉及不同的地區(qū)。不僅僅有文學藝術方面的書籍,同時也要涉及自然等各方面,甚至也可以涉及一些比較簡單的物理知識。比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推薦唐詩300首或者哈利波特系列,甚至可以給學生推薦《本草綱目》幫助學生閱讀。
三、科學指導,掌握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合理的方法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而課外閱讀也是這樣。在小學教學的過程當中,閱讀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可以拓展眼界,并且了解更多的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挑選有效的書籍來進行閱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有一些家長覺得學生應該閱讀更多思想比較深刻的書籍,這種做法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不符合。所以教師和家長必須要及時轉變觀念,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更加正確的閱讀指導。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皇帝的新裝》進行閱讀,成年人對于這則童話的解讀相對較為復雜,可以談及統(tǒng)治階級霸權階級等,但學生閱讀的重點應該放在勇敢和誠實的品質上。教師和家長需要提前開出相關的書目,鼓勵學生進行開放性的閱讀,由學生自己來選擇喜愛的文章。這樣不但可以保障閱讀的質量和內容,同時也可以充分地考慮學生的興趣。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掌握多種不同的方式,比如默讀以及朗讀,還有角色扮演等。同時在閱讀的時候也需要記筆記,并且養(yǎng)成查字典的習慣。閱讀某一本書的時候盡量讀兩遍,第一遍抱著好奇心去讀,速度比較快,很有可能會忽略細節(jié)。第二遍就可以細讀,感受其中的一些豐富的知識,并且記錄更加經典的段落。對于質量比較高的書籍需要多遍閱讀,并且對其中的角色進行分析,甚至可以嘗試寫讀后感。需要注意的是,寫自己的讀后感的時候,學生需要自愿去寫,而不是由教師強勢規(guī)定。
四、開展活動,獲取體驗
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是教學最重要的一項內容。隨著學生的閱讀量在不斷地增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書本當中的知識和感悟輸出。
比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學生比較喜歡古詩詞,并且背誦了很多文章,這時候就可以在日常交流的過程當中將古詩詞融入進去,使學生的口才得到鍛煉。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把古詩詞用于作文寫作,讓文章變得更加豐富,有內容。有一些學生比較喜歡故事,這時候教師可以舉辦故事活動,讓學生能夠通過角色扮演或是演講的方式將自己喜歡的故事表達出來,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交流方式,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并且可以讓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友誼增加,甚至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五、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打造一個更加積極的學習氛圍,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一個積極的環(huán)境下將會對課外閱讀產生更多的興趣,并且使課外閱讀變得更加高效。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加愉悅地進行閱讀,并且主動地接受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當中設立圖書架,每個星期開設一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自由進行閱讀,或是相互交流讀書的收獲。在學生當中也可以列舉一些比較喜歡讀書的學生,并使其成為榜樣,經常表揚這些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在班級當中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優(yōu)質的閱讀氛圍。在進行語文教學實踐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對教材進行規(guī)定,使學生可以收集更多的資料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后,教師也可以推薦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書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而促使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主動愛讀書。不僅如此,每個學期教師也可以舉行相關的閱讀考級活動,讓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且由評委進行評定登記在相關的手冊上。利用閱讀考級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閱讀目的更加明確,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積極的閱讀氛圍。
六、進行必要引導
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教師的指導,組織形式更多的讀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獲得更多提高。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將課外閱讀計劃和教學計劃相結合,在第一天就讓學生準備相關的讀書筆記本,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遇到任何字詞句都要進行摘抄。同時,在閱讀的時候,一旦遇到了任何疑問,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將這些疑問記下來。不僅如此,一旦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突然有了任何成長體會,也可以將其記下來。通過閱讀交流課的方式和學生進行共同討論,共同分享,并且給予這些學生積極的肯定。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松雞和烏龜》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黃鼠狼咬住雞脖子之后的故事,學生迫切想知道結果,因此會加入到熱烈的討論當中去。這時候,閱讀體驗將會變得更加豐富,而教師的引導也將會變得更加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七、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學生課外時間大多都是在家里度過的,所以課外閱讀必須要和家長相互配合,才能夠取得更加優(yōu)質的效果。目前,應試教育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家長更加傾向于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而不是花費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教師需要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給家長普及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也要具有目的性地和家長共同商量學生的閱讀計劃,讓學生能夠了解書籍當中的人物以及精彩的片段,使其提升閱讀能力,為之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趁勢給學生介紹《安徒生童話》這本書。學生會被書中的人物所吸引,要求借閱這本書籍。在書籍當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名著的魅力。通過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只有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培養(yǎng),學生才會主動進行閱讀。為了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書籍資源,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將自己喜愛的圖書暫時放在班級里,讓學生借閱,圖書角設置在班級的角落里,在課間就可以讓學生進行閱讀,對于學生的學習將會產生極大的幫助。
八、謹防學生走入閱讀誤區(qū)
讀書的意義就是要讓學生能夠知道道理。讀書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生活方式,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同時也要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支持學生讀書。當然,課外閱讀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作文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材料。學生的課外閱讀不能夠因為應試教育而失去了其本來的含義。小學生的求知欲是非常旺盛的,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為弱小。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思想情況,還有年齡特點等挑選更加有益的讀物,防止學生不加選擇地進行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需要選擇一些思想內容相對深刻,語言文字比較精練,更加適合青少年的讀物。避免非法出版物或是一些不健康的書籍在學生當中傳閱,造成不良的影響。課外閱讀的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yǎng)成的,因此教師需要監(jiān)督學生,讓學生擁有持久的興趣。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讀書報告會或是經驗交流會等相關方式,讓課外閱讀對于學生來說產生更多的意義。對于在課外閱讀當中取得了一定新的體會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讓學生充分地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如此,個人的進步也是學生可以效仿的范例。通過這樣的方法,班級將會形成一種非常濃厚的閱讀氛圍,給學生帶來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九、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的背景之下,小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和學生日后的成長有直接關系,課外閱讀的書籍量很大,質量也很參差不齊,因此需要家長以及學校還有社會相互之間共同關注起來,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科學的指導,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要保障書籍的質量和數(shù)量,對數(shù)據(jù)內容需要精心挑選,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健康的閱讀環(huán)境。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找到更加適合的閱讀方法,展開相關的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獲得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國杰.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探究與實施[J].神州(上旬刊),2020(9).
[2]張燕云.新課改背景下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措施[J].語文課內外,2020(2).
[3]陳超強.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分析[J].讀寫算,2020(28).
[4]李曉玲.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新作文:教研,2019(5).
作者簡介:管素瑩,女,1989年生,江蘇南京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