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戲?。―rama in education)是指學生在教師有計劃的引導下,通過對需要再現(xiàn)的經驗進行游戲、模仿、肢體活動、即興表演等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于人類經驗的體驗和理解,在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和教育目的。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教育戲劇,可以幫助學生在教育戲劇中找尋自我,促進口語能力的發(fā)展,以及增強對于藝術美的知覺與感悟。本文對教育戲劇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效果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教育戲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 ?教育戲劇
教育戲?。―rama in education)是指學生在教師有計劃的引導下,通過對需要再現(xiàn)的經驗進行游戲、模仿、肢體活動、即興表演等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于人類經驗的體驗和理解,在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和教育目的。教育戲劇強調戲劇對于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和表演,教育戲劇的目的在于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構建起彼此互動的關系,并在教育者的引導下,使受教育者能夠在戲劇實踐中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以此來豐富和提升課程內容與層次,達到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楊曉彬,2018)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學生既是在想象角色發(fā)展的過程中,同時又是在評價角色脫離的過程中。在戲劇教育中,過程本身就是目的,學生在教育戲劇活動中既是參與者又是觀察者,教育戲劇構建友好的氛圍,并創(chuàng)造積極的合作,使學生在扮演角色或在角色中與他人互動時,做出即興的參與,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使用外語的自信,由此提升英語語言綜合素養(yǎng)。
2 ?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價值
2.1 在教育戲劇中找尋自我
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論,小學生處于具體運算階段,身體發(fā)育迅速且求知欲旺盛,通過教育戲劇的手段,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相對于閱讀寫作等通常需要學生獨立完成的教學任務,戲劇則需要團隊中每個人協(xié)同合作,以此來獲得一個相對完美的作品。在此期間必須貢獻出整個團隊的力量,同時獲得團隊其他成員的監(jiān)督、接受、理解和回應。國外的一些研究學者認為,教育戲劇或許只在團隊合作中發(fā)揮作用。兒童作為個體做出貢獻并且通過課堂上的小組合作發(fā)展師生、生生之間人際關系。這種合作不僅增加了學習者自身的交流和社會感知,更有助于獲得感知他人的能力。
戲劇強調捕捉語言的真實性和意義,溝通作為兒童生活經驗的一部分,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交際都是以敘事的形式進行的。敘事與兒童的關系非常密切,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雖然能傳遞大量的話題信息,但這些知識的運用往往涉及隱性知識,難以脫離語境進行教學。由于在課堂環(huán)境中獲得的知識往往是抽象的,與現(xiàn)實世界脫節(jié),學生們常常只是淺表學習很難達到深層學習。然而,當新知識從真實的語境中產生時或在日常而非學術環(huán)境中學習時,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是扮演自己向往的角色不僅能夠增強自信心,還能再戲劇的世界里解放天性,找尋自我。
2.2 促進口語發(fā)展
語言的產生離不開個體在對話或群體互動中的參與。從社會層面來看,語言和戲劇有許多共同點,戲劇和語言的本質屬性都強調語境。沒有任何語言的交流,沒有社會交往和特定的語境,就沒有戲劇的發(fā)生。教育戲劇重視口語表達,詞匯、聲調和語音都是教育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頁是學生實現(xiàn)英語口語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之一。發(fā)音是通過基于識別或重復的機械訓練來教授的,通過戲劇性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意義的語境,使其產生較為明確的交際目的,并在戲劇活動中嘗試到不同角色的發(fā)音特點。學生可以通過模仿、有意識地重復等自發(fā)地獲得準確的發(fā)音,并再具體的語境中認識和學習詞匯。
通過戲劇活動能夠激活學生主動表達的內發(fā)力量,通過分角色朗讀和扮演角色能夠提供給學生融入角色、深入探知的方法。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通常會通過展示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對圖片上的內容進行描述,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反觀教育戲劇,將二維的圖片轉化為三維的立體展示,學生通過觀察和合作提出自己的理解。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學生即興的表演相結合,在教育戲劇中會給予學生大量機會去參加交際實踐,學生在習得口語交際知識的同時,通過模仿不同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表情等來體驗不同人物的情感狀態(tài)。同時注重學生即興口語的表達,鼓勵學生進行口語創(chuàng)作,促進口語能力的提高以及日常交際中英語的使用,能切實增強學生英語表達的激情。
2.3 感知藝術美
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重視在小學階段開展美育,由于美育具備新穎性以及形象性的特征,所以易于引發(fā)小學生的探索欲望以及興趣,尤其在小學時期參與關于審美的體驗活動,能夠在小學生的情感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張曉梅,2021)小學英語課堂中蘊含著豐富而多元的美感教育資源,通過教育戲劇與學科課程的融合可以促進學生的美感教育。兒童在參與戲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和體會戲劇內部的感官世界從而延伸至外部世界。兒童可以自己關注戲劇的語言和行為,通過象征性的對象產生對于外部世界的共鳴,即兒童自身產生的審美關注。例如,在教育戲劇中,普通的教室可以變成蔚藍的大海,桌椅板凳變成高聳的山峰,小伙伴們變成森林里的小精靈,黑板變成璀璨的星空,從小小的故事里,變成屬于自己的戲劇世界。就教育而言,幫助每個人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并對其充滿信心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教育戲劇,不僅使兒童積累語言知識,還能夠使他們感知美、欣賞美、評價美,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藝術表達能力。
3 ?教育戲劇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應用
以三年級下冊 unit6 How many Story time 為例,在這個故事中,Zoom和Zip進行了一場摘蘋果比賽。Zoom摘得很快,卻不知道用東西把蘋果裝起來,最后只剩下了3個蘋果。而Zip卻很聰明地用了籃子,而且她還跟著Zoom后面,輕輕松松地就超過了Zoom。 課堂實錄如下:
Step1 熱身活動
T:Boys and girls,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播放音頻Song:《One, Two, Three, Four, Five》
,和學生邊做動作邊齊唱。小組之間互相比賽,表演的最好的組為優(yōu)勝組。)
Step2 討論與練習
T: Zoom and Zip have a race, too. What do they do? Let’s watch the story. (播放故事視頻,學生認真觀察)
T: They have a race about apples. Who won? Who is number one? (啟發(fā)式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回答)
S: Zip won.
Step3 計劃與呈現(xiàn)
T: Let’s watch the story again. Follow it, please.
T: Let’s read the story. Boys will be Zoom. Girls can be Zip. Let’s read it. (重復練習,掌握語音語調)
T: Now, let’s try to act the story out.
T: Who wants to be Zoom? Who can play Zip?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同時提供圖片和場景道具等,讓學生表演,注意學生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
Step4 反思與討論
T: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T: Who is your favorite actor/actress? Which scene do you like best?
在熱身活動Let’s sing中學生要唱的是一首經典的歌曲《One, Two, Three, Four, Five》。它具有故事性,又很押韻。首先播放相關的歌曲視頻使學生理解其表達的意思,再讓學生一起演唱。在演唱的過程,學生可以熟悉1—10十個數(shù)字的表達,同時伸出手指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中的情節(jié)。通過唱歌以及小組競賽的方式來進行暖身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們盡快消除上課的緊張壓力,增進同學們的想象力和團隊默契,為稍后的活動做出準備。在教育戲劇中,離不開團隊合作。每個學生都作為一個團隊中的一份子,彼此都在各自行動,然后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小組的每個成員都依賴于促進信任和接受的另一部分。
由比賽這一話題串接起下一環(huán)節(jié)與故事,讓學生自然接受的同時,產生閱讀的欲望。三年級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限,而這個故事語句簡單,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容易。再次播放故事,認真跟讀,感受不同人物的音色并嘗試模仿,在此時善于利用提問和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對于語音語調的掌握。在黑板上展示角色,通過多媒體提供背景音樂,同時做好角色分配,一人扮演zoom,一人扮演zip, 通過相關的道具和服裝幫助同學們盡快進入角色。教育戲劇學習本質上是一種重構。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被放在一個新的角度,通過扮演一個角色就是把自己從隱含的理解中分離出來,要求修改、調整、重塑和重新調整已經持有的概念。例如學生在扮演zoom時,要記得自己是一頭高大的棕熊,走路時可能搖搖晃晃,愛吃水果但是頭腦有些笨笨的,丟三落四。而zip更加聰明機靈,她體型小巧,走路總是一蹦一跳,頭腦聰明,還要在手臂上跨個精致的竹籃撿蘋果。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獲得一種全新的體驗,然后通過討論與反思部分來重新審視自己的體驗。此外,引導學生對于果園進行觀察,理解不同動物和不同景色的美,促進和發(fā)展學生美育水平,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通過組織學生認識和有意識地去理解不同景色、動植物,引導學生進行欣賞,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幫助學生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好。通過教育戲劇的運用不僅可以促進了美育水平的提升,同時強化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美感。
對任何一位教師而言,在帶領教育戲劇活動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教師與學生”或“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一種彼此信賴且尊重的關系。(林玫君,2015)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徹底變革了原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觀念,對新時期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實踐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在教育戲劇中,教師要多采用接納、信任和鼓勵的語句來減輕學生的焦慮,增強表演的自信心。其次,教師要積極的接受和悅納學生真實的情感和想法,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有些學生不愿上臺表演或者不喜歡自己的角色,此時教師需要紓解學生的不良情緒,鼓勵愿意上臺表演的同學先去表演,以此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教師入戲也是在課堂中開展教育戲劇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快的將學生帶入到故事情境中去。筆者在戲劇扮演了一棵蘋果樹,手臂變成粗壯的枝椏,用綠色的藤蔓裝飾身體,讓zoom來樹下摘蘋果,搖身一變成為故事中的角色,為戲劇表演增添了一些活力,更多的同學產生愿意上臺表演的意愿,并且涌現(xiàn)出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新想法,例如阻止zip在后面撿蘋果的小鳥,又或是聰明的zoom找到保護蘋果丟失的能力等。因此,教師在實施教育戲劇時,也應該注意把握教師角色,增強課堂的把控能力。
結 論
綜上所述,將教育戲劇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教育戲劇是充滿魅力、寓教于樂并且潛力巨大的教育形式(徐俊,2017),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教育戲劇,可以幫助學生在教育戲劇中找尋自我,促進口語能力的發(fā)展,以及增強對于藝術美的知覺與感悟。教育戲劇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上使用教育戲劇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體驗式的學習,在生生、師生之間形成一種紐帶,在戲劇中發(fā)揮自己和團隊的力量,并以自己的能力發(fā)展決策和感知等技能。課堂上使用教育戲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認知思維能力,促進口頭和書面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楊曉彬. 教育戲劇的功能及其應用策略[J]. 戲劇文學, 2018, {4}(07):133-137.
[2] 張曉梅. 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意識,提升美育鑒賞能力[J]. 智力, 2021, {4}(03): 53-54.
[3] 林玫君. 《兒童戲劇教育的理論與實務》[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5.11:66-69.
[4] 徐俊. 關于教育戲劇的語詞、定義與劃分的再思考[J].基礎教育, 2017, 14(06):51-57.
作者簡介:劉書含(1997—),女,漢族,山東臨沂市人,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