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甜
摘要: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教育階段必須要關注的重點問題,高中生物這門學科中蘊含非常豐富的內容,在培育核心素養(yǎng)上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基于此,針對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方式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視角;高中生物教學;勞動教育;滲透
在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中,勞動教育是一個重要渠道,這是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勞動教育,能夠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之成為有擔當、有責任的公民。在時間的發(fā)展下,勞動教育被慢慢邊緣化,導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喪失,由此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品行問題,在核心素養(yǎng)實施的大背景下,需要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作用,基于核心素養(yǎng)來打造全新的勞動教育模式。
一、在生物學科中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在新時期下,高中教育需要做到“立德樹人”,滲透勞動教育。通過勞動來培育學生的道德和品格,能夠使學生成為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接班人,具備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要求學生從實踐層面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可以自覺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這是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也是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客觀要求,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充分將其落到實處,讓學生具備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勞動價值觀,掌握良好的勞動技能,這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個人發(fā)展的有益渠道。
二、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滲透
(一)挖掘生物史教學資源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關于生物學家探尋生命本質的研究史,反映了科學家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艱辛歷程,在生物教學中挖掘科學史,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意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養(yǎng)成吃苦耐勞的良好品德。比如,在授課時,可以為學生講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案例: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遭遇了極其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人吃不飽飯,學農出身的袁隆平認為自己應該肩負起救國責任,于是,他走上了研究雜交水稻的道路,他的一生,有80%的時間都是在農田中度過的,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講解關于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內容時,引入袁隆平的重要事跡,為學生講解真實案例,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內涵,加深知識改變命運的認識,從而顯著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聯(lián)系生產與生活實際
將高中生物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可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習的趣味、生動,激活其學習的內驅動力,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在授課環(huán)節(jié),可以以教材內容作為出發(fā)點,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yè),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通過學生交流和評價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生物知識用于日常勞動實踐中,在體會勞動快樂的同時,對課本中的知識內容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勞動意識。
比如,在講解關于細胞呼吸的相關內容時,即可為學生引入“葡萄酒釀制”“酸菜腌制”“自制酸奶”“制作蛋糕”等案例內容,在講解了這些內容之后,為學生布置實踐作業(yè),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家中設備條件來自選上述案例進行制作,在自主操作、動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理論內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學生的這種實踐活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總結失敗的原因,積累成功經驗,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勞動能夠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勞動認知,補齊他們的學習短板。
(三)發(fā)揮拓展實驗教學的作用
生物這門學科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實驗,實際上也是親身勞動的過程,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諸多實驗,學生對于實驗內容具有濃厚的興趣,通過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主動動腦、動手的好習慣,提高其對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除了課堂上必須要求完成的實驗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訴求為他們布置課后實驗、課前實驗,由學生來自主完成。比如,在講解關于“植物生物素的發(fā)現(xiàn)”內容時,可以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的實驗,用玉米種子、辣椒種子作為實驗材料,模仿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將實驗結果拍照、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中,由教師以問題串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狀況,結合教材內容來講解知識,這種多元化的實驗呈現(xiàn)方式,讓學生對生物內容產生積極的情感,在實踐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使之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三、結語
在生物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勞動教育內容,可以讓學生在體會動手樂趣的同時,潛移默化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不管對于學科學習還是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都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意義,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要深刻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優(yōu)化改革,豐富實驗教學內容,探索將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最新途徑,從而最大限度提升學科教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曹彬.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勞動教育的滲透[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20(1):49~50.
[2] 胡君進,檀傳寶.勞動、勞動集體與勞動教育--重思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的內容與特點[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2):40-45.
[3] 周德文.學校有效開展勞動教育淺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7(10):80.
[4] 卓晴君.勞動教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工程[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7(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