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送嬌 潘裕芬 張麗霞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 516001
術后留置引流管在腹部外科中應用較多,引流管既可用來判斷術后引流情況,又可作引流術后腹腔內積液,引流管的護理是一個重要問題,普通腹帶目前被廣泛用于腹部手術后,但普通腹帶會導致增加切口壓力,作用點不集中,效果不理想〔1〕。部分造口患者術后,既有腸造口,又有腹腔引流管,普通腹帶功能單一,不能起到一帶多用的功能,該科新研制的自制改良式多功能腹帶能同時滿足以上需求,不僅更有利于觀察造口黏膜,同時對造口底盤起到承托作用,造口袋固定效果更佳,避免了腹帶對造口造成壓迫,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腸管壞死,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3〕?,F將多功能腹帶在腹部外科的臨床應用及護理方法和效果分析報告如下。
選擇該院自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腹部手術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腹部手術適應證,②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②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溝通障礙和精神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7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術后使用普通腹帶進行干預,即采用傳統(tǒng)的布質多頭腹帶或彈力粘性腹帶對引流管進行加壓包扎固定。研究組術后使用多功能腹帶進行干預,多功能腹帶制作和應用方法為:多功能腹帶主要由雙層高彈力純棉針織布制作而成,分別在AB、CD、EF 三條線中加入魚骨,起到支撐腰部作用;腰帶右側正面縫制魔術貼毛面,在魔術貼與AB中間靠下開一個直徑為8 cm的造口,并在兩層布中間夾一層較為硬挺的無紡襯布,造口下面加一塊30 cm×15 cm的長方形墊布;從AB至腰帶左側之間夾加三條4 cm寬的松緊帶,并分別輯線固定松緊帶與面底布;腰帶左側底面縫制魔術貼牙面;腰帶的整個邊緣用包邊處理,最后在AB左側三等分位置開兩個長4 cm的小口,用于穿出引流管,固定于腹帶底端子母扣上。兩組患者使用腹帶期間,護理人員還需采用通俗的語言對患者及家屬講解放置引流管和應用腹壓的目的、注意事項等,并嚴格對引流管進行消毒和監(jiān)測引流管內液體的顏色、性質、量變化情況,發(fā)現異常及時上報給主治醫(yī)生。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脫管率、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舒適度評分(采用Kolcaba的舒適狀況量表評估,總分28分,得分越高代表舒適度越高)、傷口疼痛度評分(采用數字分級法NRS評估,總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顯著)、生活自理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越強)及對腹帶干預效果的總滿意率,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患者對腹帶干預效果的滿意度評價,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評價標準,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脫管率、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脫管率及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舒適度評分、生活自理評分比較,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傷口疼痛度評分比較,研究組患者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舒適度評分、傷口疼痛度評分、生活自理評分比較(分,
對腹帶干預效果的總滿意率比較,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腹帶干預效果的總滿意率比較〔n(%)〕
造口術是結直腸外科最常用的治療術式之一,如相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行造口術治療的患者數量高達100萬〔4〕。該術式主要是在患者腸管的一端或兩端引出到體表處作一個切口,以輸出腸道內容物,保護遠端腸道口的損傷或吻合,從而改善結直腸疾病病情或促進患者疾病痊愈。雖然,造口術對結直腸疾病具有確切的治療效果,但是,也有研究證實,其易引發(fā)患者術后出現較多的并發(fā)癥,如有資料顯示,造口術后約有21%~71%的患者會發(fā)生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并發(fā)癥〔5-7〕。為降低造口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臨床常會在術后采腹帶對患者造口進行包扎,以促進切口張力降低,這樣不僅能降低患者切口開裂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同時還能防止切口滲血或出血,并使切口部位疼痛減輕,從而有助于切口愈合和提高患者術后機體的舒適度〔8〕。此外,利用腹帶包扎造口,在腹帶的保護下,還能使患者盡早在病床上進行相關鍛煉,不僅有助于增強其胃腸功能,同時還能促進其心肺功能逐漸恢復,從而能為其術后康復奠定良好的基礎〔9〕。基于此,腹帶目前被廣泛用于腹部手術后,但是,既往臨床在術后使用的腹帶多為常規(guī)普通腹帶,利用這類腹帶加壓包裹切口,雖能對造口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從而能減少患者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但是,普通腹帶型號單一、作用點不集中和固定不牢,不僅會增加患者腹帶束縛的不適感,同時還會增加其造口缺血性壞死發(fā)生概率,這些問題輕則增加患者術后機體痛苦,重則威脅其生命安全,因此,就需要臨床積極對傳統(tǒng)普通腹帶進行改良〔10-13〕。
鑒于腹帶在腹部外科術后具有重要重要的應用價值,而傳統(tǒng)普通腹帶又存在較多的應用缺陷,我科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新型腹帶研究中,經努力,新研制出一種自制改良式多功能腹帶,該多功能腹帶主要采用松緊帶和尼龍搭扣的固定方法,一改常規(guī)腹帶的別針固定形式,既能提高腹帶的抗變形性和承重性,而且不會在使用更換的過程中不慎刺破引流管、傷口或床墊,實現了一帶多用的功能(造口袋的放置,引流管的固定)〔14〕。比較于普通腹帶,我科自制改良式多功能腹帶也更具人性化,如腹帶左右下緣各縫制兩個紐扣,方便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懸掛引流袋及引流球,并且,該腹帶中還加入了魚骨,可起到支撐腰部作用,從而能提高患者機體舒適度。另外,腹部造口術患者圍手術期使用改良式腹帶更有利于觀察造口黏膜同時對造口底盤起到承托作用,造口袋固定效果更佳,避免了腹帶對造口造成壓迫,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防止腸管壞死,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二次手術的風險〔15〕。
本研究中,對兩組腹部手術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分別在術后使用普通腹帶及多功能腹帶進行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脫管率(1.33%)、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33%)顯著低于對照組(16.00%)、(13.33%),研究組患者傷口疼痛度評分(4.22±0.56)分顯著低于對照組(7.09±1.15)分,研究組患者舒適度評分(24.17±3.08)分、生活自理評分(87.18±3.94)分及對腹帶干預效果的總滿意率(98.67%)均顯著高于對照組(15.26±2.55)分、(51.26±1.43)分、(88.00%),與夏曉丹〔16〕研究報告中得出的自制改良式多功能腹帶組患者對腹帶干預效果的總滿意率(98.67%)顯著高于普通腹帶組(85.33%)結論基本一致,說明在腹部外科中對腹部手術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使用多功能腹帶進行干預,不僅能有效降低患者脫管率和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還能減輕其切口疼痛,并提高其機體舒適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從而能提高其對腹帶干預效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多功能腹帶在腹部外科的臨床應用顯著,值得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