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菁
摘要:數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其中所含的一些理論知識、概念知識、運算知識,對學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常常采取“灌輸”、“填鴨”的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教師應深刻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善于運用新課程改革后涌現出來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多樣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切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的深入開展,為改變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并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理論基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初級階段,對學生來說有著特殊的重要性。鑒于此,教師應緊跟新課改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切入點,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為落腳點,結合新型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優(yōu)質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利用問題導入,營造濃厚探索氛圍
要培養(yǎng)小學數學課堂學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須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是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結合教材數學知識點來設置、提出數學問題,營造一種積極探索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形象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聽、視感覺,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探索的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時,本課程的知識點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運算能力來學習,探求分數運算中的知識點。秉承“利用問題導入,營造濃厚探索氛圍”的教學理念,我先采用語言導入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問題式課前導入,即“小花畫畫用了3/4個小時,比練字多用了1/6個小時,那么畫畫和寫字總共用了幾個小時?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這個問題,為什么?”受問題導入的影響,學生對“分數加減法”知識點有較強的探索興趣,由于學生雖然知道計算的方法,但是對表達出來用什么方法、為什么還不太了解。這樣,同學們就在問題導入的影響下,對本課的知識點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尊重課堂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引導學生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鑒于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趣味教學、情境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習“確定位置”時,本課程的數學知識點能培養(yǎng)辨認方向、確定位置的能力。我首先引導學生發(fā)揮探索意識,對教材中的實例部分進行探究,作為認識“位確定位置”知識的開始。通過學習,同學們認識了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以及東偏南30°等新名詞,從而對求知產生強烈的渴望。并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認識新名詞與相關理論內容,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主動探索未知知識,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引入生活元素,培養(yǎng)學以致用意識
數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為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促進學生探索欲望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吧罨虒W”,是指在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中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拉近課堂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生活的元素,促進學生代入感的提高。此外,生活元素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教過的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以致用的意識。
比如,“長方體(一)”這部分課程知識點,不僅檢驗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觀察力,而且還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便于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我首先運用教具為學生擺放了一個由長方形搭建而成的物體,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看,說一說長方體和長方形的異同點。然后,我會注重引入生活元素,列舉生活中的長方體,如紙箱,然后讓學生基于對長方體的認識,說出生活中的長方體,如:手機、橡皮、書本、文具盒等,這些都能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融入生活的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融合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力“法寶”。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景教學,給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增強。還是以“長方體(一)”這部分課程知識點為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能展示動圖的優(yōu)點,為學生動態(tài)化地顯示出長方體長、寬、高,展開與折疊等內容,使學生對其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然后指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自主性,結合多媒體所表現出來的內容進行深入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結果表明,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顯著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欲,并有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一直以來都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力手段,是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再激發(fā)學習興趣,輔以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提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魏建珍.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21-122.
[2]張會梅. 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