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菲菲
【摘要】合作學習是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一起達成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更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筆者將結(jié)合具體教學案例進行闡述和分析。
【關(guān)鍵詞】小組合作;語文教學;交流討論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建立策略
(一)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分組
教師在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基礎(chǔ)上,對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劃分。每個小組大概在6人左右,教師應在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別、性格、興趣愛好、成績高低以及課堂表現(xiàn)等后進行分組。分組時,優(yōu)生和學困生比例要均勻,盡量使每個學困生均有優(yōu)生進行輔導,并在小組內(nèi)形成相互競爭的氛圍。
(二)進行合理的角色分工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牽引下,大部分學生思維能力得以不同程度地提升,但也難免有部分學生僅僅是湊熱鬧。因此組內(nèi)成員要有各自的分工,每個小組都要確定討論過程中的協(xié)調(diào)員、記錄員、資料員、發(fā)言人等。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組內(nèi)成員角色要互換,要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合作氛圍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學生之間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主張,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互助的關(guān)系,學生可以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疑惑。
二、三元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借助小組合作,交流心得
預習環(huán)節(jié)往往易被忽略,致使學習效果不容樂觀。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多加重視,即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課前預習工作。教師在新授課前布置“課前小研究”,讓學生先閱讀文本自主思考,把自己的感受說給組內(nèi)成員聽,然后進行討論,交流心得。例如:在講授《趙州橋》第二課時前,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順利達到學習目標,我布置了“課前小研究”,具體問題如下:
1.課文主要內(nèi)容講了什么?分哪幾個方面講?
2.小組合作嘗試完成趙州橋簡筆畫。
3.為什么說“這種設(shè)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
4.通過查閱資料,搜集趙州橋的照片。
我發(fā)現(xiàn)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能更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且課上回答較全面、較系統(tǒng)。其他小組成員補充得也很到位。
(二)課上授課環(huán)節(jié):借助合作,注重體驗
授課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充分做好備課工作,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無疑,小組合作的方式能讓學生在40分鐘課堂主動獲取更多知識,獲得直觀體驗。
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找重點句子、關(guān)鍵詞進行分析和說體會,最終以多種形式輸出,如小組表演的形式輸出,也可以讓學生借助插圖或圖片進行描述,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總之,借助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對知識的吸收內(nèi)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探究學習能力。
在《趙州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展示簡筆畫時,我鼓勵學生像導游一樣看著這個簡圖介紹趙州橋的雄偉。星級導游評價標準:能看著簡圖面向游客介紹;口齒清楚,無常識性錯誤;語氣合適,表情豐富。三項要求達到的評為五星級導游!小組內(nèi)互相介紹并評級。在品讀趙州橋美觀這個特點時,要求劃出寫趙州橋美觀的句子,圈出關(guān)鍵詞,并借助圖片,理解“相互纏繞、相互抵著、回首遙望”,讓學生較形象地了解趙州橋欄板上的美麗圖案。課文在介紹美觀時,先總的介紹美觀,再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具體介紹怎樣美觀,讓我們讀著感覺很生動,引導學生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最后在小組內(nèi)試著像導游一樣介紹美觀!同學們熱情很高,都想做一名優(yōu)秀的小導游呢。通過互相介紹趙州橋,同學們對文本的印象更加深刻,深深地敬佩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借助合作,拓展學習范圍
多數(shù)教師布置了課外閱讀,可是沒有設(shè)置分享的平臺,很大一部分同學并沒有將閱讀落實到位,或者的確閱讀了卻沒有與他人分享,這樣的學習是不高效的?;谶@種情況,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輸出形式可以是手抄報、班級小報、卡片、PPT、思維導圖、氣泡圖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騰出一點時間,邀請1~2個小組來分享,即通過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進一步讓學生養(yǎng)成合作的習慣。
學完《趙州橋》這節(jié)課之后,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查閱資料:
1.除了趙州橋外,我國還有哪些聞名世界的橋梁?
2.課后收集“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3.再收集龍川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制作小報。
當任務一布置下去,小組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書籍、詢問大人等多種方式開展了調(diào)查,之后,有的小組展示了“盧溝橋”,有的小組展示了“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故宮”,還有的小組展示了“龍川古鎮(zhèn)——佗城”……可見,通過齊心協(xié)力,大家收獲滿滿。合作教學法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范圍,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總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高效、合理地將合作教學法貫穿于其中,舍棄一味的講解,因為過多的講解會讓學生聽著乏味,昏昏欲睡。合作教學法則能增強學生體驗,引導學生樹立起主人翁意識,主動參與討論,獲得知識和經(jīng)驗,有利于學生初步構(gòu)建團隊意識,懂得合作的人將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周本香.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2):1.
[2]劉平.簡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1.
[3]李婷婷:淺談在新課標下語文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J].新課程(小學),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