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說說詩歌翻譯的事兒

      2022-11-10 20:43:39□丁
      文學自由談 2022年4期
      關鍵詞:格律詩譯詩漢譯

      □丁 魯

      詩歌翻譯是個值得說的事兒——在全世界都是這樣,而且在西方比在中國的問題更大。為什么呢?就因為印歐語系不便于譯詩。托我們老祖宗的福,傳給了我們這樣好的一種語言。從古漢語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我們的語言既精練又靈活。它每個音節(jié)攜帶的信息量大,使用音節(jié)非常節(jié)約,句子顯得很寬松,伸縮性大;雙音節(jié)詞語多,非常整齊;句子結構又靈活多樣。將它用于詩歌翻譯,既能完整傳達原作的詞句意思,又有充分的空間用于藝術修飾,顯得游刃有余。相比而言,印歐語詞長不等,重音位置不一,使用音節(jié)不如漢語節(jié)約。西方各語種的詩歌互譯,就很不容易;用來譯中文詩,特別是譯中國古典詩歌,更顯笨拙。中國的一首絕句,他們一般要用八行才能解決問題。

      現(xiàn)代的中國人懷揣著這樣的寶貝,但還是有一個學習使用的過程。這就涉及譯詩理論和譯詩實踐兩個方面。

      一、什么語言是詩歌譯者的第一語言?

      不論口頭翻譯還是書面翻譯,總會要使用兩種語言:一種是原文使用的語言,或者叫“源語言”;一種是翻譯成品使用的語言,或者叫“目的語言”。對于書面翻譯、特別是詩歌翻譯來說,什么是譯者的第一語言呢?

      就外譯漢而言,外語只是用于理解原作,至于表達,就得靠譯者的中文水平。詩歌翻譯就更是如此。許多著名詩人的作品,語言往往相當平易,用不著多么高的外語水平就能讀懂;至于表達,那就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譯者即使多年生活在某個外國,但在最關鍵的那一點上,總是比不上外國人的。因此我以為,漢詩外譯,基本上應該是外國人干的事兒;中國人更宜于從事的,是外詩漢譯。所以,一些人認為外語學得好,就能譯外國詩,其實并不理解這個專業(yè)的特點;恰恰相反,外國詩歌的譯者,更需要的是漢語和中國文學的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

      正因為如此,歐洲人搞文學翻譯,尤其是詩歌翻譯,往往采用特殊的辦法。過去蘇聯(lián)人譯詩,常常由懂外語的人和詩人合作,懂外語的人先按原作的詞句直譯出一個文本,再由詩人去加工。據(jù)說法國人搞其他語種的文學翻譯,是到別國設點,請當?shù)厝巳プg;即使是他們熟悉的歐洲語言,也這么做。

      二、散文翻譯和格律詩翻譯

      我們認為漢語是中國譯者的第一語言,還由于我們面對的不僅是外國詩歌,而且主要是其中的格律詩。這要從口頭語言、散文語言和詩歌語言(特別是格律詩語言)的關系說起。

      蕪雜的口頭語言經(jīng)過整理,才成為更精練的散文語言。而散文語言如果要成為格律詩語言,還得根據(jù)格律規(guī)范再次進行整理。

      自由詩使用的語言雖然比一般語言精練,但實質上仍舊是散文語言。它既不需要明確的節(jié)奏單位安排,也不需要押韻。所以在西方,說到詩歌語言,一般指的就是格律詩語言。如果我們的翻譯對象是自由詩,那就沒有必要用這么大力氣來討論詩歌翻譯問題了。

      我這么說,也許有的詩歌界朋友會不高興。但西方的事實就是這樣,經(jīng)得起調(diào)查。西方人會多種印歐語的人不少,有的國家連國語也不止一種。一般文件的翻譯,在他們那里不過是文秘工作。他們不僅研究詩歌翻譯的時候談的是格律詩,而且翻譯教科書也不像中國的那樣大談基本句型之類,說的主要就是格律詩的譯法。信不信由你。

      所以,在西方,無所謂“詩歌翻譯家”的稱號,都叫“詩人”。當年菲茨杰拉德譯《柔巴依集》而轟動西方,就是因為把它當成詩歌事件,而不僅是翻譯界的事件。

      在西方人看來,沒有詩人的素養(yǎng)(也就是沒有格律詩的素養(yǎng)),是無法勝任詩歌翻譯工作的。從這個意義來說,“詩人譯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西方人的詩歌翻譯,特別重視的是詩歌形式。為了原作詩歌形式的傳達,他們絞盡腦汁,往往因照顧格律而改動原文詞句,使詩歌翻譯形同改寫。而怎樣“改寫”才更接近于原意,就得靠詩人的能力,也得靠詩人的努力了。從這個基本事實出發(fā),才有了關于詩歌的許多說法。像詩歌的“不可譯”論,就是其中最有名的說法之一。

      對于現(xiàn)代漢語,這些難題可以說都是不在話下的。所謂“詩歌不可譯”之類的說法,在中國就沒有多大市場了。

      正由于西方詩歌的互譯重視詩歌形式,形同改寫,所以想通過譯文去還原詩歌的本來詞句,往往無法得到準確的答案。而詩歌的“轉譯”,也就是將A語種的詩歌作品通過B語種的譯本轉譯為C語種,就相當不可靠,即使是通過在西方得到公認的“好”譯本來轉譯,也是如此。

      當前中國有的詩歌界人士接過“詩人譯詩”這面旗幟,以缺乏格律詩素養(yǎng)的自由詩人身份來談“詩人譯詩”,恕我直言,是只看到了問題的表面,其結果則是張冠李戴,南轅北轍。西方人說某個詩歌譯本好,是說它雖然“改寫”卻不失原意;有的人卻以為是隨意增刪了什么,叫人家稱贊,于是就對西方名家作品大加斧削。我說現(xiàn)代有些中國人對西洋遠遠地看一眼就學起來,并沒有冤枉他們。

      以上這些,是當前詩歌界一些人所不知道、或不愿知道、或知道了而不想說出來的。但正是這些事實,才是我們研究詩歌翻譯問題的基本出發(fā)點,也是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學習和借鑒西方的基本出發(fā)點。找不到這個根子,一些言不離西方的人所有看似振振有詞、引經(jīng)據(jù)典的理論,都是不到位的,隔靴搔癢的。至于有的人把自己這套歪曲“詩人譯詩”的說法上升為“理論”,甚至反過來大罵主張通過原文譯詩的人“一聽就知道不懂行”,不過是當代的一種“瓦釜雷鳴”現(xiàn)象罷了。外國文學界少有人來批評他們,是大家不想做這種基本常識的辯論。只有我這樣的犟人說了幾句話,是不得已而為之,事后也聽到一些朋友為之拍手稱快。

      這個事件之所以令人擔憂,在于它不是孤立的個人事件,而是中國作協(xié)參與組織的一次活動。它至少標志著中國作協(xié)作為領導者、組織者的業(yè)務水平有些下滑,而且學術考量似乎已經(jīng)讓位于江湖幫派了。

      三、外詩漢譯對現(xiàn)代漢語詩歌成長所起的作用

      五四時期的語體突變,即法定的書面語言在短時期內(nèi)由文言變?yōu)榘自挘鸬揭环N釜底抽薪的作用,使詩歌作者感到無所適從。再加上自由詩潮在西方興起,國內(nèi)又處于思想解放運動的熱潮中,于是催生出了中國的自由詩體。

      但自由詩一花獨放總是不夠的。以聞一多為代表的一批詩人,開始了白話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研究。而借鑒外國詩歌的經(jīng)驗,就成為一條重要途徑了。

      借鑒外國不是說說抽象道理就能解決問題的。想要使之與詩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最實際的辦法,就是詩歌翻譯。通過譯詩,既以西方詩歌原文作為依據(jù),又在譯文中學習傳統(tǒng)詩歌的表現(xiàn)方法,非常迅捷,一氣呵成。

      印歐語系的詩歌無論從語言還是從詩歌形式來看,和漢語的差別都非常大。因此西詩漢譯這件事,是不好做的。不僅要進行實踐,而且要從理論上做出總結,取得的成果才能鞏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譯本,卞之琳先生看了非常高興,在1981年寫了《譯詩藝術的成年》一文,1988年又寫了《翻譯對于中國現(xiàn)代詩的功過》。但由于中國詩歌界對許多有關問題尚未從理論上得出共識,所以這一熱潮過去之后,卻未能及時鞏固下來。

      四、提高詩歌翻譯質量的兩大關鍵

      一是譯詩質量的提高有賴于現(xiàn)代漢語詩歌格律理論的發(fā)展。

      既然外詩漢譯面對的是外國格律詩,我們就理所當然應該用現(xiàn)代漢語的格律詩體去翻譯。而“以格律詩譯格律詩”,以現(xiàn)代漢語的格律詩去譯外國格律詩,就并非多此一舉,而是必要措施了。所以,不僅現(xiàn)代漢語詩歌格律理論的進展是提高詩歌譯文的關鍵,而且回過頭來,外詩漢譯的實踐又促進了白話詩格律理論的發(fā)展。

      五四以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現(xiàn)代漢語詩歌至今未能建立起一套既有科學依據(jù)又有藝術美感的,簡明而不給人以拘束的公認的格律理論。對于中國詩歌界來說,完成這一任務,是無可回避的;對詩歌翻譯界更是如此。

      二是譯詩質量的提高有賴于多種譯本的競賽。

      文學翻譯水平、特別是詩歌翻譯水平的提高,有賴于“重譯”;而多種譯本的出現(xiàn),是文學翻譯、特別是詩歌翻譯成熟的標志之一。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本是無須多說的,正如“轉譯”是一個民族的翻譯工作還不發(fā)達的標志之一。試想,面對一個A語種的作品找不到譯者,只有懂B語種的人,只好通過B語種的譯本去翻譯,這個民族的翻譯水準能有多么發(fā)達呢?——這些淺白的道理,如今還需要不厭其詳?shù)亟忉?,而且是對詩歌界一些重要人士去解釋,說明“文革”對我國文化的破壞有多么大了。

      五、有關的政策問題

      一是應該重視外詩漢譯。

      當前的文學翻譯政策重視漢譯外,這自有其道理。但詩歌翻譯應該說屬于特殊情況。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這個榮譽歸于我們的祖先。我這么說,并不是否定現(xiàn)代中國的詩歌成績;至于當前的現(xiàn)代主義詩歌沒有多大成就,也并不是我個人的偏見。其實我是主張吸收現(xiàn)代主義詩歌中的合理成分,這從我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就可以看出來。但中國當前的現(xiàn)代主義詩潮,其作品基本上是跟風,看不到多少創(chuàng)造性;理論言必稱西方,和自己的傳統(tǒng)脫節(jié)。在西方人面前,整體上處于低眉俯首的態(tài)勢,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翻譯強調(diào)漢譯外,我們就只能將注意力集中于古典詩歌。

      可是現(xiàn)在我們最需要的恰恰是白話詩歌的建設;而為了建設白話詩歌,又恰恰需要通過外詩漢譯來實踐,并作出相應的理論探討。因此,文學翻譯的重視漢譯外,在詩歌領域應該區(qū)別對待,對外詩漢譯應該多開一些綠燈。

      二是應該鼓勵多種外國詩歌譯本的競賽。

      改革開放以來,文學翻譯曾出現(xiàn)不正常的泛濫。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下,大家都來搞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譯者編者往往并非學有專攻,譯本也常粗制濫造,浪費人力物力,當然應該反對和制止。

      但對于嚴肅的詩歌譯本的競賽,政策上應采取鼓勵態(tài)度,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既然外詩漢譯對于現(xiàn)代漢語詩歌的建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其質量的提高又有賴于重譯,對外詩漢譯的重譯本就同樣應開綠燈,予以區(qū)別對待。

      現(xiàn)在的文學翻譯獎項不接受詩歌的重譯本申報,是不正確的。這種政策的制定者,并不了解詩歌翻譯專業(yè)。面對嚴肅的外詩漢譯者和嚴肅的譯本,我們應采取歡迎和鼓勵的態(tài)度。其實,真正認真的、有水平的譯者,是有學術榮譽感的,是不會剽竊他人成果的。拿我自己來說,參看同行的成果,一般是在譯文完成之后,目的是在和已有的譯本偶而出現(xiàn)雷同時修改自己的譯作,以避免抄襲的嫌疑。當然,出現(xiàn)疑難時學習同行的經(jīng)驗,也是一種情況;不過有時也校對出其他譯本的一些誤譯。這些都屬于正?,F(xiàn)象。

      不鼓勵多種外國詩歌譯本的競賽。在名著大都已有譯本的情況下,有關政策就會引導譯者去走偏門,尋找并非名著的作品之類來翻譯。已有譯本的名著,翻譯質量就再也無法提高。而且一有譯作獲獎,其他譯者就不會再去為提高它的翻譯質量下功夫,所謂“競賽”也就無從談起了。這種評獎產(chǎn)生了為翻譯界立標桿的作用,一個譯作得獎,就堵死了提高的門徑??稍u委集體有沒有評審詩歌翻譯的資質呢?

      至于其他方面,像在大學開設詩歌翻譯專業(yè),本來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在現(xiàn)代漢語的詩歌格律理論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也沒有被大家掌握之前,這還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已。

      六、關于中國翻譯理論的構建

      翻譯學科構建的要點,在于抓住綱。什么是翻譯學科的綱?就是漢語和其他有關語言的不同。在此基礎上,重點解決幾個大的區(qū)別:第一是書面翻譯和口頭翻譯的區(qū)別,在重點研究書面翻譯的基礎上,說清口頭翻譯的特點;第二是外譯漢和漢譯外的區(qū)別;第三就是在書面翻譯中說清散文翻譯和詩歌翻譯的區(qū)別。

      如果沒能抓住這個綱,就會出現(xiàn)看似詳細、實為繁瑣的八股和教條。無論是從作品時間來分類,還是從文學潮流來分類,抑或是根據(jù)一些外國專家從研究印歐語互譯建立的理論流派來分類,都難以說清漢語翻譯問題的本質。

      七、感言

      說到這里,似乎該講的話都講得差不多了。但又感到言猶未盡。

      我又想起了卞之琳先生對詩歌翻譯事業(yè)的關心。當年我知道他身體不好,又忙于整理自己的舊作,我在北京的時候就很少去拜訪。調(diào)回老家之后,也很少打電話去,免得打擾了他。記得先生去世前的幾年,我有一次去電話問候,他在話筒里的聲音已經(jīng)顯得很蒼老。只記得他絮絮地說著那些似乎說了許多遍的老話,好像一點也不想放下話筒。我怕影響他休息,最后才不得不和他告別。這也是我和先生最后一次通話了。他對中國詩歌和對晚輩的關心,至今仍舊留在我的記憶中,雖然如今我已經(jīng)完全想不起他談了些什么。

      聞一多先生之后,何其芳、卞之琳先生代表了白話格律詩倡導的第二階段。卞先生仙逝之后,他和何其芳先生曾經(jīng)關心過的一些先生健在者固然還有,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許多人都已經(jīng)玉樹凋零了。常和卞先生接近并曾在譯詩問題上聆教的晚輩中,現(xiàn)在似乎剩下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即使是注重于傳達原作格律形式的譯者,也還是各有各的做法,少有交流討論的機會,也還沒有形成共識。“文革”在人才青黃不接方面所起的作用,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得非常明顯。先生享壽九十,如今我也快到這個年紀,怎么把前輩的詩歌火種接過來、傳下去呢?每當想到這里,我就覺得有副很重的擔子壓在身上。

      好在關心祖國詩歌的年輕朋友很多。他們富于事業(yè)心,精力充沛,是中國詩歌的希望。我的一些文章在《文學自由談》發(fā)表之后,往往引發(fā)討論,而且越來越熱烈?!断忍觳蛔?、后天失調(diào)的中國新詩》一文,更是受到關注。高興之余,我把一首近作獻給了大家。只是由于留言寫得太晚,讀到的朋友比較少,因此這里另將一首舊作獻上——

      退休之后沒有了日常工作,接觸的人少,又沒有外出活動的能力,生活面非常狹窄。除了憶舊和感受退休生活之外,就剩下“死”這個永恒的主題了。作品的格調(diào)自然高不到哪里去,真是沒有出息。這兩首是用我自以為的白話格律詩體寫的,不知道寫法合不合適。至于內(nèi)容,這首似乎像是穿越的樣子,也有點現(xiàn)代派的味道吧?可見是否格律詩和是否現(xiàn)代派作品并沒有什么矛盾。使用格律詩體的現(xiàn)代主義詩人,最有名的是俄羅斯的帕斯捷爾納克,但他的作品是出名地難懂。但我并不追求難懂,可見現(xiàn)代主義作品也并不是一定要寫得那么佶屈聱牙??傊?,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吧!

      猜你喜歡
      格律詩譯詩漢譯
      格律詩倒裝略說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2:32
      《李爾王》漢譯的序跋研究
      曲是新格律詩繼承傳統(tǒng)和融匯當下的紐帶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28
      英語否定詞的分析與漢譯
      譯詩“三美”與國學經(jīng)典英譯的美學問題
      文教資料(2019年24期)2019-01-07 06:24:04
      西方譯學術語的漢譯現(xiàn)狀與思考
      描寫規(guī)范理論在徐志摩譯詩作品中的體現(xiàn)
      人間(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39
      談談柯爾克孜語中“bay”、“-bay”和“bek”、“-bek”的漢譯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7
      霍克思譯《紅樓夢》詩詞的詩學觀照——從兩首譯詩說起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4
      自由詩與格律詩之間
      淄博市| 普兰县| 曲靖市| 龙胜| 定安县| 安达市| 正安县| 高邑县| 新平| 林周县| 镇康县| 孟连| 礼泉县| 抚松县| 吉首市| 德格县| 祥云县| 甘谷县| 青铜峡市| 高阳县| 托克托县| 铁岭市| 古浪县| 镇巴县| 乐都县| 延长县| 桐梓县| 乌拉特前旗| 庐江县| 嘉定区| 遂川县| 土默特右旗| 隆化县| 上饶市| 苏尼特右旗| 图们市| 祁连县| 洪泽县| 聂荣县| 汶上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