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摘 要:現(xiàn)如今,隨著我國教育的加快發(fā)展,小學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它的實踐是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認識能力及理解能力。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在課堂上被各種新鮮事物所吸引,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從而影響其學習效果?;诖?,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教學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特點,以激發(fā)興趣為出發(fā)點,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完成對其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啟蒙教育時期,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打破常規(guī),不僅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講解,還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得到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創(chuàng)造力、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在閱讀課堂上幫助他們積累語言分析經驗、語言創(chuàng)作經驗,促進全體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實現(xiàn)基礎教育目標。
1讀寫相融,積累語言要素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不只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理解語文篇章、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要素,只有學生具備充足的語言和文字儲備,才能正確地解讀和分析文本內容、感悟文本思想?;谝陨戏治?,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相融的閱讀教學策略,以課程標準和小學生的實際閱讀實力為準則,在教材中選取重點篇章展開示范性閱讀教學活動,從解讀標題、分析導語、理清文本架構等多個角度,帶領學生明確文本的主要內容,在做好初讀活動后,教師便可要求學生利用劃線法、標點法等閱讀方法,記錄文本中巧妙的語言表達方式和優(yōu)秀的字詞、語句等,并將其摘錄在特定的積累本上,以此完成語言積累的任務。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按照不同的體裁對積累本上的內容進行分類,如“適合用在散文中的語言要素”“適合用在小說中的語言要素”等,在做好分類工作后,學生便能按照不同的類型儲存和記憶語言知識,以便他們在寫作時能夠即時調取相關的語言素材。待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根據(jù)單元教學的主題,為學生布置主題相似、體裁相同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將積累的語言素材運用在寫作中,如此,學生的語言素材儲備量會不斷擴展,他們的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2激發(fā)學習興趣,全面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基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課堂上很難有一段長時間的注意力,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而興趣是改變學習態(tài)度的關鍵所在,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注重于語言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審美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時常感覺教學內容枯燥,學習興趣也隨之逐步降低,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樣的話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很難形成。因此,語文教師更應從學生認知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用巧妙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課文《鳥的天堂》時,教師可利用現(xiàn)代化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中國瀕臨滅絕鳥類的圖片及相關視頻,同時為學生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并向學生講述該歌曲背后的故事,是一個年輕女孩為了保護瀕危的丹頂鶴而犧牲的故事,以此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動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深刻地領悟到為了保護瀕危動物不畏犧牲的精神。另外,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優(yōu)美語句,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此激發(fā)學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其情感感知能力。
3選擇豐富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
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提高語言文字審美與鑒賞能力的過程,他們可以從不同側重點分析作者創(chuàng)作特點、創(chuàng)作思想,了解到作者的情感變化,從而更好地分析作文內涵。在課程構建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擴大教學范圍,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索材料,包括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經歷等,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強化教學效果。然而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過于重視對生字生詞、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以此提高學生基礎能力,但是容易適得其反,學生在枯燥課堂環(huán)境中無法集中注意力,難以將所學知識完全內化。課改期間教師需以教材為立足點,靈活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選取有利于教學的帶有鮮明感情色彩、內容豐富的輔助教學材料,可以是文化小故事,也可以是美術、音樂作品,還可以是影視資料,這樣從根本上擴大了學生對課文的鑒賞空間,他們可以從更深層次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變化、情感狀態(tài),也能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與此同時,多元材料的展示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他們會自由表達觀點,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fā)對課文進行不同的解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審美能力,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結語
在當代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應善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喜好及興趣,還要促使學生深層次思考文本,接納文本內容,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并與作者情感實現(xiàn)共鳴,從而陶冶學生情操。閱讀,不只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也是學生增強判斷能力及辨別事物能力的有效舉措。因此,要常抓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熱愛閱讀活動。
參考文獻
[1] 張洪飛.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語文課內外,2020(14):246-246.
[2] 楊德敏.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32):43-44.
[3] 郭佩玲.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家長,2019(17):164-165.
[4] 李作芳.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4):5.
[5] 陳美貞.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