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

      2024-05-12 08:09:37劉建欣
      關鍵詞:分析問題研究方法漢語言文學

      摘? ? 要: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本科生科研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亦是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及對象,采用文本解讀法、體系建構法、比較分析法、生態(tài)還原法、交叉研究法等科學的研究方法,進一步整合材料,分析問題,從而達到綜合運用、活學活用的目的。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本科生;分析問題;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4)05-0021-03

      科學研究始于問題。問題意識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研究興趣,是科學研究的內在動力,更是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礎。一個有價值、有意義問題的提出固然開拓研究的視野,甚至可以開辟出新的研究領域,而分析問題的能力更是問題得以解決的關鍵步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胡適講:“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如何分析或證明自己的觀點,就要求本科生運用科學研究方法整合材料,建立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更高質量、高效率地分析、解決問題。筆者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為例,探索其適用的分析問題基本方法,以期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基本素養(yǎng),為其更快進入學術研究提供路徑與方法的有益借鑒。

      一、文本解讀法

      文本作為最重要且最基礎的文獻材料,是本科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基石。一般來說,文本解讀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已有材料的重新解讀,二是對新材料的分析。這種方法往往對問題的分析及解決有直接且重要的助益。

      對已有材料的重新解讀,往往是在本科生所熟知的材料中發(fā)現(xiàn)前人所未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規(guī)律,從而達到以舊為新、推陳出新的目的。杜桂萍教授曾指出,戲曲批評中論及元曲時往往涉及“金、元本色”“金、元風格”等話語,“金”與“元”常常處于同一話語體系,作為元曲共同體的面貌出現(xiàn)[1]。這就是以往學者沒有關注到的問題,是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現(xiàn)推陳出新的視角。又如,有學者對中國古代曲譜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仙呂人雙調”五字本是【桂花遍南枝】一牌的部分釋文,把它作為南曲宮調是由文獻傳抄中的訛誤所致,所以其所轄牌調應悉數(shù)歸入雙調[2]。正是通過對文獻的重新考證,得出了新的觀點、新的結論,獲得了重要的學術成果。

      對新材料的分析是建立在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這一基礎之上。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往往能重新解讀一位作家,重新定位一種文體,重新認識一種文學現(xiàn)象,可以補充現(xiàn)有研究的不足,甚至是推翻學界已有定論。如山東圖書館收藏的王士驪《幔亭公漫錄》鈔本是未見人引用的記載王士禛暮年生活的重要史料,為人們了解王漁洋晚年的生活及其師門關系提供了豐富的細節(jié),實是補傳記之缺[3]。廖可斌教授對新編《稀見明代戲曲叢刊》中收錄的包括46種海內孤本在內的80 種稀見戲曲進行分析后認為,晚明戲曲呈現(xiàn)出“戲劇化”的傾向,明末清初蘇州劇作家群和李漁的戲曲理論、戲曲創(chuàng)作取得的重要突破是戲曲藝術總體發(fā)展趨勢下的必然結果[4]。

      當然,廣義的“文本”還包括與文本文獻相關的文物材料。比如《張協(xié)狀元》作為南戲早期的戲曲文本,其編劇時代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楊棟教授利用磁州窯器物上的金元詞曲調牌,結合劇本中的系列內證互相印證闡發(fā),指出劇本中與元曲本生曲的同名曲調來源于北曲,對學界一般認為的宋代編劇說提出質疑,將《張協(xié)狀元》的創(chuàng)作時期定位在元初[5]。這一論斷的提出也引起了學界廣泛的關注,對新材料的解讀也為戲曲研究與問題的重新思考指出了新的方向。

      在文本解讀過程中,特別要注意把握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的特點,從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復雜性出發(fā),凸顯其獨特的專業(yè)魅力,重視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的表達。比如,法式善的懷人詩作題材內容蘊含著詩史之精神,組詩的形成除了詩壇創(chuàng)作風氣的因素外,亦離不開法式善自身的個性情懷與仕宦經歷的影響[6]。

      二、體系建構法

      中國古代文學所研究的對象從上古一直延續(xù)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在這漫長的歷史中,曾經出現(xiàn)一代又一代的杰出文學家和數(shù)不清的優(yōu)秀作品,出現(xiàn)了各種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了各樣的文學現(xiàn)象、文學潮流和文學理論,內容極其豐富。如何將這些作家和作品納入到整個古代文學的體系中,這些作家和作品在古代文學體系中占有什么樣的位置,發(fā)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對前后時代有什么樣的影響,在當時是什么樣的表現(xiàn)形態(tài)等,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重要問題,亦是進行問題分析的重要方法。

      體系建構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一是對一種文體體系的整體建構,如對明清戲曲創(chuàng)作和理論進行分析后認為,其中存在著較明顯的“宗元”觀念,也就是說,將元曲視為文體的最高標準和典范形態(tài),以之建構戲曲話語范式,指導新的創(chuàng)作,審視戲曲史現(xiàn)象?!白谠庇^念不僅表現(xiàn)形式多樣且復雜,其亦深刻地影響了戲曲的創(chuàng)作、文體的變遷、理論特性的生成乃至發(fā)展走向[7]。

      二是對一個作家、一部作品、一個流派在文學史中地位的建構。比如關于王國維的戲曲研究,學界歷來關注較多,評價王國維在整個戲曲批評體系中的位置是個重要問題,這有助于全面把握王國維的戲曲思想。學者們在經過對王國維及其前后時代的戲曲評論進行研究后表明:王國維以元雜劇的研究為基礎,構建了戲曲研究的現(xiàn)代學術觀念,完成了中國古典戲曲的現(xiàn)代學術轉型,也促成了現(xiàn)代戲曲研究格局的形成[8]。

      三是對一種文學現(xiàn)象、文藝思潮、文學批評在文學史、批評史上的建構。如有學者總結了明代萬歷年間傳奇的批評與創(chuàng)作中存在著“雅俗并陳”的曲辭觀,推進了傳奇曲辭由雅俗分裂到雅俗融合的轉化,助力了明末清初傳奇鼎盛局面的到來?!把潘撞㈥悺钡那o觀亦具有獨特的理論價值,在戲曲史上有重要而特殊的意義[9]。再如,有學者以吳中文人計東、顧有孝、潘耒、吳兆騫并稱的“松陵四子”為切入點,深入考察文人并稱現(xiàn)象出現(xiàn)、演變的過程,還原文人作為獨立創(chuàng)作個體的面貌,深入闡釋文學群體之于文學、時代、文化的多方面接受與影響[10]。

      體系建構對研究對象的分析有宏觀的理解和全局意識,有助于本科生把握作家、作品,對本科生思考及分析問題,建立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三、比較分析法

      “對比”分析的比較雙方必然呈現(xiàn)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相似性,而對相似的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可以準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的特質。出于不同的“問題”及寫作預期,可以對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對不同作家表達同類思想觀念、表現(xiàn)同類題材、使用同類表現(xiàn)手法的作品進行對比,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文體的文學作家、作品、文學現(xiàn)象進行對比。具體來說,對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比較,可以明確每種版本表達的傾向,了解這個版本所在時代的文化特征,明晰這種改編的意義。比較

      《趙氏孤兒》的元明刊本后發(fā)現(xiàn),元刊本主要表現(xiàn)了孝與義的思想,明刊本則更傾向于忠的表達,這不僅是元明兩代文學思想嬗變的重要表征,也對人物形象及情節(jié)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亦引發(fā)了戲劇沖突本質及悲劇形式的變化[11]。又如,通過對相關題材及主題的作品比較,可以更明確作者的思想傾向、作品的主題及所蘊含的思想內涵。為了更好地理解《臨川夢》所闡釋的精神映照和戲曲追求,就可以從與“臨川四夢”的對比分析入手。同樣主張“情”,蔣士銓以“情正”的理念闡釋湯顯祖的“情至”理想,所稟持的風教思想和道德激情沒能使他成為湯顯祖的真正知音者,以《臨川夢》表達對湯顯祖的膜拜其實可以理解為作家自我成長的一個歷程[12]。再如,對一位作家不同體裁作品的比較可以反映出其獨特的審美理想及美學價值。關漢卿創(chuàng)作的雜劇和散曲就各有側重:雜劇面對社會生活,散曲面向心靈世界;雜劇以社會價值為主,散曲以審美價值為主;雜劇的創(chuàng)作主旨是懲惡揚善,散曲的創(chuàng)作主旨則是弘揚美質;雜劇以敘事為主,散曲以抒情為主[13]。因所比較對象通常相對具體、明確,所以比較分析法通常觀點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也因其簡單、直接、易于掌握,而成為本科生分析問題的重要方法。

      四、生態(tài)還原法

      “文學生態(tài)”是借鑒美學領域的“生態(tài)美學”發(fā)展而來,是將“生態(tài)美學”的研究方法引入到文學研究領域中,從而形成的一種適合于文學分析的新的研究方法。所謂文學生態(tài),就是文學生存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與狀態(tài)。具體來說,分兩個邏輯層面:一是文學自身的內部生態(tài),其中包括文體、題材、結構、表現(xiàn)手法、文學思潮、文學活動等。比如,《從高壓政治到“文丐奔競”——論“紹興和議”期間的文學生態(tài)》一文,將“文丐”產生的重要原因歸為“令人窒息的高壓政治”,這一高壓政治使創(chuàng)作主體銳氣頓失,在人事和輿論兩方面給文人造成巨大的生存壓力,呈現(xiàn)出集體怔忡癥和失語癥?;谶@樣的生存狀態(tài),創(chuàng)作主體大多選擇用歌功頌德、阿諛奉承之姿態(tài)來適應這種變異,創(chuàng)作了汗牛充棟的諂詩諛文[14]。二是文學的外部生態(tài),其中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文學得以生存與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丁懊垦佬小迸c清初“贈送之文”的繁榮》從清初文壇上的兩個小人物袁駿與孫默入手,他們以表彰母節(jié)和歸隱黃山為題目,以數(shù)十年之堅持,征集相關詩文作品達萬首之多,不僅成就了兩種大型主題式創(chuàng)作,還足以引發(fā)對征集過程及其相關利益訴求的思考,即作為一類特殊存在的“名士牙行”的交往特征、生存方式和人格風貌,以及他們?yōu)榉N種文學乃至文化活動牽線搭橋行為之于文學創(chuàng)作風貌、走向的影響[15]。再如明初揚州的“士商互動”、朝鮮古代詩學的接受生態(tài)等,都在文學生態(tài)的不同領域有著較大的闡釋空間[16-17]。這種對文學生態(tài)的還原,有助于本科生了解文學的內部及外部環(huán)境,擴展文學研究的視野。文學研究研究的不僅是文學本身,還包括文學相關的一系列問題。

      五、交叉研究法

      交叉研究主要是指跨學科的交叉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是傳統(tǒng)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也讓這門古老的學科散發(fā)出新的光芒,取得了新的成績。事實上,很多學者已經開始嘗試中國古代文學與歷史學、民俗學、宗教學、心理學、地理學、藝術學等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比如《大唐之音 和而不同——以唐代三大地域文學風貌為重心的考察》是文學與地理學的交叉研究,其以唐代三大地域文學風貌為重心進行考察,指出唐代政治的統(tǒng)一并未改變各地區(qū)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人文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而其中所積淀的地域文學傳統(tǒng)對唐詩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18]。又如《論明清清賞清玩之風對小說插圖的影響》是文學與藝術學的交叉研究。明清時期,小說人物繡像逐漸取代情節(jié)插圖,一些插圖甚至并不描繪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繡像,而側重構建小說中幽雅的景致,出現(xiàn)了構思精巧別致的月光式插圖。這弱化了小說插圖原本的敘事與導讀功能,而使其獨立審美價值走向極端,小說插圖也成為了讀者清賞清玩的對象[19]。另外,很多文學史料本身就涉及到政治、歷史、天文、水利等方面,如晚清軍機大臣何汝霖的《何汝霖日記》所描繪的仆人、塾師、市井親友等基層人物,是重要的社會史和生活史資料;他對于天氣、水況的記錄,為道光年間兩次最大的水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氣象學、水利學、災害學數(shù)據;日記中對江蘇吏治敗壞和紳風不競的批判與揭露,亦具有政治史和文化史的特殊意義[20]。

      文學研究的方法很多,除以上五種基本研究方法外,還有如文獻考證法、心態(tài)分析法等[21-22]。在此基礎上,還要鼓勵本科生在方法上多作有益的探索,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及對象,綜合運用,活學活用。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礎階段,積極探索培養(yǎng)本科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對我國高等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當然,在這一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家庭、學校、社會也有重要的助力作用,相信在各方的齊心協(xié)力下,本科生分析問題及綜合的科研能力必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杜桂萍.金元風范——“金、元”話語與明清戲曲“宗元”風尚[N].光明日報,2019-05-27(13).

      [2]? 魏洪洲.南九宮“仙呂人雙調”新探[J].勵耘學刊,2017(1).

      [3]? 蔣寅.新見的一種記載王漁洋暮年事跡的重要史料——讀王士驪《幔亭公漫錄》札記[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1).

      [4]? 廖可斌.晚明戲曲的“戲劇化”傾向——以部分稀見劇本為例[J].文學遺產,2018(4).

      [5]? 楊棟.《張協(xié)狀元》編劇時代新證[J].文藝研究,2010(8).

      [6]? 李淑巖.法式善懷人組詩與乾嘉文壇生態(tài)[J].社會科學輯刊,2013(4).

      [7]? 杜桂萍.明清戲曲“宗元”觀念及相關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18(3).

      [8]? 馬麗敏.晚清戲曲宗元觀念與王國維的元代戲曲研究[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9]? 李亦輝.論明代萬歷時期“雅俗并陳”的傳奇曲辭觀[J].文藝理論研究,2018(3).

      [10]? 于金苗.“松陵四子”并稱的意義及文學影響[J].蘇州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

      [11]? 張哲俊.悲劇形式:《趙氏孤兒》元明刊本的比較[J].文學? 遺產,2000(2).

      [12]? 杜桂萍.從“臨川四夢”到《臨川夢》——湯顯祖與蔣士? 銓的精神映照和戲曲追求[J].文學遺產,2016(4).

      [13]? 關四平.關漢卿散曲美學價值重估[J].求是學刊,2009(2).

      [14]? 沈松勤.從高壓政治到“文丐奔競”——論“紹興和議”? 期間的文學生態(tài)[J].文學遺產,2003(3).

      [15]? 杜桂萍.“名士牙行”與清初“贈送之文”的繁榮——以? 袁駿、孫默征集活動為中心的考察[J].求是學刊,2016(5).

      [16]? 馬銘明.孫枝蔚與徽籍汪姓文人交游考——兼論清初? 揚州文壇“士商互動”[J].勵耘學刊,2019(1).

      [17]? 王成.副文本與朝鮮古代詩學批評研究范式[J].東疆學? 刊,2022(1).

      [18]? 李浩.大唐之音 和而不同——以唐代三大地域文學風? 貌為重心的考察[J].文學遺產,2005(4).

      [19]? 陳才訓.論明清清賞清玩之風對小說插圖的影響[J].社? 會科學輯刊,2017(5).

      [20]? 張劍.居鄉(xiāng)誠不易——從《何汝霖日記》看一位晚清顯宦? 的鄉(xiāng)居生活[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

      [21]? 魯慧.20世紀以來王猷定研究若干問題述論[J].勵耘學? 刊,2021(2).

      [22]? 蔣金芳.“種菜”詩唱和與順康時期江南文人心態(tài)[J].學? 術交流,2019(11).

      [責任編輯? 包玉紅]

      收稿日期:2023-06-25

      作者簡介:劉建欣,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教學改革項目“新文科視域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與實踐”(2022C52);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委托項目“疫情防控背景下以學為中心的在線教學設計與實施——以《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為例”(SJGZ20200102)

      猜你喜歡
      分析問題研究方法漢語言文學
      試論在拖動電路安裝實訓中提高學生識圖能力的方法
      試析漢語言文學教學如何提高實效性
      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淺析
      現(xiàn)階段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不足及對策淺析
      關于“學案導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中學情的研究
      談談翻譯史的研究方法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39:41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探析漢語言文學中國學文化的魅力
      天津游泳運動員思想政治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9:52
      淺談“數(shù)學‘問題解決’有效性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36期)2016-05-28 00:44:13
      洱源县| 望江县| 樟树市| 阿城市| 手机| 永寿县| 高要市| 安义县| 乌拉特前旗| 平罗县| 呼玛县| 申扎县| 泰和县| 南乐县| 漠河县| 兴业县| 呼伦贝尔市| 道真| 天台县| 金沙县| 辽宁省| 阳新县| 白玉县| 抚顺县| 贵溪市| 涪陵区| 嘉峪关市| 阿荣旗| 内黄县| 汕头市| 固原市| 体育| 昔阳县| 常山县| 南昌市| 巩留县| 科尔| 绥滨县| 巴林右旗| 甘南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