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
摘要: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需要教師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基于數學素養(yǎng)確定教材整體教學目標和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而且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習能力確定核心素養(yǎng)的落腳點,讓學生在以層次化階梯化的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有效進行數學內容的學習。同時教師要有針對性有側重化地確定課時教學目標,以任務化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在每節(jié)課授課過程當中有側重點地提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數學;教學目標
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目標是高中課標對數學教學的要求。教師既要從宏觀上把握教材的整體教學目標,以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依據確定核心教學目標任務,而且要能夠在全冊書教學目標的引領下,制定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目標,讓學生建構單元知識網絡,并具象定位到課時目標,有效提升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結合教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錘煉數學學習必備的思維品質,形成數學關鍵能力。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的不同,有側重點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抽象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在數學建模的過程當中學會在直觀想象、數據分析以及數學運算。
一、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基于數學素養(yǎng)確定教材整體教學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導向。高中數學教師要能夠通過教研組集體備課有效研讀新課標對教材整體教學內容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為教學目標確定提供落腳點和方向。數學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數學目標有效展開的著力點,學生要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自身數學建模能力,讓學生在經歷數學直觀想象、抽象思考以及邏輯推理的過程當中運用數學運算進行數據分析。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教材的數學整體結構確定大概念結合教學任務目標,引領學生有效搭建數學整體知識框架,讓學生能夠在分析數學學科本質的過程當中感悟數學知識脈絡。在制定高中數學整體教學目標以及本冊書宏觀教學目標基礎之上,教師要結合不同教學單元以單元為整體整合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品質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單元整體知識有效掌握過程當中不斷拓展數學建模能力。如在《一元二次函數、方程和不等式》教學單元,教師既要讓學生掌握等式性質與不等式性質,還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基本不等式的概念以及計算方法,讓學生掌握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邏輯知識點,圍繞核心目標以及教材網絡知識結構,教師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根據已知的數學知識建立單元數學知識網絡。教師要關注單元教學目標當中數學整體知識的把握程度和知識之間的相互連接點,讓學生能夠在單元整體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數學模塊,掌握數學直觀想象和邏輯推理方法,讓學生在知識的整合性學習當中有效把握教材整體知識以及單元教學內容的聯系和整合。
二、以單元教學目標為基礎設計課時教學目標,結合教學教材內容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具象化。
單元教學目標有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整體性,但是僅僅依靠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是不能有效完成學生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教師要將數學素養(yǎng)要求與課時教學內容有效整合,在不同的課時教學內容當中確定不同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腳點,教師既要把握整體全局又要把握課時教學內容的邏輯性。授課內容既可以以教材原教學邏輯內容為基礎展開課時教學,又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引領下進行單元整合教學。不同的教學內容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要求設計能夠讓學生經歷數學建模過程的教學目標。教師既可以以問題解決為線索基于素養(yǎng)培養(yǎng)設計課時目標,又可以以概念生長為線索確定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時教學目標的合理性以及分類的恰當性,以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基準從培養(yǎng)層面關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以及數學建模能力等數學關鍵能力培養(yǎng)。如在《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教學目標的確定中,教師首先要把握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結合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本課教學內容以及數學素養(yǎng)提升的需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經歷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的推導過程,用平面幾何模型去解決代數問題,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和數形結合意識,在感受數形結合魅力的過程當中運用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會在直觀想象有效推導的過程當中去建立數學模型,形成數學邏輯推理能力,推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形成。
三、結合學生數學實際素養(yǎng)基礎確定教學目標,以分層教學目標的形式讓學生能夠以主體化學習模式進入課程的學習。
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感悟數學學習知識成功與失敗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數學認知結構。但是無論是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在直觀思維和邏輯推理當中形成數學概念還是在課堂知識鞏固有效進行數學訓練的過程當中每一位學生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依據自身學習能力的不同也是各不相同的。為了有效促進學生都能夠經歷自主探索和互相協(xié)作的過程,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重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性,要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素養(yǎng),關注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學生現有能力之間的關系制定適合學生現有學習基礎的與教學大綱要求有效銜接的課時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之上有效結合教材教學內容的要求達成教學目標,因此課堂分層教學目標的制定能夠適應學生的認知邏輯,讓學生在自身數學運算和數學分析的基礎上去進行數學抽象以及邏輯推理。如在《條件概率與全概率公式》這一節(jié),教師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認知邏輯和直觀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展開分層教學目標的設計,讓學生通過經歷數學數據分析和數學計算去進行數學建模,把握條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學會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當中去。
總之,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數學目標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現有實際能力以及教材教學內容的要求,以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核心展開分層教學目標的設計,讓學生能夠在主體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剛,呂立杰.大概念課程設計:指向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的課程架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2,38(Z2):35-42.
[2]朱希燕.探究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目標設計中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J].學周刊,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