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旻
【摘 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做到:課前研讀,潛心會文;課中導學,讀、思、練;課外銜接,拓展閱讀。
【關鍵詞】雙減 高效 閱讀
“雙減”背景下,如何做到減負增效提質(zhì),讓語文教學質(zhì)量不滑坡呢?構建高效閱讀課堂成了關鍵。
一、課前研讀,潛心會文——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前提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語文教學中,要讓這個“例子”發(fā)揮最大的效益,課前,教師的研讀必不可少。教師應帶著思考潛心研讀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特點,設計完整的教學過程,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1.空杯心態(tài)研文本。教師應當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拋棄自己原有裝滿教參或自己看法的“杯子”,以一種空杯的心態(tài),走進文本,仔細研讀,與文本靜心對話,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2.參照課標研文本。《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是研讀文本的指南。研讀文本應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在教學內(nèi)容中找到落腳點。
3.把握方向研文本。文本自身提供的信息是多元的。在解讀多元信息時,如何把握作者與編者的價值取向,還原作者的初衷顯得至關重要。如教材語言特色的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建構與重組,教學目標的定位等問題,教師在解讀教材的時候就應該充分地去思考。只有做到準確地解讀文本,把握編者的意圖,才能準確地定位目標要求,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課中導學,讀、思、練——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關鍵
1.善讀。教師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此基礎上,還要善于捕捉精彩語句引導學生品析,讓學生將課文中的知、情、意內(nèi)化為自己的認知,形成敏銳的語言感悟能力。如《牧場之國》一文中有一句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絲絨般碧綠的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句話寫得極好,很值得一品。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自讀并初談體會,學生從“絲絨般碧綠”的描寫中感受到草原的柔美、鮮嫩。之后,教師再出示句子:“四周是絲絨般碧綠的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通過對比,學生馬上從“極目遠眺”“全”這兩個詞語中品悟到,在荷蘭的牧場上,目之所及,全是這樣柔美、鮮嫩的草原,從而感受到這里就是草的世界,就是動物的樂園,這為品讀動物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埋下了伏筆。
2.細思。教師在導讀的過程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要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辨,這樣才有助于學生走向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1)質(zhì)疑引思,探究文本?!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苯處熞龑W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勤于質(zhì)疑的習慣,讓他們帶著自己的思考走進文本,主動地閱讀。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可引導學生質(zhì)疑: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每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這樣在閱讀中引發(fā)質(zhì)疑,在質(zhì)疑中探究文本,才能使閱讀教學有思辨、有深度、有樂趣,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才會在思辨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2)抓點引思,感悟文本。遇到語言精彩點或作者情感表達之處,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感悟文本,提高閱讀的實效。如教學《牧場之國》一文,學生深入品讀,在感受了荷蘭牧場美麗、悠閑、寧靜、安詳?shù)奶攸c后,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反復強調(diào)“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作者眼中真正的荷蘭究竟是什么樣的?學生在思考中體會到:反復強調(diào),是作者無法抑制心中的贊美之情。作者眼中真正的荷蘭,是動物與環(huán)境、動物與人類表現(xiàn)出的和諧之美。
3.巧練。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大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語言規(guī)范,表達方式多樣,是學生最好的學習范文。教師在解讀教材的時候,要關注文章的留白、表達方式、句段結構等,充分挖掘訓練點,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讓讀與寫巧妙結合,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關注留白,巧想象。許多課文中都有能讓讀者充分想象的留白,教師要巧妙將其設計成語言訓練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見解與思考,來想象、揣摩、充實文中人物的情感。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一句中的省略號,蘊含著主人公復雜的情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很值得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教學中,教師可順勢引導學生想象:此時,文中的“我”會想些什么?學生在之前已有的人物形象感悟的基礎上,紛紛從悔恨、感動、幸福、傷心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想象補白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文中的“我”當時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還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了文章的主旨,同時訓練了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2)關注結構,巧仿寫。仿寫架起了從讀到寫的橋梁。有些課文在謀篇布局方面很有特色,是仿寫訓練的好范文。如《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在構段上很有特色,它圍繞“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一個中心句,抓住一些典型事例來描寫了船夫駕駛技術的高超。教學完這一段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句“的技術特別好”,引導學生寫一段話。這樣,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就感受到了圍繞中心句抓典型事例把事物表達清楚的妙處,習得了謀篇布局的方法,習作能力也在仿寫中得到了提升。
(3)關注表達,巧運用。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表達方法,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結合單元的語文要素,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巧妙地進行方法的遷移運用。如《牧場之國》一文,作者在表現(xiàn)牧場寧靜之美這一部分時,采用了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表達方法。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畫出靜態(tài)描寫的語句,體會牧場的寧靜,感受靜態(tài)描寫的表達效果。再引導學生畫出動態(tài)描寫的語句,并拋出疑問:這里明明寫靜,為什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去寫動呢?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動靜結合的表達效果。最后引導學生采用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寫一處鄉(xiāng)村夜景。這樣,學生不僅體會了動靜結合的表達效果,還學會了運用動靜結合的表達方法。
三、課外銜接,拓展閱讀——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保障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內(nèi)的閱讀,還應以課內(nèi)閱讀教學為抓手,以教材為橋梁,尋找課內(nèi)外閱讀的銜接點,拓展課外閱讀,這是構建高效閱讀課堂的保障。
1.補充閱讀,領悟文本情感。選入教材的部分文本內(nèi)容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難以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師應適當引入閱讀材料,有效拓展閱讀,幫助學生品悟文本。如《伯牙鼓琴》一課中的故事久遠,學生難以有情感共鳴。教師可補充伯牙與子期相遇、相知以及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的閱讀資料,引導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引發(fā)了情感共鳴,深切體會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之情,從而達到了閱讀教學效果。
2.巧妙銜接,導向課外閱讀。教師可通過關注單元主題、閱讀內(nèi)容、文本作者,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銜接,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閱讀走向課外閱讀。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編排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課文,這四篇課文都是從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節(jié)選出來的內(nèi)容。學生通過本單元的閱讀學習,對文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印象深刻。此時,教師可以抓住契機,向?qū)W生推薦四大名著。這樣,很自然地就將閱讀由課內(nèi)引向了課外。
總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潛心會文,準確把握教材,在善讀、細思、巧練中,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習得閱讀方法。同時,抓住拓展點,巧妙地將課內(nèi)閱讀引向課外閱讀,有效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雙減”背景下減負不減質(zhì)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