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
- 《正蒙》注解史研究的力作
《正蒙會稿》三家注本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其有三處鮮明特點,特向?qū)W界報告如下。扎實的文獻基礎(chǔ)《正蒙》是關(guān)學宗師張載的代表作,宋元明清歷代多有學者注釋《正蒙》。作者通過梳理大量的傳世文獻,清晰地呈現(xiàn)宋、元、明的所有《正蒙》注本,勾勒出《正蒙》注解史概貌。宋代有朱熹、熊剛大、沈貴珤、熊禾四家注。元代有鄭元善、朱隱老兩家注。明代注本有二十六種,其中亡佚十七種,存世吳訥《正蒙補注》、劉璣《正蒙會稿》等九種。詳盡的文獻爬梳,體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文獻學功底。如《正蒙會
新西部 2024年2期2024-04-17
- 《史記》二家注本起源新探
記集解索隱》二家注本,這種形式最早的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建陽蔡夢弼刊本;第二階段是在二家注本上再附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形成《史記集解索隱正義》三家注本,現(xiàn)存最早三家注本是南宋建安黃善夫本。這種基于現(xiàn)存實物文獻的看法存在三點不準確之處:第一,《史記》合注家注始于合抄,而不始于合刻;第二,《史記》二、三家注的合抄始于北宋,而不始于南宋;第三,現(xiàn)在已知最早的《史記集解索隱》二家注本并非南宋乾道七年(1171)建陽蔡夢弼二家合刻本,而是一種更早的蜀刻本。本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12-07
- 西夏文刻本《孫子兵法三注》綴合整理研究
3~852)三家注本,佚名夏譯,西夏文題漢譯《孫子兵法三注》,分藏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和英國國家圖書館。俄藏乃科茲洛夫(П.К.Козлов)于1907~1908 年在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黑水城遺址所獲,麻紙,蝴蝶裝;21.5×14.5 厘米,版框17.5×12.5 厘米,左右雙欄;7行,行13字,雙行小注,行21字;白口,口題西夏文“孫子”及卷次、葉次。卷中有藍絹護封。保存尚可。殘存中下兩卷6章(7~11、13),附《史記·孫子列傳》。初次著錄見戈爾巴喬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22年2期2022-03-24
- 當代《論語》詮釋及其研究探驪
文獻外,《論語》注本亦不可忽視。自《論語》問世起,相關(guān)著述便浩如煙海,據(jù)吳延環(huán)統(tǒng)計,我國歷代《論語》注解書目(包括四書注解中的《論語》注解)共計3088 種,但因年深日遠,加之天災人禍,注本散佚日增,迨至今日,書目所錄三千余種實存僅1029 種[10]??疾鞖v代注本,曾發(fā)生過重大影響的大約有鄭玄《論語注》、何晏《論語集解》、皇侃《論語義疏》、邢昺《論語注疏》、朱熹《論語集注》、劉寶楠《論語正義》、程樹德《論語集釋》等。每一時代的重要注本或致力于文字訓詁,或
廣西教育·D版 2022年1期2022-01-01
- 《史記》疑義辨正九則
古到今的《史記》注本大都不對這些詞語進行注釋。為了了解今人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我們參考了五家目前較有影響的《史記》白話譯本,按出版時間依次為:臺灣十四院校六十教授合譯《白話史記》,王利器主編《史記注譯》,劉起釪等譯注《全注全譯史記》,楊燕起、陳煥良等譯《白話史記》和韓兆琦翻譯《文白對照史記》。為了行文方便,文中分別簡稱為“臺本”“王本”“劉本”“楊本”“韓本”。一、序列《伯夷列傳》:“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盵1]2121“序列”,古
安康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11-28
- 從西夏文本看孫子“伐交”的本義
3—852)三家注本,佚名夏譯,西夏文題漢譯《孫子兵法三注》,分藏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和英國國家圖書館。俄藏乃科茲洛夫(П.К.Козлов)于1907—1908年在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黑水城遺址所獲,麻紙,蝴蝶裝;21.5×14.5厘米,版框17.5×12.5厘米,左右雙欄;7行,行13字,雙行小注,行21字;白口,口題西夏文“孫子”及卷次、葉次。卷中有藍絹護封。保存尚可。殘存中下兩卷6章(7—11、13),附《史記·孫子列傳》。英藏乃斯坦因(Stein
西夏研究 2021年4期2021-11-25
- 《陰符經(jīng)集釋》中各家釋義的主要異同探究
書中共錄二十七個注本,從本經(jīng)文本到關(guān)鍵詞句的注釋卻不盡相同。因此本文旨在歸納在《陰符經(jīng)集釋》中出現(xiàn)的二十七家注本于文本采納、通假字與字詞注釋上的異同之處,并且從自身的理解出發(fā)對其稍作探討與總結(jié)。關(guān)鍵詞:文本;注釋;李筌作者簡介:陳俊文(1995.3-),女,藏族,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教。[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5-0-03《黃帝陰符經(jīng)》,陰符,暗合大道之意。筆者
青年文學家 2021年5期2021-04-06
- 關(guān)于《文選》版本答客問
或另選一兩種別的注本來讀。慢慢來吧??停耗芙o我講講《文選》版本的大概嗎?主:好的。你肯定知道這部《文選》是南朝蕭梁的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纂的,他手下的文人大約也幫了些忙。凡大人物寫書,總會有些幫他做事的小人物。蕭統(tǒng)死得很早,也就三十出頭,放到現(xiàn)在,大約博士學位還沒有讀完。他死了以后繼續(xù)當太子的是他的弟弟蕭綱。蕭綱的派頭同蕭統(tǒng)很不同,蕭統(tǒng)重視做學問,所以費很大的工夫來編選大型文學選本《文選》;而蕭綱主要是搞創(chuàng)作的,他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不贊成在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里討生活,他領(lǐng)
古典文學知識 2021年1期2021-02-24
- 釋《文心雕龍·諸子》篇“混洞虛誕”
子”字作空白。黃注本,“洞”改“同”,謝刪此七字。紀云:“是以”句有譌脫。范云:諸下脫一“子”字……案范說脫“子”字,與《讀書引》暗合。下文云:“按《歸藏》之經(jīng),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嫦娥奔月。殷易如茲,況諸子乎!”上下文正相照應[2]。依王利器所言,《讀書引》中“諸”后有一“子”字;且“諸”后有“子”字才能與下文“況諸子乎”相照應。因此王利器、范文瀾等皆認為“是以世疾諸混同虛誕”句中“諸”后脫一“子”字。誠然,上文所提《呂氏春秋》《荀子》《列子》《淮南
海南開放大學學報 2020年4期2020-12-20
- 中國古代文學的異域解讀
——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谫論
、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產(chǎn)生的學術(shù)背景中日兩國有悠久的漢籍交流史,隨著漢籍傳入日本,日本對漢籍的研讀也因之而產(chǎn)生。早期對中國古代文學文本的研究主要是日本貴族、學者、僧侶研讀、講習中國文學的產(chǎn)物。在平安時代,《文選》與《白氏文集》是當時貴族學習漢文學的主要模板,也是大學寮中博士的主要教材。當時主講《文選》最著名的博士家是菅原家和大江家,兩家也形成了自己的“文選學”,他們的講義被稱為“菅家證本”“江家證本”。江戶時代著名儒學家林鵝峰(1618-1680)《題侄憲所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1期2020-12-13
- 抗戰(zhàn)時期中研院為國民黨員所擬的必讀書
用注疏本,用陳澔注本亦可,康有為注本多浮妄,不可用)二、大學(用朱注本)三、明本釋(宋劉荀撰)四、論語(用朱注本或何注皇侃義疏本)五、孟子(用朱注本或焦循孟子正義本)六、墨子(用孫詒讓間詁本)七、荀子(用王先謙集解本)八、近思錄集注(此書必須用江永集注本)乙項 歷史地理必讀:一、資治通鑒(宋司馬光撰,用胡三省注本)應看:二、續(xù)資治通鑒(清畢沅撰)三、明通鑒(清夏夑撰)四、讀通鑒論、宋論(明王夫之撰)五、清代通史(蕭一山撰)必讀:六、中國近代史(蔣廷黻撰)應
南方周末 2020-12-032020-12-03
- 《楚歸晉知罃》中“懲”字注釋商榷—以王力《古代漢語》教材為例
”之義。4 其他注本注釋歷代注本對《楚歸晉知罃》里“各懲其忿以相宥”一句有不同的解釋。除未專門給“懲”字作注外,有的注本認為“懲”是“懲戒”義,也很多認為是“停止、克制”義。持“懲戒”義的有:《春秋左傳注》[11]將“懲”解釋為“懲,戒也”;《先秦史傳文譯釋》[12]將“各懲其忿以相宥”譯作“各自懲戒往日的忿怒而互相原諒”;《古文觀止注譯》[13]譯作“因接受教訓而懲戒自己”。持“克制”義的有:《左傳譯文》[14]將“各懲其忿以相宥”翻譯成“各自抑止自己的
海外文摘·藝術(shù) 2020年10期2020-11-18
- 除了翻白眼,還能怎樣對待踐踏花草的人?
吳闓生、林義光的注本沒有注這句話。聶石樵注本只是一如《毛傳》《廣雅》。高亨注本釋為“遲遲,猶緩緩”,程俊英注本釋為:“遲遲,形容春日舒長貌?!鼻f里注本釋為“遲遲,舒緩貌。春日漸長故云?!敝苷窀Φ陌自挿g是“春天慢慢過?!边€是詩人流沙河靈心妙舌:“因為春天來了,白晝漸漸變長,就覺得時間走得慢了。”但這次我們逛植物園,舊日的舒緩多不見了,車子堵在門口公路上像蠕動的蟲子,園里也是人頭黑壓壓的,一切都變得急躁、局促起來。額滴神啊,怎么冒出這么多人?仔細一想,或許
中國新聞周刊 2018年10期2018-04-18
- 《論語》的多種讀法
多,到底它有多少注本?大概很難統(tǒng)計。就孫殿起《販書偶記》記載其所過目的《論語》(包括《四書》)注本就有二百三十種之多;1916年日本學者林泰輔刊行的《〈論語〉年譜》中著錄了《論語》注本三千余種。按照哲學詮釋學的觀點,經(jīng)典作為一種經(jīng)過歷史檢驗而具有恒久價值的作品或“本文”,屬于“歷史流傳物”的范疇。經(jīng)典產(chǎn)生于特定的“視域”,體現(xiàn)了經(jīng)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時代背景,對自然、社會、人生等問題的認知與評判。同樣,后世的讀者對經(jīng)典的理解和詮釋,也離不開一定的“視域”,即讀
教學考試(高考語文) 2018年1期2018-01-26
- 《報任安書》“威約”解(上)
士,《文選》五臣注本作“畏約”,李周翰注:“是積累畏懼制約之勢使然也?!膘洞艘鋈齻€問題: 其一,虎、士是史公類比,而《文選》五臣注本上作威,下作畏,注者各釋其義,有所捍格。其二,威、畏之主體爲何?王先謙反對《選》注有理,但無從解釋畏之異文。其三,約字作如何解?銑曰“威力屈折”,是以“屈折”釋約,而不同於他家“制約”之義?!拔芳s”又見於《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史記索隱》:“約謂貧賤儉約。既爲庸保,常畏人,故云‘畏約’?!薄妒酚浾x》
中華文史論叢 2018年2期2018-01-23
- 中華書局本《唐鑒》勘誤
書局2008年選注本《唐鑒》為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宋刻本及商務(wù)印書館重新排版發(fā)行的二十四卷呂祖謙音注本為對校本,參考現(xiàn)存各種整理本以及《資治通鑒》《史記》等書對中華本進行??保l(fā)現(xiàn)其存在脫字、衍字、互乙、標點不當?shù)儒e誤。本文指出其錯誤及改善依據(jù),并總結(jié)其不足之處。本次校勘中發(fā)現(xiàn)中華本采用的底本或為商務(wù)印書館發(fā)行的呂注本《唐鑒》,而并非其前言所述的宋刻本。唐鑒;中華書局;校勘《唐鑒》為史評類史書,在唐史和歷史編纂學研究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范祖禹助司馬光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7年3期2017-03-29
- 該打住時就打住
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又怎能超過他們呢?”因此他果斷打消了給《左氏春秋》作注的念頭,轉(zhuǎn)而為《孝經(jīng)》《離騷》等書作注,成就斐然。老子認為,人的禍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僅要有優(yōu)秀的道德修養(yǎng)、完美的人格魅力,還要筑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爸恪笔菍τ凇耙呀?jīng)得到滿足后”的精神反芻;“知止”卻是“獲取過程中”的主動放棄。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知足常樂,能忍恒安;知足常足
作文評點報·高中版 2017年5期2017-03-13
- 當代《史記》研究者的典范
——《宋人著作五種征引〈史記正義〉佚文考索》序
三者合刻為“三家注本”,成為《史記》最通行的有注釋的讀本。自那之后,“三家注”中的《正義》沒有以單刻本的形式流傳下來,一般的讀者只是通過“三家注本”了解其內(nèi)容。20世紀前期,日本學者瀧川資言在日本古活字本《史記》中發(fā)現(xiàn)了《正義》的大量佚文,并征引在他所編撰的《史記會注考證》中。瀧川資言發(fā)現(xiàn)的這批佚文,究竟是否可靠?如果可靠,其價值又如何?國內(nèi)學者對此一向有不同的看法。袁傳璋教授《宋人著作五種征引〈史記正義〉佚文考索》一書的第一個貢獻,就是從總體上解決了《史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13期2017-03-11
- 《孫子》篇題考察
——以銀雀山《孫子》篇題木牘為中心
武經(jīng)本)和十一家注本。這兩個系統(tǒng)的版本在總體字數(shù)上略有差異,各自的篇題也有稍微差別。武經(jīng)本《孫子》的篇題及篇次如下:⑦各本篇題或有綴“篇”字者,但是,為了比較方便和行文簡潔,以下均予以忽略。一、《始計》;二、《作戰(zhàn)》;三、《謀攻》;四、《軍形》;五、《兵勢》;六、《虛實》;七、《軍爭》;八、《九變》;九、《行軍》;十、《地形》;十一、《九地》;十二、《火攻》;十三、《用間》。十一家注本《孫子》的篇題及篇次如下:一、《計》;二、《作戰(zhàn)》;三、《謀攻》;四、《
孫子研究 2017年2期2017-01-27
- 該打住時就打住
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又怎能超過他們呢?”因此他果斷打消了給《左氏春秋》作注的念頭,轉(zhuǎn)而為《孝經(jīng)》《離騷》等書作注,成就斐然。老子認為,人的禍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僅要有優(yōu)秀的道德修養(yǎng)、完美的人格魅力,還要筑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知足”是對于“已經(jīng)得到滿足后”的精神反芻;“知止”卻是“獲取過程中”的主動放棄。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知足常樂,能忍恒安;知足常
做人與處世 2016年12期2016-07-21
- 該打住時就打住
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又怎能超過他們呢?”正是因為馬融看到了賈逵、鄭眾二人注解的“精”和“博”,因此他果斷打消了給《左氏春秋》作注的念頭,轉(zhuǎn)而去寫《三傳異同說》,隨后又為《孝經(jīng)》《離騷》等書作注,后來成就斐然。老子認為,人的禍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僅要有優(yōu)秀的道德修養(yǎng)、完美的人格魅力,還要筑牢廉潔自律的思想防線。“知足”是對于“已經(jīng)得到滿足后”的精神反芻;“知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5期2016-06-17
- 博而不精
讀了賈逵和鄭眾的注本后評價說:“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币馑际钦f,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后來,馬融覺得,這兩個注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 2016年4期2016-04-28
- 李善注《文選》底本與舊注本關(guān)系試探
《文選》底本與舊注本關(guān)系試探劉 志 偉(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以《文選》李善注本的一些特殊異文與李善注本所存舊注為線索,通過與不同版本及相關(guān)文獻的比勘,考察李善注本與舊注本之間的關(guān)系,進而探討李善注《文選》底本的問題。認為李善注《文選》采用舊注本的可能性較大,并推測李善作注所用《文選》底本可能原有部分舊注。這為《文選》異文的產(chǎn)生原因提供了一個源頭性的解釋,為《文選》李善注的??闭硖峁┝艘粋€重要參考。文選;李善注;舊注;底本從現(xiàn)存各種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3-16
- 《孫子兵法》曹注本校記
——兼談曹注本的語言學價值
?《孫子兵法》曹注本校記 ——兼談曹注本的語言學價值王寧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大連116622宋本《魏武帝註孫子》是三國時期魏王曹操對《孫子兵法》的注本,簡稱“曹注本”。歷史人物曹操在字裏行間的談吐韜略使“曹注本”為《孫子兵法》的廣為流傳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選取簡本《孫子兵法》的前兩章,與傳世本“曹注本”進行對照,研究曹注的語言特色並從語言學角度對其影響進行分析。《孫子兵法》;“曹注本”;語言特色《孫子》一書從古至今屢經(jīng)傳寫,各種注本文字歧異甚多,這些注
山西青年 2016年19期2016-02-04
- 馬融和蔡邕的放棄
此書作注,便找來注本閱讀。讀過后他果斷地放棄了作注的打算。有朋友問:“為什么?”他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要做到既精深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怎么能超過他們呢?”隨后,他轉(zhuǎn)而為《孝經(jīng)》《離騷》等作注,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東漢書法家蔡邕游覽了魯國曲阜宏偉壯觀的靈光殿,興致勃勃地寫起了《靈光殿賦》。當他寫到一半的時候,意外地看到了詞賦家王延壽游覽靈光殿之后寫的《靈光殿賦》,連連稱奇,大加贊賞,自愧不如,隨即停筆。雖然他堅決放棄了寫
做人與處世 2016年1期2016-02-03
- 日本永青文庫藏敦煌本《文選注》箋證一則
老》,恰好是李善注本《文選》卷四四全卷五篇,唯《難蜀父老》殘損後半篇注。該寫卷書法純熟*參見徐俊《書評: 〈敦煌吐魯番本文選〉、〈敦煌本昭明文選研究〉、〈敦煌本文選注箋證〉、〈文選版本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376頁。,文本質(zhì)量卻極差,“錯字、脫字、誤倒、不恰當之空格、句讀的漠視混淆等,諸如此類的訛誤隨處可見,極難解讀”*岡村繁《文選之研究》第五章《永青文庫藏〈敦煌本文選注〉箋訂》,《岡村繁全集》第2卷,陸曉光譯,上
敦煌吐魯番研究 2016年0期2016-02-02
- 怎樣讀杜甫詩
選擇最合適的杜詩注本或選本呢?我們在讀杜詩時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一在中國文學史上,沒有哪位文學家的作品擁有像杜詩那么多的注本。自從南宋出現(xiàn)《黃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等注本后,“千家注杜”的說法便廣為流傳了。雖說黃氏注本中實收注家僅有151人,但自宋迄今,杜詩的注家、選家及研究著作確已超過千人,成為文學史上罕見的壯觀。對于一般的讀者來說,當然不需要讀那么多的注本。但如果你想了解到底有哪些有關(guān)杜甫的著作的話,也不妨去翻閱一下周采泉《杜集書錄》和鄭慶篤《杜集書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6年1期2016-01-27
- 古墓中的斷簡殘編
說是西漢文帝時期注本,叫《老子河上公章句》,河上公據(jù)說是位隱士,又稱河上丈人,他在河邊結(jié)草為庵,常讀《老子》。 漢文帝召他來見,他不見,皇帝只好降尊紆貴前去請教,河上公把這注解給了他。這是晉人的轉(zhuǎn)述。不過在司馬遷的《史記·樂毅列傳》中,卻還有一條關(guān)于河上公的記載,戰(zhàn)國名將樂毅的后代——樂臣公學黃帝、老子之學,他的祖師就是被稱為“河上丈人”的。師徒傳承的譜系是,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巨公,樂巨公教蓋公,蓋公在齊高密、膠西
醒獅國學 2015年10期2015-12-10
- 王烈感化偷牛賊
王烈傳》(裴松之注本)記載,三國時有個人叫王烈,他正直仁義,威望很高,深受鄉(xiāng)里人愛戴。 ?有一天,一個人在偷牛時被捉,他趕忙對牛主人說:“我一時糊涂做了錯事,今天任你處置。我今后一定改正。但請不要把這件事告訴王烈。”王烈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且送了一匹布給偷牛人。有人不解:“他偷東西還怕你知道,為何送布給他?”王烈說:“他想改正錯誤又怕我知道,說明他是懂得羞恥善惡的,送布給他能促使他知錯及時改正?!? ?還有一天,一位老人負重趕路,有好心人主動幫他背東西
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小學版 2015年43期2015-11-06
- 知止者智
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又怎能超過他們呢?”因此,他打消了給《左氏春秋》作注的念頭,轉(zhuǎn)而去寫《三傳異同說》,隨后為《孝經(jīng)》《離騷》等書作注,后來成就斐然。在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中,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工作以后的領(lǐng)導,總是教育我們要積極進取,知難而進,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確,進取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進才能成功呢?其實不是。止,有時也是成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15年8期2015-08-07
- 略論中國古代詩歌注釋學的分期和特點
它被后世大部分的注本所采用,并且不斷發(fā)展完善,成為中國古代詩歌注釋的主流形式。二是,與這種方式對應的一系列體例。李善《文選注》的引證式有系列的體例,主要以“他皆類此”的形式出現(xiàn)于注文中,共有21條,針對注釋的2條,針對舊注的7條,針對引文的5條,針對互見的6條,針對存疑的1條。其中最重要的當是針對注釋的“舉先以明后”,這是奠定詩歌注釋學的基礎(chǔ)性原則,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此后從宋至清,詩歌注釋蔚興,基本遵循了李善《文選注》所確立的體例。此后唐代陸續(xù)產(chǎn)生了對《
淮陰工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3-27
- 《正蒙》及其注本研究的集成性著作
——評林樂昌著《正蒙合校集釋》
評】《正蒙》及其注本研究的集成性著作 ——評林樂昌著《正蒙合校集釋》邱忠堂(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哲學系,呼和浩特 010022)北宋理學開創(chuàng)者張載著作甚多,其中《正蒙》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正蒙》艱深難讀,自宋迄清,歷代注家不絕。陜西師范大學哲學系林樂昌教授積十數(shù)年搜求、整理與研究之功,撰著《正蒙合校集釋》(以下簡稱《集釋》),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012年4月由中華書局出版,全書分上、下兩冊,計100萬字?!都尅芬粫群螳@2014年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3-01
- 論《四庫提要》的集部注釋思想
收錄了百余種集部注本,《四庫提要》對這些著錄和存目的注本進行了評價。以《四庫提要》為中心,集中考察其集部注釋思想,認為它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一是重視版本、??焙途幖墓偶碓瓌t;二是反對穿鑿、重視考據(jù)的注釋思想;三是注重注釋體例;四是注意考察注本的地位和影響。這些思想觀點至今對古籍整理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至于其不足,則反映了時代的局限?!端膸焯嵋?;集部;注釋思想;注本;乾嘉學派0 引 言傳統(tǒng)的集部,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和詞曲五類。集部注釋是在經(jīng)部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2-21
- 蘇詩注本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王友勝校點《蘇詩補注》評介
版,不僅對于蘇詩注本的整理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進一步推進蘇軾研究乃至宋代文學研究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一蘇軾詩文衣被天下,在其生前即已廣為行世,雖在北宋末年因黨爭而遭禁毀,但禁愈嚴而傳愈廣;尤其是到了南宋之后更是翕然爭傳,各地坊賈爭相鐫刻,出現(xiàn)了名目繁多的各類刻本。僅就詩集而言,宋代流傳的就有全集本(收于《東坡前集》卷一至十九、《東坡后集》卷一至七及《東坡和陶詩集》中)、集注本(包括“四注”、“五注”、“八注”和“十注”等)、分類注本(王十朋《王
中國韻文學刊 2014年4期2014-11-14
- 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底本考辨
》一并,比較八家注本②的原文,以此考察《山帶閣注楚辭》的底本。一、《山帶閣注楚辭》所用底本考辨八家注本的楚辭原文,從整體上來講,宋代的洪本與朱子本的差異較大,洪本基本遵照王逸本,而朱子本對王逸本增字、減字、改字、字序調(diào)換多見。明清注本中,王夫之《通釋》與洪本相近,黃文煥《聽直》、錢澄之《詁》、陸時雍《疏》、林云銘《燈》、蔣驥《山帶閣注楚辭》則與朱子本相近。《山帶閣注楚辭》的楚辭原文有6處與其他七家都不同,如下:[1]《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玄鳥致貽,女
文藝評論 2014年12期2014-09-29
- 王烈感化偷牛賊
王烈傳》(裴松之注本)記載,三國時有個人叫王烈,他正直仁義,威望很高,深受鄉(xiāng)里人愛戴。有一天,一個人在偷牛時被捉,他趕忙對牛主人說:“我一時糊涂做了錯事,今天任你處置。我今后一定改正。但無論如何,請不要把這件事告訴王烈?!蓖趿疫€是知道了這件事,且送了一匹布給偷牛人。有人不解:“他偷東西還怕你知道,為何送布給他?”王烈說:“他想改過又怕我知道,說明他懂得羞恥善惡,送布是促使其知錯能改。”還有一天,一位老人負重趕路,有好心人主動幫他背東西,后來不肯留下姓名就走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 2014年26期2014-09-19
- 馬融和蔡邕:急流勇退,見好就收
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又怎能超過他們呢?”正是因為馬融看到了賈逵、鄭眾二人注解的“精”和“博”,因此他果斷打消了給《左氏春秋》作注的念頭,轉(zhuǎn)而去寫《三傳異同說》,隨后又為《孝經(jīng)》《離騷》等書作注,后來成就斐然。東漢有名的辭賦家王延壽游覽魯國的靈光殿之后,寫出了一篇很有氣勢的《靈光殿賦》。湊巧的是,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也游覽了此殿,也在寫《靈光殿賦》。當蔡邕寫到一半的時候,看到了王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4期2014-06-26
- 知止的智慧
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平,又怎能超過他們呢?”正是因為馬融看到了賈逵、鄭眾二人注解的“精”和“博”,因此他果斷打消了給《左氏春秋》作注的念頭,轉(zhuǎn)而去寫《三傳異同說》,隨后又為《孝經(jīng)》《離騷》等書作注,后來成就斐然。東漢有名的詞賦家王延壽游覽魯國的靈光殿之后,寫出了一篇很有氣勢的《靈光殿賦》。湊巧的是,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也游覽了此殿,也在寫《靈光殿賦》。當蔡邕寫到一半的時候,看到了王
做人與處世 2014年1期2014-02-21
- 兩大蘇詩注本系統(tǒng)與其中的幾個問題
044)兩大蘇詩注本系統(tǒng)與其中的幾個問題●趙 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南京210044)蘇詩;分類注;編年注自宋至清,蘇軾詩集有多種注本,這些注本大致可以分為分類注和編年注兩大類。在歷史的流變中,這兩大蘇詩注本系統(tǒng)既各自獨立,同時又有交織和融合。有關(guān)后注對前注的繼承和刪削問題、各本注釋特點的問題、各本優(yōu)劣之爭的問題等,是蘇詩學史上值得特別關(guān)注的問題。蘇軾詩歌歷來備受關(guān)注,在其生前對他詩歌的探討和注釋就已開始,陳師道、黃庭堅等人都被作為蘇詩注家列入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4年1期2014-02-12
- 晚清至民國期間甘肅方言專著四種*
《說文解字》及其注本(773 次)《釋文》(61 次)、《爾雅》及其注本(58 次)、《一切經(jīng)音義》(58 次)、《方言》(47 次)、《玉篇》(23 次)、《廣韻》(19 次)、《廣雅》(17 次)、《釋名》(7 次)、《集韻》(4 次)、《通俗文》(2次)。第二類是史書:《漢書》及其注本(237 次)、《史記》及其注本(115 次)、《戰(zhàn)國策》及其注本(12 次)、《后漢書》(9次)、《國語》(9 次)、《資治通鑒》(2 次)、《新唐書》(2 次)、《
圖書與情報 2013年4期2013-11-15
- 古代經(jīng)典著作集釋體式的傳承創(chuàng)新:評林樂昌《正蒙合校集釋》
釋”,是匯集諸家注本資料以作解釋的著作體式?!墩伞匪胤Q“精深難窺測”[1](《朱子全書》第25冊,第4879頁),現(xiàn)代學術(shù)界對《正蒙》的研究又往往歧解紛呈。另一方面,南宋至清代存世的近二十種《正蒙》舊注作為解讀《正蒙》的重要思想資料,或由于散藏各處不便研究者利用,或由于研究者重視不夠而未加充分利用。無疑,這對于《正蒙》的研究而言是一種重大缺失。陳寅恪先生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中指出:“因今日所得見之古代材料,或散佚而僅存,或晦澀而難解,非經(jīng)過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3年4期2013-08-15
- 《黃帝內(nèi)經(jīng)》注本源流略述
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注本,而且注本之間彼此照應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我們研究《黃帝內(nèi)經(jīng)》,不可能不借助古人的注解,那是因為,古人比我們更加接近原著的時代,語言隔閡要更小一些,在理解上要更準確一些。本文僅就《黃帝內(nèi)經(jīng)》注本及其大致的系統(tǒng)略作述評如下,不妥之處尚希指正?!饵S帝內(nèi)經(jīng)》的注本概況 《黃帝內(nèi)經(jīng)》自問世以后,至少在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以《素問》和《靈樞》(亦名《九卷》、《針經(jīng)》)兩部書的形式在流傳了。到了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素問》的最早注本,這便是齊梁之際全元起
陜西中醫(yī) 2013年5期2013-04-07
- 論查慎行《蘇詩補注》的歷史解釋方法
,在他之前的蘇詩注本,有宋代題名王十朋編的《王狀元集百家分類注東坡先生詩》(以下簡稱“類注本”),宋代施元之、顧禧、施宿的《注東坡先生詩》(以下簡稱“施顧注本”),清代宋犖、邵長蘅刪補翻刻施顧注本而成的《施注蘇詩》(以下簡稱“清施本”)。查慎行對上述舊注并不完全滿意,因此予以補注,撰有《補注東坡先生編年詩》(下文簡稱《蘇詩補注》)五十卷?!短K詩補注》作為補注本,對舊注進行了全面的整理、訂正?!端膸炜偰俊吩?“其間編年錯亂,及以他詩溷入者,悉考訂重編。”[1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4期2013-01-31
- 《老子河上公章句》養(yǎng)生思想研究
眾多的《道德經(jīng)》注本中,河上公本和王弼本流傳最廣。河上公注本文字簡明,清晰精確,它吸取當時哲學、醫(yī)學和養(yǎng)生學的成果,著重從養(yǎng)生角度解讀老子思想,同時闡發(fā)治國之道;它融合儒家倫理思想,主張通過自身修煉而長生不老,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論過渡的一個重要標志。一、愛氣養(yǎng)神、愛精重施天下有始,始者為道。道周行而不殆,通行天地,無所不入。河上公注本認為:“萬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虛與氣通,故得長生也?!保?]13即認為天道與人道有相通之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2期2012-08-15
- 裴務(wù)齊正字本《刊謬補缺切韻》異構(gòu)字聲符的音韻類型及其成因
聲屋韻書母”。段注本《說文·艸部》[注]引用頻繁書籍,全稱、簡稱對應如下: (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段注本《說文》 (2)箋注本《切韻》(斯2071)——箋注本《切韻》 (3)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伯2011)——敦煌本《王韻》 (4)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故宮本《王韻》 (5)《大廣益會玉篇》——宋本《玉篇》 (6)《龍龕手鑒》——《龍龕》:“茮,茮莍也。”段注:“子寮切。”[3]37音義皆與“菽”不同。故宮本《王韻》:“菽,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1年4期2011-09-26
- 《四庫全書》與集部注本
四庫全書》與集部注本周金標(淮陰師范學院文學院,江蘇淮安 223300)《四庫全書》收錄一百多部集部注本,通過考察可以探尋其收錄和著錄的大致準則,亦可窺見學術(shù)發(fā)展的概況和一時的文學風尚?!端膸焯嵋穼?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注本的批評,包含豐富的注釋學思想,其中重視原集的整理、重視注釋體例和反對穿鑿的思想,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而其苛評、誤評也反映了乾嘉學者的學術(shù)缺陷和不足。四庫全書;集部注本;四庫提要;注釋《四庫全書》在經(jīng)、史、子、集各部均有不少箋注類書籍,亦即注本。就集部而言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5期2011-04-13
- 黃庭堅詩注的形成與黃?《山谷年譜》*
——以真跡及石刻的利用為中心
年代不詳。此三種注本皆未進行古體、近體詩的區(qū)分,而是采取了以創(chuàng)作年代的順序?qū)ψ髌愤M行排列的編年形式②三種黃庭堅詩注以《山谷詩集注》(光緒間義寧陳氏景刊覆宋本,臺北:藝文印書館景印,1969年)為底本。但是,根據(jù)劉尚榮校點《黃庭堅詩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以及黃寶華點校《山谷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進行了部分文字的改動。另外,本稿中對《內(nèi)集》和《內(nèi)集詩注》、《外集》和《外集詩注》、《別集》和《別集詩注》的關(guān)系不作涉及,關(guān)于所收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2期2011-02-10
- 宋刊《重校添注音辯唐柳先生文集》考述
字特點在柳集宋代注本中,百家注本、五百家注本、鄭本、廖瑩中世彩堂本屬于同一個系統(tǒng)。五百家注沿襲百家注,但有少量內(nèi)容增補及文字校改。鄭本則以五百家注為底本“重?!?、“添注”,同時也有少量文字校改。這一結(jié)論,通過比對百家注本、五百家注本的文字歧異以及鄭本對這些文字歧異的從違情況,即可一目了然。1.五百家注新增的內(nèi)容,此本全盤收錄。如:卷一《唐鐃歌鼓吹曲·吐谷渾第十》題解、卷二《閔生賦》“望九疑之垠垠”、卷三《封建論》“于是有方伯連帥之類”,五百家注引“嚴曰”,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1期2010-04-07
- 馮應榴《蘇詩合注》的文獻價值與史實考證
后,馮氏匯合數(shù)家注本,擇其精華、去其冗余,并援引諸書訂其舛誤,歷時七年,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成書?!短K文忠公詩合注》(以下簡稱“《合注》”) 的最早刻本為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踵息齋刻本。太平天國亂后,江浙一帶舊籍淪散,幸得馮應榴之孫馮寶圻保存了《合注》的舊版,然而已有部分殘損。經(jīng)過馮寶圻的多方尋繹、修補,終于在同治七年(1870年)得以重刻?!逗献ⅰ啡珪?0卷,其中卷1至卷45為編年詩,編次與查慎行《補注東坡先生編年詩》基本一致。卷46皆為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0年5期2010-03-22
- 《傷知巳賦序》校注
“桞”,吳鼒八家注本作“柳”,兩者通。②“始謝”,諸本皆同,惟吳鼒八家注本作“先衰”,實誤。③“阻”,諸本同,惟吳鼒八家注本作“沮”,形義相近而訛。④“鷄”,諸本同,四部備要本作“雞”,同義。⑤“夫”,諸本同,惟吳鼒八家注本作“乎”,音近而訛。⑥“”,諸本作“琦”,從之。兩者通。注釋:〔一〕同“曰”?!稜栄拧め屧b》:“粵,曰也?!弊?語辭發(fā)端?!捕趁??!稄V雅》:“孟,始也?!辈懿佟恫匠鱿拈T行》:“孟冬十月,北風徘徊。”〔三〕胡士行《尚書詳解》:“雖圣人不
文學與藝術(shù) 2009年12期2009-01-15
- 兩點意見
記》的,又有新的注本出來,當然很高興。這本新注,我沒有見過,托人借,也沒有借到。在沒有見到這本新注之前,想先就這篇介紹文章提兩點意見。一、文章說:“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王實甫美不勝收的曲文,《新注》嚴格區(qū)分了其中正、襯字。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付出極為艱苦的勞動。且看其中第四本第三折的〔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行,車兒快快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
讀書 1983年5期1983-07-15
- 《三十六計》泛議
年,書店時有不同注本的《三十六計》出售?!度嫛钒l(fā)現(xiàn)于四十年代,原書無序言,尾跋也不全,不知成書何時,也不知作者名姓;它不見于歷代兵志著錄,也不見于《四庫全書總目》,看來確如該書所自稱,是一本在古代鮮為人知的“秘本兵法”?!度嫛返奈木漭^粗糙、拼湊,所引書籍為一般常見書目,文中無將帥、君臣等字眼,語氣多有“全師避敵”、“兩大之間”、“共敵不如分敵”等口吻,不似從某一君主角度來審時度勢,也未講用何種將帥來贏得戰(zhàn)爭勝利??梢?,它并非出自名兵家之手,也非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8期1983-01-01
- 重讀《東京夢華錄注》
問世以來的第一個注本,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個注本。盡管這個注本尚存在某些不足、甚至錯誤,但鄧之誠先生的開拓之功還是不能抹煞的。二《東京夢華錄注》主要采取的是征引它書原文的箋注形式,必要時才略加案語,稍事疏通和解釋。本書這類案語,包括訂正正文訛誤隨文而出的,共有一百多處。有人曾說,這些案語,不當?shù)牡胤揭鹊卯數(shù)牡胤竭€多些,這種說法未免刻薄。實際上,本書案語精當?shù)倪€是隨處可見。例如卷一“外諸司”條,有“莊藏、大觀、元豐、宣和等庫”,鄧在“莊”下加案云:“莊應作
讀書 1982年9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