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赫
- 猶太文化的音樂探索者
就是埃內(nèi)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布洛赫的音樂語言獨特而真實,他的音樂作品時常亮相于各大音樂舞臺,備受演奏家推崇。布洛赫十分受人尊敬,漢斯·馮·彪羅曾將巴赫、貝多芬和勃拉姆斯歸結(jié)為“三B”作曲家,而當下的許多愛樂者認為布洛赫也能被并入這一行列。布洛赫于1880年出生在瑞士日內(nèi)瓦,自幼深受猶太宗教的影響。后來布洛赫出國游學,遠離了宗教環(huán)境,也逐漸失去了和猶太事物的聯(lián)系。直到1901年,布洛赫結(jié)識了一位名為艾德蒙·弗萊格的猶太作家,弗萊格對猶太
音樂愛好者 2023年1期2023-05-30
- 淺析布洛赫的希望哲學
鄭 佳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年,以下簡稱布洛赫)是德國猶太人,著名哲學家,代表作有《本時代的遺產(chǎn)》《主體——客體》《圖賓根哲學導論》等。他的“希望哲學”不僅是現(xiàn)代西方哲學中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也是貫穿“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價值方向。在1918年出版了成名作《烏托邦精神》之后,布洛赫就一直致力于對烏托邦問題的研究,他的《希望的原理》更是針對“尚未被意識到的東西”與“可能性”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希望出發(fā),探討希望的出路。他認
西部學刊 2022年23期2022-12-31
- 烏托邦精神與現(xiàn)實的人道主義
——布洛赫道德哲學的歷程及其啟示
[德]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第1卷,夢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第320、305頁。,這是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對于馬克思主義具有人道主義性質(zhì)的基礎理解。對此,無論是《烏托邦的精神》(1914-1917)、《希望的哲學》(原書名為《更美好生活的夢》,1942-1949),還是《自然法與人的尊嚴》(又譯為《天賦人權(quán)與人的尊嚴》,1961),都體現(xiàn)了布洛赫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人道主義求索。在人道主義的層面,布洛赫始終認為馬克思
現(xiàn)代哲學 2022年3期2022-11-22
- 猶太風格的小提琴杰作 埃內(nèi)斯特·布洛赫《美名大師
——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
“猶太作曲家”布洛赫埃內(nèi)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是二十世紀早期著名的猶太作曲家。他1880年出生于瑞士日內(nèi)瓦,自幼跟隨路易斯·雷伊(Louis Rey)和雅克-達爾克羅茲(Jaques-Dalcroze)學習小提琴和作曲。1897年,布洛赫進入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師從歐仁·伊薩伊(Eugene Ysaye)。1900年,他又考入法蘭克福音樂學院,跟隨伊萬·克諾爾(Iwan Knorr)學習作曲。1917年,布洛赫進入美國曼尼斯音樂學院任教
音樂愛好者 2022年11期2022-11-19
- 疇壁系統(tǒng)中的非厄米趨膚效應
里淵區(qū)計算的非布洛赫拓撲數(shù)可以重新構(gòu)建非厄米拓撲體邊對應關系.然而,過去關于非厄米趨膚效應的討論主要針對開放邊界條件,如果采用疇壁邊界條件,廣義布里淵區(qū)和非布洛赫拓撲數(shù)的計算都需要重新考慮.本文綜述了近幾年關于疇壁邊界條件下非厄米趨膚效應的若干研究工作,首先從一般的一維非厄米單帶模型出發(fā),推導廣義布里淵區(qū)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回顧了非厄米SSH (Su-Schieffer-Heeger)模型中廣義布里淵區(qū)和非布洛赫拓撲數(shù)的計算;最后在一維光量子行走的系統(tǒng)中,
物理學報 2022年17期2022-09-14
- 布洛赫表面波傳感特性研究
300222)布洛赫表面波(Bloch surface wave,BSW)傳感技術(shù)是一種基于介質(zhì)與介質(zhì)表面激發(fā)的光學表面波高靈敏度光學傳感檢測方法,該方法基于折射率變化的檢測獲得傳感信息,因而是一種新型免標記的動力學研究手段[1]。20 世紀70 年代Yeh 等[2]在理論上證明了截斷的光子晶體平面可以支持表面電磁波的傳輸?;?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布洛赫(Bloch)理論,周期性的介質(zhì)交替層組成的光子晶體中存在光子帶隙(photonic band-gap,PBG),又稱禁帶[
天津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大學學報 2022年2期2022-08-15
- 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核心范疇及其當代啟示
構(gòu)成了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核心內(nèi)容,自始至終都致力于建立一個人道的精神世界。在復雜的時代中,通過大力發(fā)揚希望哲學的創(chuàng)造、超越與拯救精神,積極抵御社會復雜環(huán)境所帶來的不良情緒,努力引領人類遠離當代的精神困惑,把希望的知識轉(zhuǎn)變?yōu)橄M男袆樱瑢τ谛聲r期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現(xiàn)和社會其他方面發(fā)展有著重大的積極意義。關鍵詞:布洛赫;希望哲學;尚未存在的本體論;具體的烏托邦恩斯特·布洛赫,是二十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布洛赫的希望哲學以“尚未”為基礎,
中原商報·科教研究 2022年3期2022-07-01
- 布洛赫的希望哲學及其現(xiàn)實啟示
實現(xiàn)。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其希望通過哲學激發(fā)人類對美好未來的希望,旨在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充滿希望和人道的美好世界?;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xiàn)實背景下,重新審視并闡明布洛赫的希望哲學是極為必要的。這不僅有助于引導大眾克服心中的恐懼、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還有助于人類化希望為行動,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一、布洛赫希望哲學的背景(一)時代背景布洛赫是一位關心社會變化和人民疾苦的哲學家,他一生致力于為人類繪
名家名作 2022年24期2022-02-23
- 捫心之問
學派的一代宗師布洛赫的小兒子這樣問。法國淪陷后,布洛赫的一位同事也發(fā)出類似的感慨。為此,布洛赫寫了一本書《歷史學家的技藝》(又名《為歷史學辯護》)。他認為,歷史自有其獨特的美感,它千姿百態(tài),令人銷魂,史學以人類活動為特定對象,它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雖然,作為一門注重理性分析的學科,歷史學還十分年輕,但不必因此而自慚形穢,史學的不確定性正是史學存在的理由。布洛赫的回答基本上是樂觀的,但他也說:“當一個年邁的工匠捫心自問,花一生的精力從事這個行當是否值得之時,
檢察風云 2021年19期2021-12-09
- 論城市化進程中資本邏輯對“白日夢”的滲透
與生存困境。在布洛赫的希望哲學視域中,“白日夢”表征著人類對現(xiàn)實生活的“改造之夢”,透過內(nèi)蘊著人類主體內(nèi)在超越性的“白日夢”,可以明晰資本邏輯在城市化進程中對主體性的侵蝕。本文旨在從城市化這一客觀進程出發(fā),分析城市作為人類生成“白日夢”的場域以及遵循現(xiàn)實原則的“自我”的變化,以此揭示資本邏輯對人之主體性的滲透,澄明人類主體中“尚未”這一烏托邦向度的當代在場,以期在“更美好生活的夢”中尋求一種變革世界的人的能動因素的當代出場,進而在最后提出一個理論設想,即城
學理論·下 2021年11期2021-11-30
- 論布洛赫烏托邦精神的“物質(zhì)”基礎
王晞夢摘要:布洛赫對于烏托邦精神的建構(gòu),并不是出于主體視角下的先驗想象與加工,而是力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為方法論自覺,以物質(zhì)的研究和再詮釋為基礎,在自然哲學的視域下重寫了西方的物質(zhì)概念發(fā)展史,將物質(zhì)概念理解為一種彈性空間張力的存在之物,并朝向未來進行彈射,提出了“‘物質(zhì)——烏邦托之弓”的創(chuàng)造性概念,這是布洛赫烏托邦精神建構(gòu)的物質(zhì)基礎。關鍵詞:物質(zhì) 烏托邦精神 布洛赫一、布洛赫視野下的“物質(zhì)史”在古希臘哲學中,布洛赫從亞里士多德的物質(zhì)觀中,找到了物質(zhì)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2021-05-04
- 淺析布洛赫的希望哲學
摘要:恩斯特·布洛赫,20世紀歐洲偉大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者,其學術(shù)成果頗豐。布洛赫的希望哲學以“尚未”為核心,從存在本身的形而上學層次,從人的存在本身出發(fā)去探討現(xiàn)存問題,面對當下物質(zhì)主義、消費主義、虛無主義盛行而導致的精神危機局面,有助于喚醒人們內(nèi)心的批判與超越精神,構(gòu)筑屬人的精神家園。關鍵詞:布洛赫 希望 尚未恩斯特·布洛赫(1885-1977)是20世紀德國最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之一,其著作涵蓋了哲學、經(jīng)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領域,從主體性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2021-05-04
- 淺析布洛赫的“具體的烏托邦”
體的烏托邦”是布洛赫哲學的軸心思想,也是布洛赫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是他在《希望的原理》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是,單看“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具體的烏托邦”這句話,可以說本身是一個帶有內(nèi)在矛盾的概念,原因是烏托邦是一種抽象的而非具體的概念范疇,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具體的實踐理論,說馬克思主義是具體的烏托邦證明了在布洛赫看來,馬克思主義正是將這種人類對未來的渴望進行具體化的一種思想,布洛赫借此肯定了人類必然會實現(xiàn)最終理想世界的可能性。馬克思主義作為具體的烏
文教資料 2021年20期2021-03-08
- “夢游”到中國:被中文世界遺忘的布洛赫
意到了赫爾曼·布洛赫的名字,從小喜愛西方文學作品的他,發(fā)現(xiàn)這個名字在昆德拉書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僅次于卡夫卡。但當他上網(wǎng)搜索時,卻發(fā)現(xiàn)中文世界幾乎沒有布洛赫這個人的消息。流暢上網(wǎng)花200多元訂購了英語版的《夢游人》和《維吉爾之死》。這是流暢和布洛赫的最初相遇。此后,他不斷翻譯布洛赫的作品以及與布洛赫相關的文章。布洛赫這個名字對大眾而言有些陌生,但對他的評價和描述常常出現(xiàn)在其他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加利亞作家艾利亞斯·卡內(nèi)蒂在獲獎演說中提
中國新聞周刊 2021年1期2021-01-13
- 布洛赫“希望哲學”視角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zhì)要求
未來。關鍵詞:布洛赫;希望;馬克思主義哲學任何一個民族在即將走向繁榮的時期,都會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當然,這種憧憬也要在深刻又有內(nèi)涵的哲學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夠?qū)崿F(xiàn),如果缺乏這種正確的引導,再美好的希望或理想也會成為一種憑空想象。中華民族是世界民族的其中一員,希望和理想與世界民族的也是相通的,他是具有相對普遍性的。而馬克思主義一直所追求的人類解放和自由發(fā)展,更能反映出人類的希望和理想,因此,在當下,中華民族若想和世界民族有共同的夢想,那么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nèi)在要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2020-10-21
- 布洛赫人學理論探析
張春艷摘 要:布洛赫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位全科百書式的德國哲學家。他的人學理論涉及哲學、文學、宗教、藝術(shù)、社會、倫理等多方面。以時代背景和現(xiàn)實生活為依據(jù),布洛赫將人學的內(nèi)核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尖銳對20世紀的戰(zhàn)爭危機、民不聊生的精神世界進行批判、構(gòu)建了希望的人學理論。基于猶太、基督教傳統(tǒng)的宗教理論,巧妙地揭示出宗教中蘊含的人學特性,引申出對人的情感、精神的關注。在當代文明危機的水深火熱的現(xiàn)象中,以文學藝術(shù)作為通向人學理論的橋梁,批判市民社會中
新絲路(下旬) 2020年8期2020-09-21
- 恩格斯晚年對“經(jīng)濟決定論”的批判
歷史唯物主義 布洛赫 書信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9-0221-02“經(jīng)濟決定論”是指將經(jīng)濟因素看作歷史發(fā)展的唯一決定因素[1]。它源于19世紀后期,資產(chǎn)階級學者和第二國際的一些理論家對唯物史觀的一種僵化理解,忽視了社會歷史賡續(xù)諸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把跌宕起伏的人類歷史強行塞入經(jīng)濟的單行道。恩格斯晚年對“經(jīng)濟唯物主義”進行了邏輯批判。但是,在恩格斯逝世之后,用該理論肢解歷史唯物主義卻衍生成為第二國際的
現(xiàn)代交際 2020年9期2020-07-04
- 希望哲學的兩種類型:加布里埃爾·馬塞爾與恩斯特·布洛赫
塞爾與恩斯特·布洛赫生前從未謀面,也不曾有過筆墨之交,但兩位哲學家都不約而同地意識到“希望”的具體內(nèi)涵、功能和作用,從而都不謀而合地將“希望”置于人類學、形而上學的核心位置,一掃千百年來被污名化、妖魔化的對“希望”的種種負面記憶,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使其重新回歸哲學的懷抱,進而一舉成為我們時代的哲學原理。但是,作為天主教哲學家,馬塞爾根據(jù)“絕對您”、“人格共同體”,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親密交往”,喚起世界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對于未來的回憶,以此展望未來以及改革
江漢論壇 2020年4期2020-06-04
- 布洛赫希望哲學與中國夢的邏輯關聯(lián)
王偉關鍵詞:布洛赫;希望哲學;中國夢一、布洛赫希望哲學的理論來源(一)烏托邦思潮和猶太神秘主義1516年,英國人莫爾在《烏托邦》一書最早提出“烏托邦”一詞,闡發(fā)了對構(gòu)建未來理想社會的展望,此后,“烏托邦”便成了人們批判現(xiàn)實的苦難,寄望美好未來的代名詞。1921年,布洛赫出版了《作為革命神學家的托馬斯.閔采爾》,書中布洛赫對閔采爾的歷史功績作了高度贊揚。其次,布洛赫對猶太神秘主義也十分感興趣。布洛赫把關注點聚焦在蘊含在猶太教中的救世主義精神,并且深受這種以人
時代人物 2020年1期2020-06-03
- 恩斯特·布洛赫的法哲學觀探析
】 本文分析了布洛赫法哲學觀的理論來源,論證了布洛赫對天賦人權(quán)觀的批判與繼承,闡釋了布洛赫的法哲學觀是天賦人權(quán)同馬克思主義的結(jié)合,體現(xiàn)在:天賦人權(quán)是現(xiàn)實的人道主義的核心命題;天賦人權(quán)與社會烏托邦都具有烏托邦特征;只有從存在的具體的總體出發(fā),才能構(gòu)思和實現(xiàn)烏托邦;天賦人權(quán)的最高目標是確保人的尊嚴;人的尊嚴的內(nèi)容和目標是自由,而這種內(nèi)容和目標只有在某種具體的秩序之中才能實現(xiàn)?!娟P鍵詞】 恩斯特·布洛赫;天賦人權(quán);馬克思主義恩斯特·布洛赫被譽為二戰(zhàn)后德國最重要的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2020-05-13
- 馬克·布洛赫與《為歷史而生》
國棟一馬克 ·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指出:“每一種文明同每個人一樣,不是機械排列的單人紙牌游戲;就事論事、碎片化的認識絕不會產(chǎn)生整體的認識,甚至對這些碎片化本身也無法認清。唯有經(jīng)過分析才能重新組合?!保?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布洛赫:《歷史學家的技藝》)搜集信息、分析各種說法,然后才能綜合成一家之言。芬克(Carole Fink)查閱了布洛赫的回憶錄、私人通信,同時參照布洛赫朋友的文字,寫了一本《為歷史而生:馬克 ·布洛赫傳》,敘述了布洛赫在危機時代的
讀書 2020年2期2020-03-09
- 淺析布洛赫的宗教思想
摘要:布洛赫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重要思想家之一,由于其思想內(nèi)涵大量的宗教因素和彌賽亞主義而不被所謂“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學者認可,布洛赫的的哲學思想以“希望”為核心,通過對宗教思想的獨到解讀為社會發(fā)展描繪一條清晰的發(fā)展通道,他從宗教思想中抽取出“實踐”的思想內(nèi)涵,以“具體的烏托邦”為馬克思主義做概念定義,力圖使馬克思主義充滿想象力與生命力,對于信仰“神”的概念做抽象化界定,指出宗教思想中蘊含的與馬克思主義相一致的革命因素。新時代充分研析布洛赫的宗教思想,對于解決
銀幕內(nèi)外 2020年9期2020-02-04
- “夢游”到中國:被中文世界遺忘的布洛赫
意到了赫爾曼·布洛赫的名字,從小喜愛西方文學作品的他,發(fā)現(xiàn)這個名字在昆德拉書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僅次于卡夫卡。但當他上網(wǎng)搜索時,卻發(fā)現(xiàn)中文世界幾乎沒有布洛赫這個人的消息。流暢上網(wǎng)花200多元訂購了英語版的《夢游人》和《維吉爾之死》。這是流暢和布洛赫的最初相遇。此后,他不斷翻譯布洛赫的作品以及與布洛赫相關的文章。布洛赫這個名字對大眾而言有些陌生,但對他的評價和描述常常出現(xiàn)在其他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加利亞作家艾利亞斯·卡內(nèi)蒂在獲獎演說中提
中國新聞周刊 2020年48期2020-01-22
- 素材任意門·法國年鑒學派的抗爭之路
29年,馬克·布洛赫與呂西安·費弗爾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經(jīng)濟與社會史年鑒》,簡稱《年鑒》,從此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史學流派──年鑒學派。二戰(zhàn)法國淪陷時期,與公開反抗納粹的布洛赫不同,費弗爾認為付出生命的代價,并非通向精神偉大的唯一道路。1940年6月法國淪陷后,根據(jù)納粹當局的規(guī)定,《年鑒》雜志要么停辦,要么讓“討人嫌”之人退出。費弗爾向布洛赫提議:為了避免厄運,他自己必須成為《年鑒》雜志的唯一所有人和唯一主編,不過保證決不會在雜志的內(nèi)容上做出任何妥協(xié),后者還可以化名為該雜志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8期2019-05-12
- 《法國農(nóng)村史》
始人之一馬克·布洛赫所著。本書中,布洛赫的整體史觀、多因素論、史學倒溯法、比較法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他主張歷史并不是鋪陳歷史事實,而是要分析和解釋一個個連續(xù)的時間段內(nèi)的“真實”,而“真實”往往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其中,治史的方法并不是局限于過去的文獻分析,而是要注重從當前的物質(zhì)文化出發(fā)以考據(jù)過去的“真實”,而且要產(chǎn)生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比較,如此,才能進行有效定位。20 世紀初期,西方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的進程在不斷推進,相對于英、德兩國,法國因為受到傳統(tǒng)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阻礙
教學考試(高考歷史) 2019年5期2019-01-10
- 淺析馬克·布洛赫的總體史觀
摘 要:馬克·布洛赫是法國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年鑒學派第一代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社會學等新興學科的興起以及“新史學運動”的影響下,開拓了史學研究范圍,在批判傳統(tǒng)史學狹窄的研究對象基礎上,全方位擴展了總體史觀的研究領域。他不僅繼承了前人的綜合研究方法,并且做了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使得總體史研究的更為可能。尤其是他開創(chuàng)的比較史學研究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關鍵詞:馬克·布洛赫;總體史觀;年鑒學派馬克·布洛赫1886年出生于法國里昂,父親是研究中世紀史的專家,在
青年時代 2018年25期2018-10-15
- 彼得·漢德克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中的語言異化研究
慮》中,主人公布洛赫與他人之間的相互交通的困難是作者著力描寫的,而相互交通的困難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主要由于語言的失效。這種失效首先表現(xiàn)為語詞的沉默。小說開頭,安裝工布洛赫來到建筑工地,工人們對他冷漠相向不發(fā)一言,忽略了他的存在,他和工人們沒有交流,在語詞的沉默當中,布洛赫將他們的形體的冷漠當作一種表達——他被解雇了。他的這種理解是放大的,解雇沒有得到求證,這或者是一種無端的猜想,可是似乎這些對他都不重要,走或者留對他來說沒有差別,在此地他感受不到意義
大眾文藝 2018年20期2018-07-12
- 內(nèi)在化烏托邦之靈的自我相遇
之靈”的追索是布洛赫早期思想的一個顯著特色。在他的《烏托邦之靈》中,布洛赫將這種追索建基于過程哲學視域內(nèi)的“尚未”概念,借助“生活瞬間的黑暗”這一宗教神秘主義意象,把最終的希望指向了主體內(nèi)在化的自我相遇。這種自我相遇是烏托邦之靈對沒有超越者的超越,是回歸靈魂深處的自我救贖。布洛赫的這一思想,看似玄妙,實則頗具現(xiàn)實考量。關鍵詞:烏托邦之靈;內(nèi)在化;自我相遇;尚未;布洛赫基金項目:本文為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
外國語文研究 2018年4期2018-05-14
- 馬克思主義何以成為具體的烏托邦
——基于布洛赫對馬克思主義的分析
06)恩斯特·布洛赫是一位堅定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在《希望的原理》中提出馬克思主義是“具體的烏托邦”這一論斷。布洛赫對“烏托邦”的定義擊碎了人們的傳統(tǒng)認知,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使之成為一種基于現(xiàn)實可能性基礎之上的哲學范疇。在人們的傳統(tǒng)認知里,烏托邦一詞往往是消極的,且烏托邦理念是種空想,沒有價值。正如張穗華先生所說:“如今連日常言談中使用烏托邦這個詞的口氣,也帶上了不屑的味道,成了白日做夢、異想天開、無稽之談的同義詞。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烏托邦式的幻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8年1期2018-04-03
- 把世界的恐懼轉(zhuǎn)變?yōu)槭澜绲南M?/a>
世界的實驗》,布洛赫的哲學創(chuàng)作橫跨整整一個世紀。憑借源源不絕、永無止息的創(chuàng)作靈感,布洛赫作品百科全書式地描寫了社會、文化、政治、宗教等一切人類生存領域中人的希望圖像和夢想圖像。布洛赫作品是20世紀龐大而出類拔萃的精神遺產(chǎn)。1979年,在布洛赫故鄉(xiāng)萊茵河畔路德維希港建立了恩斯特·布洛赫中心,通過布洛赫圖書館和檔案以及科學遺稿和私人遺稿,該研究中心為世界各國的布洛赫研究項目持續(xù)提供第一手文獻資源。布洛赫思想為20世紀精神史打上了多方面的烙印,在人文科學、社會科
江漢論壇 2018年3期2018-03-30
- 布洛赫關于馬克思主義與烏托邦關系*
。但在恩斯特·布洛赫看來,這種觀念有失公允。依托“尚未”存在論思想,布洛赫指出,烏托邦概念的價值體現(xiàn)于啟發(fā)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功能,而馬克思主義則是一種旨在反對現(xiàn)實異化的開放哲學,因此二者存在密切聯(lián)系。布洛赫又將馬克思主義與抽象烏托邦相區(qū)分,對馬克思主義蘊含的無產(chǎn)階級主體要素及其社會理想的“客觀—現(xiàn)實可能性”中介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它作為“具體的烏托邦”的理論特質(zhì)。鑒此,我們應立足于整體性的研究視角,注重從布洛赫的思想源頭出發(fā)探究其有關馬克思主義與烏托邦關系理
教學與研究 2018年7期2018-01-26
- 布洛赫希望哲學視閾下的“中國夢”解讀
現(xiàn)“中國夢”與布洛赫的希望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布洛赫希望哲學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夢”同樣也是。本文通過從具體烏托邦、尚未存在和人是希望的存在三個方面闡釋了布洛赫希望哲學的內(nèi)涵,之后從希望哲學的角度出發(fā)對“中國夢”的提出、發(fā)展以及結(jié)果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從而使人們能夠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奮斗。關鍵詞:布洛赫;希望哲學;“中國夢”習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把“中國夢”作為我國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zhí)政理念,但為什么要提出“中國
卷宗 2017年7期2017-08-02
- 布洛赫希望哲學視閾下的“中國夢”解讀
現(xiàn)“中國夢”與布洛赫的希望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布洛赫希望哲學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夢”同樣也是。本文通過從具體烏托邦、尚未存在和人是希望的存在三個方面闡釋了布洛赫希望哲學的內(nèi)涵,之后從希望哲學的角度出發(fā)對“中國夢”的提出、發(fā)展以及結(jié)果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從而使人們能夠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奮斗。關鍵詞:布洛赫;希望哲學;“中國夢”習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要把“中國夢”作為我國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zhí)政理念,但為什么要提出“中國
卷宗 2017年5期2017-06-06
- 淺論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的主要范疇及其理論旨趣*
)淺論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的主要范疇及其理論旨趣*吳 薇 譚文紅(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03)恩斯特·布洛赫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一生著作頗豐,希望哲學是學界對其哲學思想的高度概括。但由于其哲學體系過于龐雜、其表達方式過于零散,給后世對其哲學思想的研究帶來了困難。布洛赫希望哲學的主要范疇有“無-尚未-全有”、“趨勢-潛勢-可能性”、“直路-具體的烏托邦-新家鄉(xiāng)”、“夢想-愿望-希望”,本文筆者將就這些哲學范疇及其蘊含的理論旨趣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17年2期2017-04-27
- 淺論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的主要范疇及其理論旨趣
)淺論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的主要范疇及其理論旨趣吳 薇1譚文紅2(1.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9;2.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昌陸軍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恩斯特·布洛赫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一生著作頗豐,希望哲學是學界對其哲學思想的高度概括。但由于其哲學體系過于龐雜、其表達方式過于零散,給后世對其哲學思想的研究帶來了困難。本文將就其哲學范疇及其蘊含的理論旨趣進行梳理,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希望哲學。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范疇;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 2017年3期2017-01-24
- 布洛赫“黑暗瞬間”的深意
【摘要】哲學家布洛赫通過對人在當下生存過程中遭遇的非對象性、不可視性“現(xiàn)在黑暗瞬間”的多重意義闡述,展開對一直困擾人類的最后問題“我們”的追問。對人類之謎、世界之謎的追尋構(gòu)成人類歷史以及世界進程的全部內(nèi)容,形成“此在”獨一無二的存在方式。未來以規(guī)定自身最本質(zhì)特性的方式參與“黑暗瞬間”,蘊藏著豐富可能性遠方。【關鍵詞】黑暗瞬間 驚奇 布洛赫 【中圖分類號】B016 【文獻標識碼】A黑暗瞬間:心靈中的盲點第一,黑暗瞬間及其客觀性。德國哲學家布洛赫(1885-1
人民論壇 2016年22期2016-12-13
- 關于布洛赫哲學思想研究動態(tài)淺析
宋 闊?關于布洛赫哲學思想研究動態(tài)淺析周惠杰 吳衛(wèi)東 宋 闊【摘 要】近年來,國內(nèi)布洛赫哲學思想相關研究呈現(xiàn)慢熱之勢,理論成果呈現(xiàn)增多趨勢,有個別學者對布洛赫哲學的研究較為系統(tǒng)與深入。但是縱觀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雖然對布洛赫思想的關注度增加,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迄今關于布洛赫的研究還比較零散,特別是對于他的核心理論希望哲學尚未開展系統(tǒng)和全面的研究,在布洛赫哲學對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和人道主義思想的豐富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國外學者把研究重心多半放在了布洛赫對宗教問題
長江叢刊 2016年16期2016-11-26
- 康拉德當“巨人”
◆關濤康拉德·布洛赫從小熱衷于稀奇古怪的游戲,這使布洛赫夫婦很擔心。一個周末的傍晚,布洛赫全家都聚集在大廳里,準備開音樂會。這時,康拉德不見了?!肮頄|西,又在哪兒被迷住了?”布洛赫夫人常常因為兒子的過分頑皮而生氣,但又不得不在許多事情上遷就他,畢竟他只有6歲?!艾敗ぞ訆W,你去把表弟找回來,告訴他,大家準備聽他的小提琴獨奏呢?!?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布洛赫夫人吩咐瑪·居奧?,敗ぞ訆W雖然才上初中,但比康拉德聽話多了。她應道:“好的,姑媽?!痹趯ふ铱道碌穆飞?,她看見了一個奇怪的巨人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 2016年9期2016-10-09
- 關于中國夢的當代解讀
要】 本文以布洛赫希望哲學思想中的人的主體性、尚未存在本體論兩個層面,與“我所認知的維度”、“我應實踐的維度”、“我可以希望的維度”三個維度構(gòu)建,解讀中國夢的偉大實踐構(gòu)想及哲學內(nèi)涵。【關鍵詞】 布洛赫;希望哲學;人的主體性;本體論;中國夢;當代解讀在人的主體性層面與尚未存在本體論層面。布洛赫的以其以人為本獨特的視角,以及希望哲學的維度建構(gòu)中國夢發(fā)展方向。本文以三個具體問題為例,我能認知什么?我應當做什么?以及我可以希望什么?[1]以我所能認識的維度觀之,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09-22
- 論馬克?布洛赫的比較史情懷
始人之一馬克·布洛赫(Marc Bloch)作為史學界的一大宗師,對世界史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值得銘記的是他有關比較史學方法的研究開啟了歷史學領域內(nèi)史學比較的先河,他由此被冠以“比較史學之父”的美譽。學習和研究其比較史學所展示的治史情懷,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的歷史思維,為史學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關鍵詞:馬克·布洛赫;比較史;情懷中圖分類號:K0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7-0039-02收稿日期:2016-05-04作者
教師·中 2016年6期2016-08-23
- 康拉德當“巨人”
關濤康拉德·布洛赫從小熱衷于稀奇古怪的游戲,這使布洛赫夫婦很擔心。一個周末的傍晚,布洛赫全家都聚集在大廳里,準備開音樂會。這時,康拉德不見了?!肮頄|西,又在哪兒被迷住了?”布洛赫夫人常常因為兒子的過分頑皮而生氣,但又不得不在許多事情上遷就他,畢竟他只有6歲?!艾敗ぞ訆W,你去把表弟找回來,告訴他,大家準備聽他的小提琴獨奏呢。”布洛赫夫人吩咐瑪·居奧?,敗ぞ訆W雖然才上初中,但比康拉德聽話多了。她應道:“好的,姑媽。”在尋找康拉德的路上,她看見了一個奇怪的巨人。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小學生 2016年3期2016-08-04
- 馬克·布洛赫的封建論——品讀《封建社會》漢譯本
09)?馬克·布洛赫的封建論——品讀《封建社會》漢譯本肖永貴 (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南充637009)摘要:《封建社會》是馬克·布洛赫最著名的歷史著作,是其封建論的杰出代表作。布洛赫在書中以社會、經(jīng)濟、文化和政治等不同方面為視角,全面闡釋了比較史學視域下的封建主義,突破了以往西方學者以法律、政治為主要著眼點的封建論的藩籬。全書以豐富的史料,比較史學的方法,獨特的筆法將作為一種社會形態(tài)的封建主義闡述得非常到位,奠定了其年鑒學派史學經(jīng)典巨著的地位和馬克
綏化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4-13
- 布洛赫和列寧物質(zhì)概念之比較
710064)布洛赫和列寧物質(zhì)概念之比較夏玉漢,朱煜(長安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陜西西安,710064)[摘要]馬克思恩格斯的物質(zhì)觀雖作為列寧和布洛赫共同的思想資源,但他們在物質(zhì)概念的解讀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布洛赫通過“尚未存在”的邏輯預設,把物質(zhì)理解為“過程物質(zhì)”,把自然物質(zhì)看作是自然主體,最終走向了人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而列寧則站在實踐的基礎上肯定物質(zhì)的客觀實在性,從主體與客體、物質(zhì)與意識的關系上界定物質(zhì)概念,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走向。列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3-24
- 布洛赫在烏托邦領域?qū)︸R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
熙?哲學·政治布洛赫在烏托邦領域?qū)︸R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李美熙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中的烏托邦元素,介紹了布洛赫關于烏托邦意識、烏托邦功能、具體烏托邦及其主體和意識形態(tài)中的精神剩余物的論述。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烏托邦元素主要體現(xiàn)在認識論和工具論方面,布洛赫的烏托邦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布洛赫;希望哲學;烏托邦意識;具體烏托邦;馬克思主義嚴肅地看待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 1885—1977)的思想,需要“更仔細探討的是這些問題中的兩個,即他的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03-24
- 布洛赫“黑暗瞬間”形而上思想初探
50086)?布洛赫“黑暗瞬間”形而上思想初探周惠杰(哈爾濱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 150086)布洛赫通過對作為生存策源地“現(xiàn)在黑暗瞬間”的形而上思考,意圖闡明其非對象性、現(xiàn)實性等積極性內(nèi)容。黑暗瞬間是人與事物正在生成的現(xiàn)在時,潛藏有尚未創(chuàng)生的“新事物”,包裹著可能性未來,貫穿著“已然但是尚未”存在邏輯。刺破黑暗的“驚奇”瞬間,是對存在真理的預感,對人的創(chuàng)造性、超越性的確證。勇于突破黑暗,揭開自身秘密,是積極行動的人獨有的烏托邦勇氣的體現(xiàn)。布洛赫;
學術(shù)交流 2016年10期2016-02-26
- 論恩斯特·布洛赫對《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人本主義解讀
)?論恩斯特·布洛赫對《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人本主義解讀李博(天津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 津 300387)摘要:恩斯特·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一書中,對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展開了全新解讀。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并非簡單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而是一種以勞動、異化和實踐概念為核心的具體的人本主義思想。布洛赫的解讀一方面恢復了“人”的主體地位,克服了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機械經(jīng)濟決定論傾向,另一方面由于過度關注倫理價值,這種解讀也背離了馬克
唐山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2-13
- 關于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性質(zhì)的判定爭議評述*
)關于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性質(zhì)的判定爭議評述*吳 薇(南京政治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03)一直以來,對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的性質(zhì)判定是學界爭議比較大的問題,究竟該如何判定希望哲學的哲學性質(zhì),希望哲學究竟是否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范疇,本文筆者將重點評析希望哲學性質(zhì)評價中的兩種代表觀點,以期為希望哲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性質(zhì)評價提供比較分析對象。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學;性質(zhì)判定;爭議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學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甚至有些龐雜的理論體系,在這個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 2016年4期2016-02-10
- 布洛赫希望哲學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啟示
靈關系的和諧。布洛赫的希望哲學和烏托邦精神從很多角度論述了實現(xiàn)具體的烏托邦哲學視野和具體途徑,給予社會主義實踐很多啟示,有助于實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中主客體的統(tǒng)一與和諧,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一、布洛赫希望哲學的理論主張(一)希望哲學的基本范疇“尚未”范疇是布洛赫烏托邦精神論和希望哲學的核心范疇?!吧形础钡挠⑽姆g形式為not yet,其直接含義為“尚不是”“還沒有”“還不是”,是指目前尚未存在或尚未生成,但面向未來正在生成、可能存在或應該存在的東西,一種開放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5年5期2015-08-15
- 關于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的幾點思考
要:恩斯特·布洛赫從主體性的人出發(fā),通過走進希望、喚醒希望、尊重希望、引導希望這一系列的思考,旨在恢復被遮蔽的人的希望之維、超越之維;面對相似的時代精神困境,通過借鑒其希望哲學,可以從信仰的發(fā)生、喚醒、夯實、升華四個維度思考當下馬克思主義信仰大眾化的出路。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 大眾化; 布洛赫; 希望哲學中圖分類號: D641;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5)01-0055-04恩斯特·布洛赫是德國當代著名的馬克思主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1期2015-05-22
- 布洛赫對弗洛伊德“白日夢”的理論改造
110036)布洛赫對弗洛伊德“白日夢”的理論改造楊進(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弗洛伊德將白日夢看作是人無意識的一種滿足,它來源于童年時代游戲的痕跡,藝術(shù)則是對這種白日夢的升華。恩斯特.布洛赫在弗洛伊德這一理論的基礎上將白日夢看做是人類內(nèi)在對未來本真與美好的瞭望,實質(zhì)是一種希望,藝術(shù)具有烏托邦的性質(zhì),以審美的方式超前顯現(xiàn)未來世界,藝術(shù)本質(zhì)上是一種對未來的幻想,是對白日夢的改造。白日夢;未來;希望;布洛赫;弗洛伊德一、弗洛伊德的白日夢理論弗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年10期2015-04-14
- 論布洛赫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發(fā)展
0071)?論布洛赫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發(fā)展李博 (南開大學哲學院,天津300071)摘要:囿于片面經(jīng)濟決定主義的局限,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既未能實現(xiàn)對已有意識形態(tài)的科學認知,也未能有效引導無產(chǎn)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傳播。有鑒于此,依托于自身的烏托邦哲學,布洛赫創(chuàng)立了雙重維度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指出意識形態(tài)一方面含有與特定經(jīng)濟基礎相關的、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虛假意識”,另一方面也蘊藏著可獨立于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存在的、有助社會變革的“文化遺產(chǎn)”,從而形成了對意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02-11
- 淺談布洛赫的烏托邦思想
74)恩斯特·布洛赫(1885 年—1997 年)是當代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的成名作《烏托邦的精神》發(fā)表于1918 年,其哲學宗旨是以烏托邦為武器,喚醒人們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達到自我超越和人類救贖。布洛赫之所以專注研究烏托邦精神,是因為他洞察到現(xiàn)代人的根本困境,即精神的萎縮,或者說是超越維度的喪失。他認為人之為人的根本不在于人的過去、人的歷史,而在于他對未來烏托邦的追求,也就是達到自我的超越。他在《烏托邦的精神》一書中,明確回答了如何喚醒人們內(nèi)心的烏托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015年4期2015-01-30
- 試論馬克·布洛赫的史學思想
變革,而馬克·布洛赫就是發(fā)起歷史學變革的一員。他繼承并發(fā)展前人的史學思想,從歷史研究的目標、歷史編撰的形式以及歷史研究的方法論三個方面提出了獨具一格的新的見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史學思想理論,這不但對年鑒學派有著深刻的影響,也對世界史學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馬克·布洛赫;背景;史學思想1866年,馬克·布洛赫出生于法國的一個歷史學世家,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成了一位歷史學家,曾任教于巴黎大學。他與年鑒學派的另一位領導人呂西安·費弗爾創(chuàng)辦了《社會經(jīng)濟
黑龍江史志 2014年22期2014-12-12
- 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有宗教——恩斯特·布洛赫論宗教的本質(zhì)
主義哲學家中,布洛赫始終是最特立獨行的一位,這種特立獨行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他對宗教所抱持的理解、辯護的態(tài)度。對此,他本人直言不諱地說:“在我的著作中,確實也能感受到某些基督教的影響,而且,啟示錄也給我留下了某種印象?!保?]而也正是因為這種立場,布洛赫被扣上唯心主義哲學家、神學家的朋友、新宗教創(chuàng)始人等帽子。面對種種質(zhì)疑,布洛赫多次表明態(tài)度,強調(diào)自己是完全站在馬克思立場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馬克思主義拒斥宗教有神論,但完全不拒斥希望,布洛赫為宗教“辯護”的方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由現(xiàn)存指向未來:布洛赫哲學人本主義邏輯探析
哲學家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既影響著20世紀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也對二戰(zhàn)后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興起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他的學說以獨特的術(shù)語、觀點和表達方式體現(xiàn)著對人本主義文化精神的獨特貢獻。一 布洛赫哲學研究旨趣的偏向生于德國萊茵河畔路德維希港城(Ludwigshafen)一個普通猶太家庭的布洛赫是20世紀德國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著名哲學家。他一生都在充滿激情地生活、斗爭、思考和寫作,即使 到晚年雙目失明,仍然揮動筆的武器,寫作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3年5期2013-04-07
- 藝術(shù)與革命
——論恩斯特·布洛赫具體的烏托邦
——論恩斯特·布洛赫具體的烏托邦李永虎,復旦大學哲學學院,上海200433布洛赫要求重建作為解放與革命理論的馬克思主義,他發(fā)現(xiàn)人的希望、夢與美好未來的理想等事件是對一個自由的、非異化狀況的預言,“尚未”邏輯揭示出當對宗教、藝術(shù)等意識形態(tài)展開批判時,并不僅僅意味著解蔽與祛魅,它同時意味著顯露與發(fā)現(xiàn)蘊藏其中的革命潛能。布洛赫對革命主觀條件重要性的強調(diào),可以看做是對客觀經(jīng)濟決定論的馬克思主義的反撥。他借助具體的烏托邦范疇成功地將馬克思主義的“暖流”與“寒流”、社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4期2012-04-09
- 邁向“人的社會形式”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方面,布洛赫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在結(jié)構(gòu)-構(gòu)造理論層面、經(jīng)濟-社會層面、規(guī)范-烏托邦層面上具有重要的理論實踐意義。關鍵詞:恩斯特?布洛赫;社會主義理論重建;天賦人權(quán);民主;倫理中圖分類號:B516.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257-5833(2009)09-0114-10作者簡介:金壽鐵,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吉林 長春 13003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巨變,前蘇聯(lián)-東
社會科學 2009年9期2009-10-22
- 解放的末世論
摘要:布洛赫的烏托邦哲學具有很強的宗教色彩??贾鞣阶诮淌?,不難發(fā)現(xiàn)布洛赫對猶太-基督教末世論的批判繼承。與啟示錄式末世論相比,布洛赫更多地繼承了福音書式末世論的思想傳統(tǒng),并在批判、改造這一傳統(tǒng)的基礎上提出解放的末世論。解放的末世論把共產(chǎn)主義作為苦難現(xiàn)實的終點和美好未來的起點,把救贖的使命賦予人而不是上帝,因此從根本上說是一種無神論。在喚醒人類改變自身處境的內(nèi)在渴望的同時,布洛赫的解放的末世論也有力地促進了猶太-基督教傳統(tǒng)中希望的力量的再生。關鍵詞:布洛赫
求是學刊 2009年3期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