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利
摘要:素質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教育所關注的焦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學中德育的融合、美育的滲透是我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通過我在教學中的美育滲透,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日俱增,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
關鍵詞:素質教育 美育滲透 學習興趣 主動學習 被動學習
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感興趣?經過長期的思考和教學實踐,我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能把一堂課上的非常美,聽課成為大多數學生的一種享受,學生會真正敬佩教師、喜歡教師、會對教師所教學科真正感興趣,所謂愛屋及烏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要求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必須高。可以這么說,教師在所學專業(yè)有很高的造詣的同時,對其它學科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其它學科與本學科的滲透關系。
可能有些老師會認為,我懂得了本學科的知識就可以把知識很好的傳授給學生,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我剛才說了,如果要把一堂課上的很美,僅有本學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可以舉一些教學的案例來解釋。
一、化學與音樂的有機結合
我在講到金屬材料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是這樣導入的:一段泰坦尼克號的音樂響起,此時我開始引入“好美的音樂,耳畔似乎又響起了熟悉的海浪的聲音,不經意間想到了那艘漂亮的大船——泰坦尼克號,不幸的是,它在海底沉睡了73年的時間,當人們把它打撈上來,重見陽光的時候,早已是面目全非,今非昔比了,真可謂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了。
只留下一段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惆悵和經典而凄美的愛情故事。大家是否想過,那艘漂亮的大船為何會面目全非呢?”此時,學生開始七嘴八舌的說了,因為被海水腐蝕了,“為什么會被腐蝕了,與制作船的材料有關嗎”,學生馬上說到,造船用到鐵等金屬材料,容易被海水腐蝕。
此時,我馬上會抓住學生口中所說的金屬材料繼續(xù)問“為什么金屬材料就會出現這種結果呢?”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來認識金屬和金屬材料。引出本課。通過學生熟悉的電影導入,很快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通過教師抒發(fā)對音樂的感覺,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在結課時,介紹完“形狀記憶合金”后,再次首尾呼應,讓學生試想,如果當年用鈦-鎳合金制作泰坦尼克號的話,即使被冰山撞到了,但溫度在那個記憶的范圍內,也就不會斷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知道了如果用知識來武裝人類的話,那么可以避免很多災害的。以上就是化學與音樂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
二、化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
在介紹“西氣東輸”時,很快地畫出,新疆,甘肅,寧夏,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的地圖,很形象的讓學生看到了輸送的路徑,同時讓學生關注地圖的重要性,美觀性,直觀性,不僅顯示了教師的畫圖能力,而且也讓學生明白了化學與地理學科也可以融合在一起。
當介紹到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時,我是這樣導入的,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國倫敦市幾乎全境為濃霧覆蓋,四天中死亡人數較常年同期約多40000人,45歲以上的死亡最多,約為平時3倍;1歲以下死亡的,約為平時2倍。
事件發(fā)生的一周中因支氣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類人數的9.3倍,這就是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此時我開始提問,上述事件中,導致這么多人死亡的元兇是誰?
學生會七嘴八舌的說是各種有害氣體或是有毒氣體,沒有人答出是人類自己,教師要抓住這個對學生教育的機會,馬上提問,這些有害或有毒氣體會自然增長嗎?學生馬上會說不是?!澳敲词窃趺串a生的”,“是人類使用燃料時排放到空氣中的”??梢姡嬲膬词质侨祟愖约?。這是人類的悲哀啊,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了解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導入方式,既說明了環(huán)境的危害性是相當大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實際是我們人類活動的結果,從而感覺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去保護環(huán)境。
在第九單元導入時,首先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最喜歡什么顏色?”學生一下來了興趣,七嘴八舌的說出各種顏色,我最后說,我喜歡藍色、綠色、白色。“知道為什么喜歡這三種顏色嗎”因為我非常憧憬回歸自然,反普歸真的感覺,這三種顏色容易讓我擁有這種感覺,有幸,曾經在大海游玩,一種融入自然的感覺油然而生,沒有身臨其境,真的難以體會,此時的我,緩慢的躑躅在水中,任憑海水打濕我此時純真的心靈深處。
三、化學與歷史的有機結合
在介紹溶解度時,用“死海不死”的傳說導入:公元70年,羅馬軍統帥狄杜率領軍隊包圍了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城,經過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羅馬軍取得了勝利,抓了大批俘虜。
要處死大批的俘虜,著實使狄杜大傷腦筋,經過一番思索,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奇絕的辦法——把俘虜押送到東部的死海去處決。狄杜想,洪水把約旦河中的魚沖進死海后,很快就會全部死亡,整個死海沒有生物,簡直就是一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景象。大概死海的水有毒吧!
于是,狄杜把死海作為刑場,命令士兵把俘虜捆綁起來,運送到死海上并投入海中。那么后面發(fā)生的事情想必不說同學們也知道了。
難道真的有神靈在保佑俘虜嗎?“不是”,原來在死海中,溶解了大量的鹽,比其它海中溶解的鹽多了很多。因此,密度大了,超過了人的密度,所以俘虜能夠安然無恙的漂在海面上。那么同學們考慮過這個問題嗎?死海中溶解的鹽是不是已經達到它的溶解能力的極限了?有極限嗎?這就與我們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關,今天,我們開始介紹課題二溶解度。通過學生創(chuàng)設模擬死海的環(huán)境,進行氯化鈉溶于水的實驗,并得出飽和溶液的概念。
在實際教學中,還會有很多種形式的導入,銜接,結課,不再一一舉例。我還有一點體會就是,要真正挖掘教材資源,精心設計導入、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小結、板書等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如果每節(jié)課都這樣做的話,一定能將學生的一滴水引發(fā)成汪洋大海的。這也是教師來說,都非常希望看到的結果。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寫出來,讓我們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山西太原科技大學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