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全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改的風浪中躊躇而行,在分組合作探究的策略中摸索而進,在課前、課中、課后都略有成功之處,權且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語文課改;小組合作;先學后導;自主探究;多方評價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教育現(xiàn)實的廣泛熱議和教育改革的迫切期盼,特別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與完善,這無疑在教育界刮起了一場革命風暴,一時間大江南北百花齊放,流派紛呈。
毋庸置疑,先進的教學模式,成功的教學案例帶給我們的思想沖擊是前所未有的。于是,我也欣欣然加入課改的洪流,拉桌子、分小組、導學案、抓預習……形式的變化確實讓課堂耳目一新,但隨之問題也滾滾而來,課前預習不扎實,課堂表現(xiàn)兩極分化,表面合作實則玩耍,學生展示效果不佳,教學進度拖沓不前等等。
面對因理論不夠透徹、技術不夠嫻熟而催生出來的怪味課堂,我潛下心來深思,新課標強調一切從學生的實踐出發(f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那么,如何尋找一條學生學得自主快樂、教師教得輕松高效的教改之路呢?
拜讀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研究,聆聽了崔巒理事長關于新課標的推廣解讀,翻閱了大大小小的教學資料,然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本校倡導的“先學后導、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及“四步六環(huán)節(jié)”教學策略,探尋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獨具特色的語文課改之路。
一、課前強調先學后導,不學不教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睂嵺`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內(nèi)容一無所知,上課就會如同看“天書”,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反之,如果對所學內(nèi)容有所知曉,上課就能積極參與,充滿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課前教師精心備課,研究教材,設計前置作業(yè)(即學單)。學生通過預習課文、獨立觀察、感知和思考文本內(nèi)容,找尋自己的興趣點,質疑釋疑,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切入核心內(nèi)容的學習即可。
上課前,教師要檢查學生學單完成情況,由此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這種方式一改往日教師費盡心思地“講”,耳提面命地“教”,而變?yōu)閷W生快樂自主地“研”,發(fā)自肺腑地“學”。
二、課中落實多學少教,不議不講
在學生課前獨立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兩個層次的交流學習。第一個層次是組內(nèi)交流。每位學生將自己課前研究過程中的想法與困惑、發(fā)現(xiàn)與疑問和盤托出。之后,小組內(nèi)商討,整合各人的想法,形成小組成果,確定全班交流時的分工。第二個層次是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對課文預設問題闡述他們的想法或匯報探索中的疑難之處和認識過程的變化等等。其他小組同學先仔細聽,再陳述本組的想法??梢允菍υ摻M的補充完善,也可以是質疑問詢,還可以是歸納提煉。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痹趯W生充分討論交流,思維碰撞后,教師就疑難較多、分歧較大的問題適時適度地加以點撥引導,把握整體方向,服務于學生的學,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三、課后輕說重練,輕寫重思
新課標強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課后根據(jù)當天學習遺留,布置相應的作業(yè)。重在通過作業(yè)鞏固掌握知識點,通過測試,檢查尋找薄弱點,通過遷移訓練使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提升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
另外,為提高學習小組的團隊意識,我專門建立了小組評價機制,對小組實行量化考核,實施“捆綁”評價,按周評選“班級之星”,按月評選“校園之星”。多措并舉,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學。
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各有側重,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這樣的過程,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在教師的尊重和信任中,享受著他們本應有的快樂學習和成長尊嚴。教師則在輕松教學的同時品味著自己的職業(yè)幸福。
是呀!“其萌也若子,其置也若棄?!敝挥邢裉蹛酆⒆幽菢泳呐嘤?,樹木才會長成理想的效果,育人也唯有如此,才會靜聽花開的聲音!
參考文獻:
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作者單位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十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