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麗
【摘要】自學是指學生根據一定的學習內容,具有目的性地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小學是學生培養(yǎng)學習方法的初級階段,而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思維邏輯性的學科。因此,對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本文圍繞現階段小學生在數學自學能力方面的現狀展開論述,分析了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學能力 培養(yǎng)
引言
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這種背景之下,教育體制一再進行改革。數學學科是組成教育教學的重要部分之一,它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趨于被動,把學生當成接收知識的工具而對其進行灌輸式教育,而教育的改革則要求教育模式由傳統(tǒng)逐漸向素質教育。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只有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夠幫助他們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 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現狀
1.1缺乏自學能力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制約,部分教師替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僅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替代學生完成資料查閱、講解問題等學習環(huán)節(jié),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得不到培養(yǎng),還容易造成喪失學習興趣的情況。此外,由于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發(fā)展的不平衡,也導致部分學生缺乏自學能力[1]。有些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通過預習、筆記、復習等學習手段提高了自身的自學能力,而有些學生僅僅是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疏于對學習的自主性,這也是導致學生缺乏自學能力的因素之一。
1.2自學能力的差異性
由于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在個性、學習能力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學生的智力水平是與生俱來,且不盡相同的,加上深受后天生活、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各學生在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形成差異。此外,學校和家庭給學生營造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習氛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養(yǎng)成也十分重要,在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學生對于數學自學能力方面的差異性不可避免。
2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策略
2.1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幫助學生主動開展學習行為的必要前提,只有注重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努力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平臺與機會,才能夠幫助學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成果。數學貫穿于我們的工作、生活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有效將生活與數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與實用性,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簡單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扮演老板,一組學生扮演顧客,讓學生通過購買東西的游戲進行簡單加減法的訓練。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角色扮演,不僅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興趣,也體會到了數學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吸收和學習,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數學自學能力。
2.2不斷完善教學方法
豐富又頗具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有效手段。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師沿用陳舊、枯燥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以對課本知識的講解為主,讓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的接收,這樣一來往往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成果不顯著。而如今教育體制的改革要求教學模式由傳統(tǒng)教學過渡為素質教育,教師通過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學習倍數一課,教師可以通過“叫數”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按照位置依次報數,每喊到2的倍數時,以拍掌代替,一旦有哪個學生出現錯誤,則要通過表演節(jié)目的方式以示懲罰。通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帶動全員的參與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豐富的課堂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在課后也能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鞏固課堂內所學知識,提高了自身對于數學的自學能力。
2.3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前的預習以及課后的總結都是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學環(huán)節(jié),而部分教師由于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常常替代學生完成了自學環(huán)節(jié)[2]?;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該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工作,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將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提前的獨立思考,對于不懂的問題進行標注并在課堂上提出,經過教師的講解或者通過自我探究得出答案。在課堂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提出質疑,并且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大膽臆測、大膽想象。讓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自學能力的提升。在課后讓學生通過復習與總結回顧所學習到的知識,對知識進行鞏固,從而完成小學生對于數學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
2.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當中,理論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實踐是實現理論轉化為實際、驗證理論是否正確的標準。而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實踐與理論的相結合,不能將二者相分離,理論永遠無法脫離實踐而存在。在學習除法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除不盡而得到余數,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余數,為什么會出現余數,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而得出。比如10除以4得2余2,教師可以準備10支鉛筆,讓學生平均分給4個同學,學生通過實踐可以得出,每個人拿到兩支鉛筆之后,還剩下兩支鉛筆,無法再次平均分給4個人,于是得到10除以4得2余2這一結論。通過實踐操作,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自學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得以實現,只有通過提高小學生數學的自學能力,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利鳳. 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01:32.
[2]杜琴. 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J]. 群文天地,2012,0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