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芬
摘 要: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培養(yǎng)新課學習方法和記憶能力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學習方法;能力培養(yǎng);獨立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凝聚于知識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轉化為個體的能力,從學法指導入手,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從新課程理念看,教會學生學習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通過學習不但應學到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從中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并將其轉化為能力,形成嚴謹求實、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這樣才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因此,對中學生學習化學方法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呢?
一、新課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1.學生獨立學習
第一階段:教讀。就是教學生字斟句酌地閱讀教材,弄清教材中每個術語、符號、概念、公式以及每句話的含義,把化學課本讀通、讀懂。一般可以從兩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教材。首先是引導學生泛讀,瀏覽本節(jié)教材內容,了解教材的編排結構;其次是精讀,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細嚼精研,對概念、原理、符號、公式等領會其內涵外延,對難以理解的關鍵字、句等標示符號或予以備注等,以便通過交流得到幫助解決。對實驗和例題的學習要求做到先嘗試,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讀的任務是讓學生初步學會閱讀、質疑、運用、實踐等。教讀時間一般為一個單元。
第二階段:導讀。教師的作用應由“講”轉為“導”,教師的“導”主要通過設置《導讀提綱》來進行。教師認真?zhèn)湔n,認真分析教材,把教學內容分為若干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秾ёx提綱》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做到針對性強,切中問題的要害,化難為易,通俗易懂,真正起到導的作用。對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操作要領、方法、注意事項,學生在課前自己抽時間先試做,分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原因。導讀時間一般為一單元。
第三階段:自讀。自讀階段是“從扶到放”“從教到學”的落腳點,使學生按教師在前兩階段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教師的角色由方法的傳播者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
2.學生合作學習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習成為群體互動,成為彼此影響的充滿生機的社會交往情境。其做法如下:
(1)建立學習小組,按學習水平好、中、差合理搭配,由學生自由組合(四人為一小組)選擇一名學習水平較高,責任心較強的學生為小組長。
(2)每節(jié)課的新內容,各小組提出該部分主要知識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得出結果,教師把每組問題收集起來,在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提煉本節(jié)課知識的重點、難點問題。
(3)教師在此基礎上精講、升華。教師對各小組通過提問討論和在“巡查”中收到的反饋信息,抓住教材的重點,圍繞教學目標,精選范例,在概念、原理、化學用語的理解、討論的過程中分析思路與尋求策略上,教學思想方法的提煉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fā)、討論,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讓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tài)過程中學習化學,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和自我創(chuàng)造的空間,
在廣闊的空間里進行人際交往,在觀點的交鋒與智慧的碰撞中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而且促進學生知識與情感,智慧與人格的和諧發(fā)展。
二、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
為了使學生盡快記住、記牢,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想、濃縮、對比、理解、順序、押韻、順口溜等形式記住。如,要記住電解水時電源兩極分別放出何種氣體及體積關系,可采用濃縮法化簡為“正氧負氫,氫二氧一”。要記住由化合價寫化學式的規(guī)則,可采用規(guī)律記憶法記為:“正價前,負價后,化合價,標上頭,先藥簡,再交叉”。記憶原子的結構可采用押韻記憶法為:原子空洞洞,核小卻很重,帶著正電荷,位置在當中,質子和中子,核里來相逢,電子圍著轉,電子云形容。時間長了,受到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自己也能采用許多生動有趣的方法來記住些識記性的知識。經常開展小組間的記憶力的訓練、知識問答、游戲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增強了知識間的應用水平,人際間的交流和交往技能也逐漸增強,學生學起來興趣十足。
在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增強了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新學知識,能舉一反三,對一些開放性題目能突破思維定式,從不同角度進行大膽探索,他們還把在化學中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方法通過內化和再創(chuàng)造自覺地遷移到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從而與各個學科的學習和諧發(fā)展。這樣各類層次的學生都得以關注,處于平等競爭中,他們都有成功的喜悅,在喜悅中增強了自信心、責任心,增強了學習活動中的意志力,對學習產生了較濃的興趣,輕松愉快地主動投入學習中去,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付平.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動機與興趣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