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重對比“黑”與“白”兩種顏色詞在漢語和維吾爾語中的文化特征,并分析了漢維語顏色詞文化特征差異的成因。
關鍵詞:漢語 維吾爾語 顏色詞 文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025-02
顏色詞具有豐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內涵,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觀,包含著多種文化現(xiàn)象。但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他們對各種顏色符號的感知不同,使顏色詞具有了多種聯(lián)想意義。
通過對比研究“黑”與“白”兩種顏色詞在維漢語中不同的文化特征來揭示兩個民族不同的文化內涵,反映出漢族和維吾爾族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不同的文化心理。
1 漢維語顏色詞“黑”與“白”的文化特征對比
1.1漢維語顏色詞“黑”的對比
1.1.1漢語顏色詞“黑”
黑色是一種濃重而深沉的顏色,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漢族在傳統(tǒng)上就是一個崇黃尚紅,輕黑忌白的民族,古人認為黑色代表著悲涼與哀傷。在現(xiàn)代漢語中“黑”的貶義色彩較多,象征黑暗、恐怖、死亡、悲涼、陰森。在歷史上,“黑”作為“紅”的反面,意味著災難和不幸,如“黑后臺”、“黑串聯(lián)”、“黑材料”等。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現(xiàn)在普遍使用的“黑”還具有秘密、不公開、欺騙和非法的含義,如“黑心”、“黑手”、“黑店”、“黑戶”、“黑市”等。
漢語中的“黑”還具有莊重、威嚴、尊重、剛毅等褒義,在古代秦夏及漢初,黑色在人們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黑色衣服為帝王和官員朝服。在現(xiàn)代漢語中“黑”也具有某些褒義色彩,如“黑馬”比喻實力難測的競爭者或出人意料的優(yōu)勝者;“黑土地”用來形容土地的肥沃;現(xiàn)代人推崇的“黑色食品”代表著健康。由此可看出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可產生出不同的顏色詞含義。
1.1.2維語顏色詞“ ”
1.2漢維語顏色詞“白”的對比
1.2.1漢語顏色詞“白”
古人用白色來表示貴賤尊卑,由于古代平民的衣服不能施彩,所以平民也稱為“白衣”。在封建制度之下白色作為“平民之色”象征著清貧、卑賤,沒有功名的人被稱為“白丁”、“白身”。白色在漢語中是一個禁忌色,被視為枯竭、無血色、無生命的表現(xiàn)。古時白色象征著死亡、兇兆、恐怖,到了現(xiàn)代、抗戰(zhàn)時“白”還具有“反動“的政治色彩,如“白軍”、“白匪”、“白色恐怖”、“白色政權”等。
白色從古代起就被選作喪服之色,喪事也被稱為“白事”,在民間喪葬中要穿白色孝衣,設白色靈堂等,由此白色具有哀悼、哀傷、不幸等含義,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兇禍喪葬等不祥之事。
現(xiàn)代漢語中“白”還表示失敗、愚蠢、無利可得等貶義色彩,如“舉白旗”、“白癡”、“白忙活”等;“白”也表示緊張、害怕,如“臉嚇得慘白”;在中國戲劇臉譜中白色象征邪惡、陰險,如三國時期的曹操、秦代的趙高等。
“白”也代表著純潔、明凈、高雅、飄逸、樸素、坦白、公平等褒義,如 “潔白無瑕”表示美好;“白玉無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陽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文學藝術;白色婚紗象征愛情的純潔和忠貞;白色和平鴿象征著美好、和平和純潔。此外“白”還具有公平、正當、合法的含義,如“白道”、“白色收入”。
1.2.2維語顏色詞“ ”
(白色)在維吾爾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純潔、幸福、順利、神圣”的標志而推崇。
維吾爾族尊崇白色有三種原因:(1)表達追求光明的愿望。這與維吾爾族早期信奉摩尼教的宗教信仰有關,摩尼教崇尚“光世界”,崇拜太陽神,這種觀點逐漸形成維吾爾族先民的宗教服飾為白色及尊崇白的觀念。(2)維吾爾族崇尚白色源于中世紀伊斯蘭教的發(fā)源地阿拉伯,由于天氣炎熱,太陽輻射強,在地域環(huán)境的影響下人們?yōu)榱苏陉柋芄舛┌咨棧冒咨^建筑民宅等。伊斯蘭教自十世紀初從阿拉伯國家傳入新疆后影響到維吾爾人,伊斯蘭教認為白色是干凈、純潔的標志,長此以往,白色表達的“純潔、善、凈”的意義成為維吾爾族文化價值的體現(xiàn)。(3)維吾爾族曾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其飲食生活中奶制品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牛奶、羊奶、酸奶、奶茶等都是維吾爾族先民賴以生存的食物,維吾爾族由對奶制品的敬仰與尊崇而產生了崇尚白色的風俗。
維吾爾族喪葬事宜中也體現(xiàn)出崇尚白色的心理,無論死者還是服喪者均用白布,以此來表達對肉體上失去價值,靈魂走上永恒世界“路程的人”一切順利的愿望。古代的軍隊一般都是根據(jù)馬的顏色來排列隊伍,騎白馬的軍隊是主力軍,在軍中占有特殊位置,由此可以看出維吾爾族崇尚白的習俗自古就有。
在維語中 代表著善良、純潔、真誠、幸福、吉祥、順利、神圣等褒義。如維吾爾族給嬰兒首先穿白色衣服,表示父母希望孩子生活的路程像太陽一樣光明,對人忠實、和氣、懂道理;視雪為好兆頭及幸福的標志;房屋粉刷成白色;婦女戴白色頭巾等均體現(xiàn)出維吾爾族對白色的崇拜。
維吾爾族將老實、正義、助人為樂、肚量大、不給他人添麻煩的人稱之為 (善良); (好姑娘)中代表著良好; (一路順風)將人心里最完整、最忠實的美好祝愿傳達給對方。
還具有精細、清淡、程度輕的含義,如 (毛毛細雨)、 (淡黃色)等。 也具有表示空白、沒結果的含義,比如 (荒地)、 (空頭支票)。
受漢民族的文化影響, 還具有落后、反動、失敗等貶義象征,如 (投降)、 (白區(qū))等。
2 漢維語顏色詞文化特征差異的成因
由于漢族和維吾爾族的歷史發(fā)展、生活環(huán)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不同的外來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不同,使?jié)h維兩種語言中顏色詞“黑”與“白”的文化特征具有不同的意義。
2.1從歷史發(fā)展淵源
主要是與漢維民族所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物質文化的發(fā)展狀況密切相關。維吾爾族是以游牧業(yè)為主的民族,曾以畜牧狩獵為經濟生活的基礎,草原文化對其影響深刻,奶制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對其喜愛引起了維吾爾族人對白色的喜愛和尊崇。古代維吾爾族長期生活在戈壁、荒漠中,后來定居在河谷平原,維吾爾語顏色詞更多地反映出其畜牧狩獵生活及農業(yè)文化。
2.2從民族心理差異上
不同民族崇尚的顏色和其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密切相關,由于不同的社會條件和情感因素,漢維民族對顏色詞的寓意具有不同的理解,即色彩文化的民族特點。漢維民族色彩文化心理源于各自的圖騰崇拜和生活習俗,如維吾爾族的顏色觀與不同歷史時期信仰的薩滿教、伊斯蘭教等宗教信仰緊密相關。
2.3從傳統(tǒng)風俗習慣
由于在生產活動、家庭和社會組織、婚喪嫁娶、節(jié)日慶祝、文學藝術活動以及服飾等民俗方面漢維民族具有差異,顏色詞也與民俗緊密結合滲透,因此漢維語顏色詞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總之,受古人的世界觀、哲學思想、政治等級制度和封建農業(yè)文化的影響,漢語顏色詞更多地是反映著漢族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以及在農業(yè)自然經濟下的社會特征、民族心理,體現(xiàn)出中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維吾爾族的顏色觀同各個歷史時期信仰的薩滿教、伊斯蘭教等宗教信仰緊密相關,維吾爾族曾以畜牧狩獵為經濟生活基礎,后來創(chuàng)造了以種植業(yè)和園藝業(yè)為主的農業(yè)文化和農耕文化,因此維語顏色詞更多地反映他們的畜牧狩獵生活、農業(yè)文化及長期以來堅定、虔誠的宗教信仰。
3 結語
由于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宗教、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使得漢族和維吾爾族對顏色詞“黑”與“白”所表達意義的理解存在不同,因此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不相同。通過對漢語和維吾爾語顏色詞文化特征的對比可以看出漢族和維吾爾族不同的顏色觀和民族心理,同時也傳遞出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兩個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
參考文獻:
[1]烏買爾·達吾提.維吾爾語顏色詞的文化特征探析[J].語言與翻譯,1999(1).
[2]阿不力米提·優(yōu)努斯,莊淑萍.維吾爾語顏色的文化含義[J].語言與翻譯,2006(4).
[3]楊梅,白文.漢語顏色詞的文化含義及其在維語中的表達[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1).
[4]諶梅芳.漢維語顏色詞的文化含義及其對比[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 (5).
[5]牛汝辰.新疆地名中的“喀拉”一詞辨析[J].新疆社會科學,1984 (4).
[6]阿布力米提·買買提.維吾爾族色彩審美觀及所表現(xiàn)的民俗文化現(xiàn)象[J].青海民族研究,2004(2).
作者簡介:卿育紅(1989-),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助教, 研究方向:維漢雙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