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艷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英語課程的性質(zhì)明確定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zhì)”。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要注重其人文性。對初中英語課堂中的人文性談幾點獨特的見解。
關(guān)鍵詞:人文性;課堂氛圍;交際能力
2015年9月21日下午,筆者有幸參加了在銀川工人文化宮舉辦的名師展示課,在受益頗豐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一些思考。當下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課堂重心仍然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內(nèi)容量大,教師忙于完成針對教學任務設計的一個個教學活動,忽略了給學生“留白”——讓學生去感知、理解、接受、內(nèi)化;忽略了對學生人格、個性、精神世界的關(guān)懷及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一節(jié)課只有內(nèi)容而缺乏“溫度”。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英語課程的人文性
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發(fā)展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價值觀,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初中英語課堂上,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需要注意教學活動要以學生個體發(fā)展為主,隨時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提倡民主、合作的師生關(guān)系。
二、初中英語課堂人文性的體現(xiàn)
1.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在興奮的精神狀態(tài)下,對語言學習最有利,也最有效。所以需要一條民主、和諧的情感線來貫穿英語課堂,給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言的潛力。筆者課前都是滿臉微笑,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以自身良好的狀態(tài)無形中傳遞給學生輕松、愉悅的情感前奏。有一次小組聽課時,精心準備的課件打不開了,在迅速調(diào)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后,看到“正襟危坐”的孩子們,立刻明白自己必須幫助他們放松心情。就以柔和的聲音問道:“Are you nervous now?”(你們緊張嗎?) 大部分學生回答“Yes”, 然后接著說道:“Me too, you see the machine is too nervous to work.”(我也是,你看這機器也緊張的不能用了),以此小幽默調(diào)整學生緊繃的那根弦。
2.以學生為主體
英語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第一,英語課堂上,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適量,保證質(zhì)量。學生學到了什么才是衡量一節(jié)課是否有深度——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有溫度——課堂上人文性體現(xiàn)。第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教師都需要細心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再以此調(diào)整自己的進度、語速、情感,甚至降低難度,直至學生弄明白。教師一系列的調(diào)整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心理,關(guān)心學生的情感。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有深度的知識簡單化、趣味化、幽默化、擬人化等等,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去主動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在這次名師展示現(xiàn)場會上,來自江蘇的專家在講評課時說的一句話——“我們的教學活動都停留在ask and answer, not communication(問和答,而不是交際)”深受感觸,的確,我們初中的教學都傾向于以書本為主,一板一眼地實施書中的教學活動,只注重最基本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從而忽略了語言教學的目的——交際。初中英語教師不但會利用課本,還應該有“跳出課本”的意識,或者在學習完語言知識點后,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場景,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初中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是圍繞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打招呼,見面問好,介紹家人和朋友,談論天氣,談論電影,談論運動等等。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迫切想要表達的,所以在教學中 第一,利用課本上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課本中所有的圖片,聽力活動實際上是大量的語言輸出材料。幫助學生學會聽并且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再輸出。第二,通過句型加情景來學習語言。教師需要有這樣的一個意識——一個詞、短語,句子的學習盡量放在一個語境中,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也可以讓他們明白該怎么用。第三,鼓勵學生多接觸和使用外語。學生來辦公室問問題的時候, 我通常會這樣說:“Hi, Miss Yang, Can I help you?”或者“it doesnt matter, let me help you.”在慢慢的熏陶之下,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來辦公室會直接用英語說:“Hi,Olivia,can I use your phone to give a call to my mother?”這就是平常的一個簡單的語言交際。在交際的過程中,學生自由地表達、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了學習語言的信心,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自身的長遠發(fā)展。
4.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科德育滲透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初中英語學科也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找出英語教學和思想教育的結(jié)合點。九年級Unit 2 Section A Full Moon, Full feelings(滿滿的元月,滿滿的情懷),引導學生體會這里標題使用“full”的意義,從英語解釋來說,full的意思是:(1)If something is full, it contains as much of substance or as many objects as it can(裝滿)。(2)full is used before a noun to indicate that you are referring to all the details, things, or people that can possibly include.(全部的)。這里的“full”可不可以換成“round”?當然,這就需要學生了解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中國人通常對月寄托情感,有“人圓月圓”之美好寄托,正是對親人或朋友滿滿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把“圓月”裝得“滿滿的”。通過對一個單詞的解釋讓學生深刻體會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節(jié)讓人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受益匪淺的課堂,必定是有深度的,更是有“溫度”的。教學中,只有將二者有機結(jié)合,始終把握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體,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增強自信心,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才能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中對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zhì)要求。
參考文獻:
傅瑞屏.初中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J].基礎英語教育,2012(0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