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
(四川省簡陽中學)
摘 要: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高中語文學習更是離不開“讀”。新課標要求“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落到實處就是要求高中生充分運用朗讀法,學會如何通過“讀”來感受語文的味道,領悟語言的魅力,從而靈活地運用語言。無論是現(xiàn)代文還是文言文,很多時候文字所蘊含的美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彼裕白x”是開啟學習語文大門的一把金鑰匙,巧妙地運用朗讀法——多讀、熟讀、深入讀,在整個高中語文學習中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明確目標;趣味朗讀;聯(lián)想對比
如何引導學生運用朗讀法呢?
一、選擇恰當?shù)膬?nèi)容進行重點品讀
《沁園春·長沙》《再別康橋》《雨巷》一類篇幅較短、意蘊豐厚的詩詞,很顯然需要整首進行反復朗讀、體會、背誦。三單元是寫人記事的散文,只需要將經(jīng)典的句子或段落進行反復讀和感悟就可以了。例如,《記念劉和珍君》里“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表現(xiàn)魯迅先生的怒不可遏,是全文的精華,也是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這樣的段落就必須反復品讀,反復體會魯迅先生對反動派的警告和對當時整個中華民族的激勵、鼓舞、呼喚,最后背誦下來。
二、通過老師的范讀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老師錯誤的示范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在教學《再別康橋》時,我先進行錯誤示范——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學生聽完馬上舉手指出來錯處,然后我連忙追問“該如何正確地讀?”“為什么要這樣讀?”讓學生自己糾正,這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也記憶深刻。
老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適時使用方言進行朗讀,既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老師的魅力。在梁實秋先生《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中,有一處很經(jīng)典的演講,“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文章說:“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有時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個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憋@而易見,梁任公在講這幾句的時候用的是廣東話,說明這幾句非得要用廣東話講出來才有味道。我在多方求教之下終于學會了這幾句如何用廣東話讀。當我在課堂上用廣東話熟練地讀出這幾句的時候,學生先是目瞪口呆,接著全班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相信這節(jié)課不僅使梁任公先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會增加我在他們心中的分量。
《邊城》中有一段翠翠和二老的對話,非常適合用四川話進行朗讀?!啊銈€悖時砍腦殼的!‘怎么,你那么小小的還會罵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這兒,回頭水里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魚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罚?,你叫人也看人叫!”課堂上,我先讓一男一女用普通話分角色朗讀,學生感受不深,接著,我讓另外一男一女用四川話進行朗讀,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朗讀時的目標一定要明確。每一次朗讀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體會語言所傳達出的美,還要體會所寫景物的畫面感;揣摩作者如何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還要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很多同學讀書的時候沒有目標,一旦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很容易走神,一根腦神經(jīng)想著籃球,一根腦神經(jīng)想著游戲,一根腦神經(jīng)想著吃飯,如此心猿意馬,能讀出書中的“黃金屋”嗎?所以,朗讀的時候一定要目標明確、全神貫注,用“心”去感悟語言的意蘊。
在讀《荊軻刺秦王》中荊軻離別燕國那段的時候,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體會荊軻當時是怎樣的心情。這樣,設定好目標,帶著問題潛心去讀,也很容易投入。合上書一想,也許還能顯現(xiàn)當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那種情形。
《記念劉和珍君》里有這樣一句“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背跻豢?,很疑惑,怎么短短的一句話卻用了五個標點符號。帶著這個問題結合上文“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但是,我還有要說的話。”仔細品讀,不難發(fā)現(xiàn)此處魯迅先生極度悲慟。本來已氣得說不出話,卻因為意識到自己肩負記錄歷史的責任感,含悲繼續(xù),最后哽咽了,只得斷斷續(xù)續(xù)地吐出這幾個字來。
三、運用聯(lián)想對比法進行體會
在學習柳永的《望海潮》時,有一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弊x之,甚妙,像見了此景一般,卻難以言傳。此時,就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描繪此景了,比如寫荷花的“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寫桂花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桂子日中落,天香云外飄”,一聯(lián)想,再一對比,意境就豁然開朗了。
高中階段,巧妙運用朗讀法,能夠開啟學生智慧之花,為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梁衡.三意:文章之章法[J].當代貴州,2016(30).
[2]鄭遨.論文學作品語言功能的重要性[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16(3).
編輯 高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