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英
摘 要:語文教學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
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是高年級教學的靈魂。閱讀教學的核心應該是“讀”,“讀”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要重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變成了無源之水。
一、讀——閱讀教學的核心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弊灾鲗W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舞臺。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教師要訓練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讀,學生的想象才可能豐富,思維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生“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利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代使之多讀熟記佳詞妙語,精美詩文,就能夠更深入地體悟遣詞用語之妙,學習布局謀篇之法,而學生在讀書實踐活動中所感知領悟的寫作技法,往往是教師在作文課上難以指導出來的,指導學生誦讀,特別是用心靈去讀,去傾聽,去傾訴的閱讀教學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誦讀中突現。
二、讀——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而且是讀者生命活動的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學生作為讀者,是富有巨大認識潛力和主觀能動性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但教師的指導只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外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的內因是不斷產生的學習需要與自己原有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之間的矛盾。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是閱讀教學有效,教師必須隨時洞察學生內因的動態(tài)生成,并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方向轉化。最重要的是貫徹多讀、少講的閱讀教學思路。讓讀者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
三、讀——是理解、感悟的過程
古訓說,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用心最為要緊。一方面是對文字作品的用心思考、用心體會;一方面又是對自己的誦讀用心品味,用心體驗。是否“對味”,這種“對味”就是理解,邊讀邊看,最有利于從遣詞造句到思想感情的融合貫通。
高年級閱讀的重頭戲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备星樵趯W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是舉足輕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色彩斑斕、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有效地方法,引導他們讀好文,讓學生用真情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才能準確與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達成強烈的共鳴,形成“心靈相融”。
所以教師要圍繞朗讀要求,加強指導和訓練。一般課文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理解內容,領悟方法,學習運用。包含感情的課文、段落,必須讓學生讀出情,進入境,品出味?!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边@就是說,在讀敘事性文章時,要把自己的心放在文章中,盡力將自己的情感貼近文中主要人物,去感受他們的情感,這樣才能理解、感悟其含義。
四、讀——閱讀中思考、質疑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疑問,因為閱讀的過程就是不斷呈現質疑的過程。其實,學生在進入閱讀情境中,本身就會出現一連串的質疑,但由于年齡小,閱讀經驗不足,可能無法把問題進行梳理,有時問題在腦海中稍縱即逝,出現“無疑而不悟”階段。所以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吃透閱讀內容,善于抓住學生心理特征,精心設計疑問,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能提出質疑,說明會讀書會思考了。思考與讀書聯系密切。讀的過程就是把讀物上的書面語言內化為讀者個體語言的過程,只有邊讀邊想,才能達到這一點。所以,會讀書的人自然會思考。會思考了,自然能提出質疑。對于學生的質疑,要視情況靈活處理。有些淺層次的問題不必解答,由學生自行完成,而深層次的問題、重點問題可組織學生讀書時討論,還有些與本課教學目標聯系不大的問題,可放到課后,讓學生探索解決。
五、激勵評價,激發(fā)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要根據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讀得有感情,把詩人心情都表達出來了?!薄罢Z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睂W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采用“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教師的評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后進生主動發(fā)言,而且在發(fā)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tài)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tài)進入學習。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努力去解讀課改的新理念并付諸實踐。新課程下小學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與創(chuàng)新,加強以讀為本,把閱讀教學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