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秋慧
(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摘 要: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和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正是聽、說、讀、寫教學中很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一種形式,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閱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閱讀能幫助學生加深課文理解,領會文章思想,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閱讀能積累知識,培養(yǎng)語感,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它能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改進和提高閱讀教學的方法和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語文;學習方法;閱讀;教學;興趣
語文學習很難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堅持、一年一年不斷積累提高的過程。而閱讀是增強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文字寫作和欣賞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受到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熏陶與感染,培養(yǎng)了語感,積累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水平。小學生只有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和學習習慣,才能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有神?!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喜歡上閱讀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的動力。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中感受到語言的美,感受到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樂趣,才能使他們真正喜歡上閱讀,愛上閱讀,也才能自覺自愿地去享受閱讀。
兒童天性好奇,求知欲強,喜歡探索,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他們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依據這些特點,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精彩故事片段。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一定會給學生帶來視覺的沖擊,使他們好奇、興奮、激動,真真切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自然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閱讀,去享受閱讀的樂趣。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老師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閱讀比賽。譬如“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等等,都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因為閱讀的成績得到老師的表揚時,當他們比賽獲獎時,同學那羨慕的眼神,帶給他們的是信心和勇氣,是欣慰與快樂。所有這些都會大大激起他們讀書的欲望,增強他們讀書的主動性、自覺性。
二、授之以法,讓學生高效閱讀
一說到閱讀,有些學生一定會說,閱讀有什么好說的,就是念書唄,誰不會呀?可是讀與讀的效果是不一樣的。那種不講方法,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閱讀,即使讀上百遍,其義也不能自現(xiàn)。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沒有用心去讀的結果??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針對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他們閱讀的質量和效率。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方法,教會他們怎樣去閱讀,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要指導學生合理運用默讀、瀏覽、精讀,乃至背誦等方法來更好地學習。例如,學習《草原》這篇課文時,老師要求學生先進行粗讀,通過粗讀,了解內蒙古大草原風光秀麗,一碧千里的美妙;知道蒙古族人民是一個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民族。接下來就要進行細讀了,讓學生圈畫出好詞、好句、好段落,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手法。對于重點內容、出彩片段反復閱讀,深入思考。好的詞語有:綠色渲染、墨線勾勒、翠色欲流、襟飄帶舞、天涯碧草話斜陽等等;文章的主題就是蒙漢情深,民族團結。最后是熟讀,要求學生背誦好詞、佳句和優(yōu)美段落。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這段優(yōu)美的文字,把草原寫得像一幅秀麗的風景畫,令人遐思,叫人神往。學生通過反復閱讀、背誦,一定會受益匪淺。
三、突出主體,讓學生自主閱讀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生跟種子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師能做到的只是提供他們適當的條件和照料,讓他們自己成長。如果把他們當做工業(yè)原料的話,按照規(guī)定的工藝流程,硬要把他們制成一色一樣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敗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應當是主動自覺的行為,重要的不僅僅是學會,更要會學,有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閱讀是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閱讀教學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愛閱讀、會閱讀、自覺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老師對文章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領悟。老師要引導他們用心去讀,去思考,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一首優(yōu)美的古詩,能打動學生的心靈;一篇好的文章,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自然而然喜歡上閱讀,自覺自愿地去閱讀,提高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形式,培養(yǎng)他們主動閱讀的好習慣。老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分角色朗讀和分組閱讀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能夠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良好效果??傊M可能多地給予學生閱讀時間,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做閱讀的主人。
四、培養(yǎng)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
小學生各方面都處于成長發(fā)展階段,是閱讀學習的“黃金期”,對于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閱讀可以啟迪小學生的思維靈感,擴大知識面,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要規(guī)定他們的閱讀時間,讓他們天天去閱讀,在閱讀中增長知識,在閱讀中明曉事理,在閱讀中不斷成長。要想方設法擠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多閱讀。利用上午上課之前的時間,讓學生朗讀一些好詞、佳句、優(yōu)美片段;利用中午到校后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一些優(yōu)秀少兒期刊讀物;每晚布置一次家庭閱讀,低、中年級30分鐘的閱讀時間,高年級60分鐘的閱讀時間。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強調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要指導學生學會摘抄好詞佳句,做記錄,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等學習方法,打牢基礎,做好知識儲備?!昂糜浶圆蝗鐮€筆頭?!币粋€人光讀書不記錄、不做筆記的做法,是遠遠達不到要求的。小學生可塑性強,老師一定要發(fā)揮好激勵機制的作用,常督促、勤檢查、多表揚,讓他們燃起自信的火苗,在閱讀中找到快樂,他們就會自覺自愿去讀書,久而久之,就會喜歡上讀書,自然而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要真正培養(yǎng)學生閱讀學習的習慣,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要讓學生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一件很美好、很快樂的事情。只有讓學生在閱讀中嘗到甜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才能在天長日久、日積月累中,啟迪思維、增長知識,不斷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使他們不斷提高知識水平,不斷成長進步。俗話說: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
葉圣陶先生說:“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得到閱讀和寫作知識,從而養(yǎng)成閱讀習慣”。小學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多角度閱讀,擴大閱讀范圍;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強閱讀效果。要充分相信學生,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建立一個開放而又活潑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有機地
結合起來。也只要這樣,才能使語文閱讀教學有聲有色,充滿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賈琛.試論大學語文生命化教育的實施原則[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12).
[2]黃偉林.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版),2016(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