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花
摘要:這是一個技術型時代,雖然學生將來不一定從事技術型工作,但是如果學生不必須具備基礎的物理知識是不足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物理作為中學學習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受到了各方的重視,而在物理教學中課堂教學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學生從八年級正式接觸和開始學習物理這門學科,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初中物理重難點是值得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思考的。接下來,本人就多年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的研究經(jīng)驗,淺談八年級物理學習興趣培養(yǎng)方法。
關鍵詞:八年級;物理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很多學生在沒開始學習物理的之前,對物理的認識或許是各種復雜的機械工作原理,或者是高深的宇宙天體運動,從而一開始就對物理有一種畏懼和厭惡心理。物理的確包含了上述的這些知識,但是物理學習沒有學生們想象中的那么復雜、艱難,特別是中學物理。在學生開始學習物理的時候,教師有必要接觸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誤會,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一、 結(jié)合生活實際教學
物理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很多生活現(xiàn)象僅靠初中物理知識就能解釋。很多物理理論都是抽象的,單從語言上學生可能很難理解其意思,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jié)合生活實際講解知識點。例如:“光”的知識點就可以和學生探討彩虹出現(xiàn)的原因、眼睛近視的原因、眼鏡的原理,通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熟悉、簡單的現(xiàn)象對學生解釋“光”的知識,無疑使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具體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會讓學生學得更輕松。而且學生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對自尊心極強、渴望別人關注的初中生來說,這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
二、 帶領學生實驗實踐
由于之前只是在視頻中看過別人做實驗,自己從來沒有做過,所以通常情況下,八年級學生渴望接觸實驗器材,親手做實驗論證教材上的知識點,他們對做實驗充滿興趣。初中物理教學任務緊張,很多教師縮減了實驗實踐課程,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物理的很多結(jié)論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教師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向?qū)W生講解抽象的原理,還不如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讓學生實際操作一次,讓學生觀察和感受真實情況。例如: 教師在講“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教師對學生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學生可能完全記住這些因素,有時也會記混摩擦力大小與這些因素的關系。這樣的話,教師還不如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和學生一起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學生有實踐操作的經(jīng)驗,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透徹,記憶也會更加深刻。這樣比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的效率更高,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也會高漲。
三、 組織學生觀看與物理相關的視頻
沒有初中學生會拒絕上課的時候教師組織他們觀看視頻,特別是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枯燥的學習之后,學生會很開心看一看視頻。專業(yè)人員用自己的藝術手法向觀眾展現(xiàn)魅力無窮的物理知識,學生觀看這類視頻不是浪費時間,耽誤學習,這些視頻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我曾經(jīng)組織我們班學生觀看電影《火星救援》,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科幻片,它涉及領域比較廣,其中包括物理、生物、化學等多個學科,主要講一位宇航員由于意外被遺落在了火星上,他經(jīng)歷種種困難,運用大量的物理知識(當然還包括少數(shù)化學和生物知識)拯救了自己。一個原理緊扣另外一個原理,故事情節(jié)曲折多變,充分展現(xiàn)了物理的重要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所用到的物理知識比較復雜,學生要學習了高中物理才能解釋一二,但是我組織學生觀看這部電影,目的不是讓學生通過這部電影學會天體運動、能量守恒定律,我只希望學生可以感受物理的魅力,同時讓學生感悟可以用自己學會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知識。
四、 給予學生一定的發(fā)展空間
長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上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在黑板上講,學生在下面記,學生的學習很被動。這就導致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新課改后,教育部強調(diào):課堂要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zhì)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xiàn)學習目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走下“神壇”,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給予學生一定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由發(fā)展。
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學生在八年級第一次學習物理知識,教師的教學效果會影響學生終身對物理學習的態(tài)度。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身專業(yè)知識,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都不同,各有各的長處,教師可以向同行交流和借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自己的教學無限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閆炳文.《中學物理新課程中科學探究的思想、觀點與策略研究》,學位論文
[2]王建恩.《推進“教與學方式轉(zhuǎn)變,構(gòu)建自主有效課堂”工作方案》,學術期刊 《教育科研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