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瀟瀟
[摘 要]識字教學必須遵循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而字理就是漢字的造字理據。在漢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找到漢字的本源,漢字不再是簡單的字形,更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識字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認字,更是繼承優(yōu)秀的中華美德。
[關鍵詞]字理識字;回歸本源;興趣;高效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13-0094-02
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教材注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傳承,一年級教材中,識字課的內容盡管不一樣,但是大部分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韻文編排起來,文辭雋美,韻律和諧,朗朗上口,便于學生的背誦,而且包含著濃郁的文化韻味,能使學生在誦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由于漢字音、形脫節(jié),字形多,類似性大,多音多義字不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許多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怎樣才能使剛上學的學生將這些比較枯燥的字,認得清,記得牢,而且能正確運用呢?我們不妨采用字理識字的方法來進行識字教學。
一、何為“字理識字”
漢字的構字原理,即稱“字理”。構字的筆畫、部件或偏旁,不是任意組合在一起的,而是有理有據的,特別是漢字的形和義之間存在著內在有機的聯系。這是漢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
“字理識字”是運用漢字的組構規(guī)律進行識字。從廣義上說,凡是依據構字原理進行析解記憶漢字(包括按字源理據和對部分簡化字、形變字運用現代觀念進行新的析解識記)的都應視為字理識字的范疇。字理識字是識字的根本。
當下,“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教育界言必稱之的熱詞,小學語文學科素養(yǎng)除了夯實聽說讀寫的基礎外,還要增加文化積淀,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白掷碜R字”能使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傳承、積淀中華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審美能力,是漢字教學的重要方法。
二、“字理識字”回歸本源
我國的漢字是一種集音、形、義為一體的方塊字,有其獨特的構造方式,具有圖畫性、表意性的特點,妙趣無窮。而“字理識字”正是挖掘了漢字這些固有的趣味因素,從源頭出發(fā),適合兒童的學習心理,又能凸顯我們的傳統文化。字理識字在漢字的音、形、義三方面如何應用呢?
(一)應用“字理識字”的原理對漢字字音進行析解來識字
字音是識字的第一步,除借助拼音學字音以外,還有兩種:
1.形聲字找聲旁
在常用漢字中,多為形聲字,掌握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的特點,就能自主學習絕大多數的生字。部編本一年級下冊主要以形聲字的構字方法為主,像《小青蛙》一課,觀察“清、晴、睛、情、請”,找出異同。發(fā)現右邊都是“青”這個字,讀音也與“青”相近,再拓展一組陌生的形聲字,讓學生用形聲字的規(guī)律猜讀音。這樣,不是“就字教字”,而是在“字理識字”的方法上,揭示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從而讓學生學會利用這一規(guī)律進行自主識字,提高識字的效率。
2.同音字、音近字比較辨析
我國的漢字音近字較多,有的音近字是形聲字,如:“很”、“跟”“根”;有的音近字是形近字,如:“已”、“己”;有的音近字的字形完全不同,如:“以”與“已”。我們在識字時要找出它們在字音上的差別,結合字形、字義分析漢字的源流,依靠字義作為比較的手段,或者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據詞定義,據義定音,從而辨析識字。
(二)應用“字理識字”的原理對漢字字形進行析解來識字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無論是象形、指事,還是會意、形聲,都有其自身的構字規(guī)律。我們非常重視在課堂上滲透構字規(guī)律,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
1.示范法
即用動作、實物等來表示字理。如在部編本一年級上冊《四季》這一課,教“尖”這個會意字時,問學生身邊哪些是尖的,再取出一枝尖尖的鉛筆,上面小下面大的就是尖尖的,這樣,不僅知道了“尖”是由“小”和“大”組成的,而且明白了意思。
2.圖解法
即用圖畫、卡片等來追溯漢字的本源。如:部編本一年級上冊的識字3《口耳目》展示了象形的造字方法,借助富有中國特色的插圖,以及帶著濃濃中國風味的京劇造型,增加了識字的趣味性,又加深了記憶,讓學生在探究字理變化規(guī)律中體會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教師還可以補充一組象形字讓學生連一連。
3.遷移法
即將學過的熟字的字理用于學習新字。如在《四季》中學了“蟲字旁”的“蛙”后,并沒有要求認更多的“蟲字旁”的字,而到了一年級下冊,“蟲字旁”的字在《動物兒歌》中大量出現,“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這些都是“蟲字旁”的字,也都是形聲字,所以,這就是遷移的最佳時機。此時,重點不再是對“蟲字旁”的認識,而是發(fā)現形聲字的奧秘。以后,在形聲字中再遇到偏旁是“蟲”的字,就可以想到它與小動物有關。
4.對比法
即把形近字放在一起比較,在比較中特別要強調不同點。如在一年級上冊《秋天》,學寫“子”“了”,通過比較,可告訴學生:“‘子上的橫就像一個孩子的腰帶?!蓖ㄟ^這樣比較,學生們就能舉一反三地認識許多常用字。
總之,我們在學生識字中,依據字理,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新奇,變呆板為活潑,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成為識字的主人,開發(fā)潛能,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快速高效地識字。
(三)應用“字理識字”的原理對漢字字義進行析解來識字
字義是識字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起點,有了漢字獨特的字義,可以使學生減少機械識記,增強意義識記,體會漢字的意象美。我們常用方法有以下兩種:
1.形象示范法
用動作、實物、圖片、游戲等來表示字理,以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更快地識記,更牢地記憶。如教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的“看”字時,手放在眼上方,向遠處望。這樣,既抓住了漢字字形的特點,又見形知義,更領會了我們祖國文字的巧妙創(chuàng)意。
2.部首表義法
我們在合體字,尤其在形聲字的認識中,要引導學生對同部首字的字義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認識到每個部首都存在著表義的類屬性。如在一年級下冊園地五的“識字加油站”識記“飽、泡、炮”時,通過母體字“包”與不同表義的形旁搭配構成不同意義的字,通過順口溜的形式讓學生愛上識字。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方法尤其喜愛,他們還能自編歌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回歸本源,漢字不再是簡單的字形,更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段段古老的記憶。識字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認字,更是繼承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
(責編 韋淑紅)